一、当前用人制度上的种种弊端
现实社会中,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存在着干部选拔上的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论资排辈现象。这种选人用人的方式目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看重的是任职资历,把工作经验的积累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片面强调实际工作经验,看不到年轻干部的知识优势和敢拼敢创的锐气。这种论资排辈的做法,不利于优秀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而且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
任人唯亲现象。任人唯亲是封建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它凭借的是庸俗的关系,那些与领导关系密切、善于溜须拍马、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又无真才实学者,往往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受到重用,职务提升较快;而那些老实本分、不善于与领导接触、只顾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得不到重用。任人唯亲的结果,同样是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相反还会埋没人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
买官卖官现象。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少数领导习惯于搞“暗箱操作”,不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个人说了算,民主集中制被个人独断专行所取代。有的即使开会研究,也只是走走过场,很难听到不同的意见,名曰是为了维护一把手的权威,搞举手表决也是唯心的,这实质上是一种假民主。买官卖官的现象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关于买官卖官的案例很多,如山东泰安市前市委书记胡建学靠卖官发财;云南省前省长李嘉廷突击提拔102名副厅级干部,获利750多万元;海南省工商系统的“买官卖官”案涉及全省8个县市的工商局长…… 随着打击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个又一个买官卖官案被查处,但仍有一些人不惜以身试法,花重金买官,原因何在?他们信奉的当官哲学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买官,作为一种利益的交换,已被不少人视为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在他们眼里,当官就是为了捞钱,且捞钱是不择手段。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等执政理念,统统都被他们抛到了九宵云外。他们认为,只要有了权,就可以钻现行干部制度的空子,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干一些以权谋私、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情。
二、努力营造人才公平竞争的环境
要彻底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摒弃任人唯亲的封建意识,杜绝买官卖官的现象,堵死买官卖官的源头,堵住现行干部制度与体制上存在的漏洞,就要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干部选拔的多元负责制,增强选任干部的透明度。在干部任用提名上要充分体现民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搞“家长制”、一言堂,真正做到凭实绩认定使用干部。同时要严明责任,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对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中和通过受理群众举报发现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应进行认真核查,严肃处理。要通过健全法制来保障当官者无法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从而使他们无法利用职权达到为自己谋私利的目的。只有让任用干部的每一道程序都变得真正严肃起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才能使卖官买官者找不到市场。
那么,如何营造干部公平竞争的氛围,建立公正的用人机制呢?
首先,领导班子必须讲民主、重团结。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组织原则。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或地区)的核心层,班子有无号召力和凝聚力,与这个班子的“班长”的个人素质有直接关系。如果 “班长”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民主,并且要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那么,班子成员就能够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民主而不松散,这个班子就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够带领团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如果领导班子不讲团结,尤其是“班长”搞个人专断,大小事都抓在手上,不放权,对其他班子成员不放心,这样势必会挫伤他人的积极性,班子的凝聚力会大大削弱,在职工(群众)中就难以树立威信。那么,这个单位(或地区)的工作肯定不会有大的起色和作为。
其次,要立足“三个创新”,实现科学选才、用才和育才。一个部门或单位,要做到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把真正有能力、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的人选拔出来,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走群众路线,树立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新观念,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的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好用活人力资源,激活人——这个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1、创新机制,选拔干部。在如何选择和使用干部方面,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倡导干部树立公平竞争、能上能下、执政为民的观念。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坚持做到“三公开”,择优选用。一是程序公开。即选拔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公开竞争上岗办法、原则、程序、资格条件及相关政策;二是竞争公开。即公开符合竞争条件人员、公开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公开进行竞争演讲,公开进行民主评议;三是结果公开。即公开民主评议情况,公开聘用干部基本情况,对聘用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通过“三公开”,不断规范资格审查、竞争演讲、民主测评、结果公示、试用期等选拔程序,在公开竞争中,赛马场上选良驹,好中选优,选拔“德、能、勤、绩”突出,干部职工普遍认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使竞争上岗科学选人用人的机制逐步完善,并得到干部的一致拥护。
2、创新制度,规范用人。抓制度保障,促进用人机制不断规范。建立健全用人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开竞争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使竞岗程序、干部考核、资格认定等组织和实施环节,做到有章可循,从而实现科学用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创新方法,管理干部。在干部选拔、考核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干部管理。一是分层次测评。在对公务员年度考核中,分别由单位领导、中层干部、本科室、群众四个层次进行测评,最大限度地使测评结果客观、公正、科学;二是民主评议与党组织考察相结合。为防止民主测评出现偏差,党组织要结合测评结果,采取调查了解、考察确认等方法,综合各方面因素,决定拟用或待岗人选,使成绩突出但因坚持原则测评结果不很理想的人员能够选拔出来;三是实行领导谈话方法。在竞争结果基本确定但尚未公布时,由主管的领导、科室领导分别同竞争受聘人员、落选人员、考核末位人员一起进行思想交流,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帮助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断进步,防止产生失落感。四是广泛征询意见。在干部的任用上,要广泛发扬民主,通过民主评议、任前公示、设立意见箱等方法,加强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还要加强干部的对外交流,有利于年轻干部扩大社会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