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认为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有:
一、收入,收入会影响人们的幸福,大多数人认为,更高的收入会导致更高的幸福水平。
第一个认真研究幸福数据的经济学家伊斯特林,虽然金钱不会买来幸福。但经过很多年的研究,发现几个比较确定的关系。
收入和幸福的关系有三个层面。
1、富足国家的人们是否比贫困国家的人们更幸福?政绩表明,生活在富足国家的人比生活在贫穷国家的人更幸福,财富还是比较重要的。中国人要奔小康,民族不仅要独立,而且国家要富强,这是有道理的。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享受更多的高质量食品,更清洁的饮水、更高更普及的教育,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更长的寿命,更好的性别均衡以及对人权更大的尊重。所以生活富足国家的人们比生活在贫穷国家的人们要幸福。所以不要否定我们追求现代化的努力,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称道的,他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还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机遇与选择,这就是自由----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自由。
2、收入的增加在长时间里面会提高幸福水平?研究发现,收入增加带来幸福指数的提升是有限的。在收入达到某个门槛限制后,收入对幸福只有很少的效应,甚至没有任何效应。美国从1946年到1991年人均收入从11,000美元增加到27,000美元,但以一种三分为满分的方式来衡量幸福值,1946年的平均幸福是2.4分,而1991的年反而下降到2.2分。美国一个富裕的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要更加幸福,但他的财富从1万美元到接近3万美元涨了三倍,他平均的幸福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原因是:
(1)、边际效用的规律:收入不断增加,一个单位收入增加所代替的满足感不断减少,最后甚至是负满足感。天天赚钱,就没有什么意义。
(2)、适应心理和人的欲望无止境。
(3)、期望的心理,人们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收入在变高,期望值也在变高,收入的增长没有跟上期望的变化,相对来说都会降低。在座的各位,毕业之后拿一千块的工资,可能会很生气,觉得特别低。但缅甸人普通的工资一个月14美元,越南也很低,现在中国的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得1000块,甚至更高。但越南的工人的工资是500元,工资很低,但是他们很勤劳,尤其是女性,她们特别贤惠,特别勤劳,有句话说:“娶个越南婆,赛过十头骡骆”。今天中国生活最苦的人,也比1978年之前生活得好。
3、一个国家中,那些高收入的人是否比低收入的人更幸福?1994年美国对年收入为1万、1万—2万、2万—3万、3万—4万、4万—5万、5万—7.5万,以及高于7.5万美元的水平的群体进行幸福指数调查,发现收入低于1万且自称非常幸福的人比例是16%,而收入高于7.5万美元且非常幸福的人高达44%,相反自称不是很幸福的人比例在收入低于一万美元的群体里面是23%,在7.5万美元里面只有6%,平均幸福的比例从1万美元的1.8%升到7.5万美元的2.8%。
高收入群体作为一个群体来说,他的幸福程度平均要高于低收入群体。研究还发现,一个穷困的家庭,如果他的收入改善,那么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提高他的幸福水平。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的效应就会变得比较小,较高收入水平的人群,如果大的收入提高,仍然可以提高幸福水平,但比例比较小。高收入不一定自动地产生高幸福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比较心理,还有期望等等。高收入群体也会跟别人进行比较,所以重要的不是他的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和别人比较的相对的地位。我记得当年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有手表。只有我们村长有一块手表。实际上是上面给村子一块表的指标,大家抓阄,被一个社员抓到了,但是社员不敢拥有这块手表,就给村长了。而村长不知道怎么戴表,也不认识表。他把那个表,套在衣服上面,他也认不出这个表,你问他几点了,他会说,是两点过了这么多。但他很高兴,每天戴着,在村子里面像伟大领袖一样摇摆着,很幸福。
有些学者基于适应的心理得出一种快乐踏水车的结论:人们对经济条件的改善,达到这样的地步,以至于这种改善对提高幸福水平没有办法产生,所以就踩水车。
《箴言30:8》有一句话:且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犹太人从来没有提倡一种高调,说贫穷就好,但也不是一种拜金主义。所以所罗门被称为智慧的王,他说过一句话:上帝啊,求你不要让我贫穷也不要过分的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是最好的。从前面的分析来看,真的有点道理。
失业对幸福的影响巨大
二、失业对幸福的影响,一份瑞士的研究报告显示:失业者群体的幸福平均分值是6.56分(满分是10分),而非失业者的幸福平均分值是8.21分,所以失业会明显地导致人们不幸福。对于个人失业者来说,周边人都有工作,这是他非常难受的,他的幸福指指数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是严重的收入损失,收入损失会带来失业者幸福不良影响;另一个跟别人比较时,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又会降低他的幸福指数,所以失业者幸福指数的降低特别大。
对于普通失业者来说,幸福指数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影响:
1、整个社会紧张情绪蔓延,人人自危;2、个人的收入和社会的总收入大幅度下降;3、家庭和婚姻会产生重大影响;4、被剥夺的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成就感是会给人带来幸福的,很多人觉得工作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如果不让你工作,会更痛苦,工作不仅带来财富,也会带来成就感,像李嘉诚这样的人,他们工作更多的不是为了财富,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他的成就感。亚当在没有犯罪之前,上帝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就是给所有的动物、鸟类起名字,亚当还没有犯任何罪时,就有工作,所以工作就是一种奖赏;大环境里,周围的人都失业了,相对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就会小一些。
工作的满意度本身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满意度,也就是幸福感,那些具有较高工作满意度的人,通常也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而那些通常幸福的人,也是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包括两个层面的特征: 一个是内在的特征。个人控制的机遇,工作任务的多样性、支持性或者控制性、个人交往的机会。第二是外在的特征,比如说薪水、工作条件、保障、安全、社会地位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不幸福感的增加会很明显,在经济学的运用上,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菲利普斯的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短期内和失业之间有一种替代关系,如果希望减少就业,可能会增加通货膨胀.增加通货膨胀也会带来社会的痛苦,但失业的痛苦比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痛苦更大一些,怎么办?所以只有尽可能地减少就业。
2007年3月份开始爆发的金融海啸,到2008年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导致大面积的失业,美国人失业今年达到了10%。有六分之一的人找不到工作,经济从2006、2007年5%的增长速度到2009年变成了1.1%的负增长,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失业的压力,怎么办?
各国家就采取了一些办法,大量的燃烧货币,用燃烧货币的办法来抵抗经济的寒冬。试图提高就业,美国政府是这么做的,美国政府用1.1万亿美元刺激经济;中国政府也是这么做的,今年以来,财政扩张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是九十年代以来最高的。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也是空前的,到11月份时,M2是接近30%,M1是超过了30%,接近35%这样一个高速额的增长,贷款是一个天量的水平。今年一个月的贷款,相当于2008年半年的贷款,烧这么多钱放这么多货币,目的是要把经济给燃烧起来,减轻社会的痛苦。
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紧张
三、通货膨胀。传统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本身不真正影响人们的生活,即使产生影响,也是未预见的价格所产生的影响,如果预见到通货膨胀,可预见通货膨胀对人们的行为、生活是没有影响的,没有预见到才有影响,但是幸福的研究显示,人们是厌恶通货膨胀的。为什么?通货膨胀会给大家带来紧张,会担心生活水平下降,收入分配的变化,社会团结也会受到影响,并因此产生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动荡。2009年政府用燃烧货币的办法抵抗寒冬,但是带来的结果是房价的暴涨,北京的房价涨到60%,上海房价也涨到50%以上,全国的房价也是大幅度的上涨,这样的情况,引起的很多人愤怒、失望和痛苦。2008年末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现金为王,但到2009年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地王。把钱花出去,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就是因为通货膨胀,大家担心通货膨胀,担心口袋里的钱像冰块一样,慢慢化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