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为什么区别这么大?
一、私营企业才是真正推动国家工业化的最优秀的基因
二、企业管理实际上就是民族精神的管理
三、现代管理理念,就是要把人当做人去对待
四、承担社会责任才是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五、中国今天的工业发展模式,永远提高不了技术
引子: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为什么区别这么大?
我们国家工业化究竟要靠什么来推动呢?我们国家开始搞工业化,应该是在清朝末年,也就是洋务运动。其实日本人跟我们开始搞工业化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在鸦片战争中我们失败之后,也就是说在虎门这个地方,应该说虎门这个地方是很有影响力的。我们鸦片战争的失败,很大程度,不单单是因为我们的武器,不单单是因为我们的经济,不单单是因为我们的军事,我们这个国家少了一个社会阶层,少了一个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阶层,这就是工业界的企业家阶层。
在鸦片战争之后,我们搞了一些工业,是什么工业呢?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国有工业,是朝廷出银子来开办的工厂。比较著名的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个企业在当时是很大的。当时这个企业还有全世界一项很先进的技术,也就是火药技术。清朝的水兵是可以远航到美国访问,中途在日本停下来,水兵上去了,还跟日本的居民冲突了。但是大家知道不知道,我们在上海的抗日战争,就是所谓的淞沪战场,我们中国的军队连汉阳造都不能保证一人一条。我们跟日本军队作战,最残酷的时候,日本军队一天可以干掉我们一个师,其实我们中国的军队是很勇敢的。我们连汉阳造一人一支都做不到,日本的军队就有四五艘航空母舰支持它的陆军作战。两个国家差不多的时间进行工业化起步,为什么过了这样一段时间,居然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同样启动工业化,其中很多很多的原因,我粗线条的讲,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只走了第一步,日本走完了第二步。
什么是第一步呢?因为西方国家他们的工业化是原生态的,一开始就是由民营这么样做起来的,所以国有这个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由于亚洲国家是后期工业化,所以日本人一开始也是搞国有化,以此启动工业化,跟我们的洋务运动是差不多的。但是日本人很快就发现了,为什么先进的工业要让落后的农业来补贴呢?为什么先进的城市要让落后的农村来支撑呢?为什么这么好的企业是一个亏损的状态呢?他们很快就进行了改革,那就是把日本国的国有企业转化成民营企业。最早转化的程度,跟我们现在很多做法是一样的,重置成本价等,算来算去,怕国有资产流失。后来很干脆,送掉,二十年以后才还本。
现在我们知道日本有一个财团三菱,三菱早期是叫做三菱商务社,后来改为三菱船务汽轮公司,日本国政府是给它提供了八艘运输船只,每年还给以二十万日元的补贴,它还不是国有企业,一开始就是民营企业,日本国政府就已经在扶持它了。大家注意,日本国政府这一步就是民营化,壮大和发展工业化。而我们清朝,以及后来很长时间,是以国有化启动工业化。国有化启动工业化,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赶超西欧、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问题是不能老停留在这一步,我们这一步停留很长。我们的抗日战争表面上是两国军队的作战,本质上是两个社会的作战,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作战。日本国完成了工业化,所以我们在反思的时候,突然间有了这样的感想,我原来没有想讲这些,我没有想到东莞私企还占有1/3,原来我的印象东莞好像都是外资,有一点私企就是卖咸萝卜的,所以很有一点悲观。对顺德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要转制,虽然有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但是都不妨碍我。
一、私营企业才是真正推动国家工业化的最优秀的基因
我特别有兴趣和各位一起讨论的,企业要发展,究竟什么样一种理念来引导我们企业的发展呢?这在国有企业来讲,讲和不讲差不多,因为国有企业要按政策文件去做。私营企业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由市场来决定它的存在或者是消失、发展还是停滞,所以在某种意义来讲,私营企业才是真正推动国家工业化的最优秀的基因。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五十年代苏联援建我们的工业项目,完成了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体系,那是五十年代的事情。大家知道不知道,到了七十年代,我们都没有办法制造出苏联在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所生产的一些装备。1978年我在武汉钢铁公司,当时是安装森吉米尔轧机和德国的连铸机,旧的武钢轧钢线停了两条轧机线保一条轧线,为什么?没有配件。有一件事很好玩,居然开了一场批斗会,批谁啊?批苏修叛徒集团勃列日涅夫卡中国工人阶级的脖子,很过瘾的,我跟你讲,一口气啊,打倒苏修叛徒集团勃列日涅夫,这样的。什么原因呢?我们把人家的设备买来了,我们就去用,我们的国有企业没有一种机制,让人们去钻研技术、发展技术,所以我们买来一套设备又落后了,就再又买一套。到了打倒四人帮之后,不是又买了一套宝钢嘛,现在还在买啊。为什么呢?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使国有企业内部缺乏追求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奥地利是全世界炼钢技术的“首都”,五六十年代奥地利一所大学的实验室有一套新的炼钢技术,就是氧气炼钢技术,日本人知道了,外务省和通常省联手,把这台样机买下来。日本国的几个大钢铁企业,各派一百多个工程师来测绘这条设备,各带一套图纸走。第二年日本通常省把这些大企业所自己创造的转炉炼钢设备,把它综合成一个日本系列的转炉炼钢技术标准,第三年就出口了。讲句老实话,这个东西放在我们国家三年都测绘不出来,当时我在武汉参加过龙门吊的测绘,买了一台日本偏轨龙门吊车来测绘,记得草都长的比它高了,结果还没有测绘完。我们到时候就上班,上班半个小时还没有开工,十一点半不到,十一点就开始洗手准备吃饭,五点钟就开始开班后会,读两篇文章就下班了。
我看见你们这样的精神状态,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什么,实际上本质就是以人民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主体。这样才有法制的,公对公讲什么法制呢,讲的是上下隶属关系,叫你合就合,叫你并就并了嘛,公对公的企业只有关停并转,调来调去的,那儿有什么破产和市场风险呢?这是我有感而发,先讲一讲,我们研究这个东西非常有意义。
所谓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很本质的和我们现在讲的以人为本,这是同一个方向。企业公民有两个定义,一个定义是一所西方大学下的,一个定义就是我下的。我在网上搜索了半天,就是一个是我下的定义,另外一个定义就是那一所学校下的,我和西方对企业公民的理解是很不同的,当然我没有往这个方向再继续挖掘了。
大家看这个例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摩托罗拉,我用手机是最容易摔来摔去的,一年不到的手机摔成这个样子,还可以用。我们企业招聘一个员工,往往一些落后的企业、传统的企业认为是恩赐给这个员工一个饭碗,1972年西门子公司员工手册就已经做了修改,明确指出西门子公司招聘一个员工,就意味这西门子公司对这个员工要有一个终身的职业规划。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际上是以人为本这个方向的,我们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广东卫视做了一个现场直播,两个外国人、两个中国人,我一个,还有暨南大学的外贸系主任吴立广。两个外国人,一个是世界银行驻我们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华尔城,再一个是西门子公司的威廉海姆,当时他还没有退休,是第二把手,副总裁。他下来的时候跟我聊了一下,后来又把一些资料给我,他本身就是从一个工人,技工,逐步逐步走到公司第二把手的位置,每升一级就经过一个培训。
每一个人到一个新岗位,千万不要说我不懂,我是学习的,我们中国人喜欢这样讲,表示谦虚,这样讲是谁都不会放心的。比如说我们拿着一把手术刀,对着一个要开刀的患者说,我不懂,我是来学习的,人家可能就吓的爬起来跑掉了。每到一个新岗位,存在一个熟悉的过程,不存在不懂的问题,如果你不懂怎么上岗呢?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你在新岗位上称职的工作。克林顿提名巴尔舍夫斯基为美国贸易代表时,有人提出两个问题,你给外国公司做过法律顾问,他回答就是两个方面,一我有专业能力,二我有职业道德,谁给我钱我给谁干,而且我能干好,谁给我钱我给谁干这是职业道德,但是不雇我了,我怎么会把我的精神放在那里呢?职业经理人嘛,我很会带孩子,专业能力嘛。每到一个新岗位,经过培训,这就是你有能力去胜任。这个话说的很简单,但是隐含了意思。
中国的工人在美国的公司里进行了大搞群众技改运动、开展技术革新的活动,这在鞍钢宪法叫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群众技改运动,这是很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的进步是由人的技艺水平不断提高来推动的,所以工厂不能只是干活的地方,而是要出智慧的地方。中国工人好不好管?关键是怎么管,五十年代的这些工人阶级的代表,讲句老实话,这些位同志就是当时我们现在所谓的农民工,五十年代没有这些界限的,是现在才把人分了很多层。
现代管理并不是说和过去没有联系,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减一点、加一点。科学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提高效率。怎么提高效率?首先是培训,而不是罚款,是挖掘人的潜力,这是第一点。第二,纠正错误,不是一个一个的去搞,要通过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去完成。所以在这里,我们讲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很清楚,就是要让人聪明的工作,而不是更勤奋的工作。你们去欧洲有什么感觉呢?前段时间我在欧洲跑了十几天,第二次我是在法国学校读了一个月时间,我总的感觉法国人好像不干活,天天在玩。跑十几天只在路上见过一次集装箱,大家都是去海边的,而在中国好像人人都在干活,一天到晚干不完的活。什么原因呢?劳动生产效率太低了,不出活啊,出的活质量不高。企业管理对人来说,是使人更聪明的工作,消耗更少、产出更多,而不是更勤奋的工作。第三,劳资双方是合作关系,抛弃雇佣和被雇佣的理念。泰罗主张,大家把注意力转到增加剩余价值这个问题方面。泰罗认为,能不能实行科学管理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劳资双方有没有默契、有没有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