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系列讲座
哲学世界与企业家世界

[作者:周国平    点击数:3842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22日]

    思考死亡的另外一点好处是可以为现实中的死做好准备。   

    思考死亡可以看清楚一点:死亡本身是不能逃脱的。不问年龄,不管是否做好准备,它随时都可能到来。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西藏人有一个俗语:明天和来世到底哪一个更早到来,没有人能够知道。所以西藏佛教强调,每个人都要问自己如果今天晚上死做好准备没有。所谓做好准备就是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法国作家蒙田说过,如果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就会觉得死亡是个很熟悉的客人,那么在它突然到来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突然。如果我们经常思考死亡,一个人就会对能活多长,早死,晚死,不会很在乎了。既然寿命自己掌握支配不了,而且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就不会非常在乎。

    经常思考死亡还有一个很积极的意义: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人在世界上有很多的责任。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对企业,承担着很多的责任。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在世上最根本的责任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每个人只能活一次,如果这辈子虚度了,没有任何人安慰,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把你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如果说人的其他责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分担和转让的,只有对自己人生负责这样一种责任是不可分担的,只有自己承担。经过思考死亡,想到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能来代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真正好好来安排它,一定让它活得有意义,体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个观点:向死存在,意思是从死亡开始往后来安排人生,如果完全着眼在眼前,往往容易比较盲目。如果从死这个终点出发,来看这一生怎么过,更加清醒地知道生命的有限,而且知道自己最希望实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会去做这些事情,去做更好的安排。

    第二,我谈一下信仰。人不但要寻找超越于死亡与生命终结的意义,还要思考超越于动物性的意义。所谓的信仰,实际上就是活着为什么,是生活的目的。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有些哲学家认为不应该讨论这个问题。冯友兰就是这样看。冯友兰认为生命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没有目的的。生命本身没有目的,所以是想不出名堂来的。事实上,我也经常想,到底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活到这个世界上来?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渺茫的,很难回答。如果说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在这几年里,我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资产达到多少,写一本什么样的书,这具体的目的好办。但是整个的人生到底目的是什么?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很清楚,譬如说我这一生目标是资产达到多少个亿,进入世界五百强或者要当部长、总理,要得诺贝尔奖,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后的答案。人生的信仰要问的恰恰是:为什么要进入五百强?为什么要当部长?为什么要得诺贝尔奖?是要问背后的问题,要问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如果说仅仅是要有钱有权,这不过是一种强烈的欲望而已,并不是想明白了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应该是一种比欲望更高的东西,如果停留在欲望的水平上,还等于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无非是活得更加舒服,更加精彩一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还是没有想清楚。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没有目的可言。那么为什么提出这一个问题呢?因为人不甘心像动物那样活一辈子,不甘心仅仅是活着,人是有灵魂的。如果仅仅是活着,不管外在的生活多么好,多么成功,如果没有一个内在的对生活的目标,仍然会感到空虚,仍然会感到茫然。所以信仰就是为生命寻找一个比生命更高的目标。怎样为生命确立一个更高的目标?一般来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向的,寻求比自己个体生命更高的人类群体价值。比如中国人说的立功、立言、立德。立功是比较注重对社会的贡献,为社会的事业奋斗。政治家很有政绩,企业家把企业办得非常好,这是立功;立言,从事科学、艺术、文化的创造。这里面都有一个精神的目标,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另一种是内向的,寻求某种比肉体生命更高的一种精神的价值。这是比较注重自我完善,一种道德上的修炼、哲学的沉思,或者是一种宗教的信仰。

    信仰是信仰一种精神的价值,是为人生确立一个精神的目标。凡是高于生命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精神性质的,它的核心肯定是一种精神价值。这一点对企业家也是非常需要的。企业家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但是经济活动从来不是终结价值。英人哈耶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同时也是政治学家和法学家)对这方面有很多的思考。他提出,经济活动中不存在经济学单科可以解答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要涉及到哲学。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引以为骄傲的一点是,英国近代和现代的大经济学家除了李嘉图和马歇尔以外,其他的人同时也都是大哲学家,从洛克、休谟、亚当斯密、边沁到莫勒、杰文斯、凯恩斯,他们是大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我们知道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所以经济活动背后总是有一种精神价值的追求。所有研究经济理论、从事经济实践的人也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和哲学都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的理解是经济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物质过程,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的活动。它涉及的很多领域,政治、法律、伦理、心理、生态等等各个方面。而哲学实际上是对根本观念的思考,海尔克说过,哲学家提出一些一般观念,通过这些一般观念影响到研究具体科学的科学家,通过这些具体研究社会科学的科学家影响到大众。所以他认为哲学起的作用非常大。我想任何一个企业家的大部份精力不是和钱、和物质打交道,而是和政府,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需要一种综合素质,需要一种把握全局的智慧。从我来说,像我们从事这一领域的作家、学者,每一个人写的书都是自己的作品,这个作品都体现了每个人各方面的素质、人生追求、各方面的能力,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我觉得对企业家也一样,你的企业就是你的作品,这个作品肯定能够反映出创作者的整体素质。所以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包括企业家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在整体的精神素质。一个大企业家,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一定是一个眼光、胸怀、智慧、人格方面都很出色的人。

    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物质过程,这是一点。另外一点,人类社会的发展肯定不仅仅是物质的进步、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它必须有精神上的价值定位,无论是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所有优厚的物质条件都有了,有最好的汽车,有最好的住宅,有很多钱供你消遣,但这些东西还是有限的。在这些东西你都享受了以后,你多出来的钱拿去做什么?继续赚钱是为了什么?绝对不是为了自己物质上的享受。当然更多的钱使你有更多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成就感是非常盲目的。一个好的企业家肯定是把他的人生目标和经济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他的经济活动实现比富裕(无论是国家的富裕,为国家增加财产,还是个人的富裕)更高的理想。并且把这种人生理想的实现看成是他成就感的重要来源。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企业家都是这样想的。比如说金融高手索罗斯,拥有相当多的财富,但小时候非常贫穷,沿街乞讨,甚至行窃,那时他觉得金钱是非常重要的。他从事经济活动后越来越富,到了50岁他的个人财产超过3000万,他就开始想:赚这么多的钱到底有什么用呢?后来成立了索罗斯基金会,捐款遍及世界各地,帮助当地发展文化事业。记者曾经问他:你是一个金融高手,掀起了那么多的风波,让很多人遭受损失,你有没有罪恶感?他说:“没有,我那时是遵守规则的。我遵守规则赚的钱就是我应该得的。我的目标就是赚钱,但是等我赚了钱以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使用这些钱,我觉得道德就起作用了。那时候我就会想怎样做才符合道德观,符合我的人生价值观。不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还有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很有人生追求的人。他在十几年前就已宣布要将大部分的财产捐出来。总共430亿美元的财产,3个孩子,给每个孩子留100万美元,其它全部捐出来。他说;“如果让孩子继承太多的财产不论对孩子、对社会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他和他的妻子共同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已经捐出了30多亿美元,主要用于爱滋病患者的治疗,改善医疗、教育条件等方面的公益事业。

    所以,从哲学方面讲人应该有两个思考:一个是对世界的思考,一个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思考实际上是人的智力生活,对人的思考实际上是人的心灵生活。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他赚钱的过程更加体现的是他的智力生活;他的眼光,他对思考的那种广度、宽度和深度,更加体现他的理性和他的智商、从花钱来说呢,更加能够体现他的那种心灵的生活。他的情商,他的超越性,他的人生追求。

    第三方面,幸福问题。前两个问题主要是讲人为什么而活,是把人生作为一个过程。看看哪一种方式才是更加有意义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令人满意的,才是最幸福的,这也是一个生活质量的问题。怎么样来衡量生活质量的高低?哲学上思考的问题往往都是最难解决的,没有最后答案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哲学。而幸福在哲学上恰恰就是这样,可以把实现自己最衷心的愿望,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看作是幸福。每个人的愿望都是不一样的,同时也是变化的。真的实现了以后,是不是幸福也很难说.往往费尽力气到手以后你才发现不过如此。
   
    幸福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紧紧纠缠在一起的。很难用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你有很多财产,妻子非常漂亮,这样就算幸福了?没有这样的客观标准。也许你很有钱,是个大款,娶了一个漂亮的太太,别人可能会很羡慕你,但是你自己也会觉得不过如此,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但也不能说幸福完全就是一个主观的感觉。精神病上有一种叫做妄想症,一天到晚想着自己都在结婚,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觉得自己沉浸在幸福当中。如果完全从主观上去判断这就是幸福,那很荒唐。客观地说,幸福的客观条件加上主观心情,二者的统一才叫做幸福。通常哲学家认为外在的生活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内在生活(精神生活)是重要条件,而且外在的生活要转化为内在的心情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幸福。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现代化探讨

  • 下一篇: 能力模型的应用之痛:人才培养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