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机理揭开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的关键机制,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之谜有望揭开。该研究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对老鼠的研究发现,血管细胞中相互作用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与血管损伤有关。此前的研究曾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存在脂肪酸合成酶水平较低的现象。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制备出一种名为FASTie的基因鼠,其血管内皮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缺乏,但其他组织中均有脂肪酸合成酶。结果发现,FASTie基因鼠的血管疾病症状与患有糖尿病小鼠的症状非常相似。 通过与正常及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比较,研究人员确定FASTie鼠无法产生可以将一氧化氮合成酶固定在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关物质。而多年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合成酶只有固定在血管壁上,才能发生作用。脂肪酸合成酶首先合成一种脂,附着在一氧化氮合成酶上并将其固定在细胞膜上,此后才能形成正常健康的血管。 研究人员在内皮细胞没有脂肪酸合成酶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小鼠体内发现很多血管渗漏现象。通过在实验中干扰正常小鼠和FASTie鼠的血流,研究人员发现,正常小鼠血管迅速恢复,而缺少脂肪酸合成酶的FASTie鼠则无法修复受损血管。研究人员解释说,将一氧化氮合成酶固定在血管壁上涉及棕榈酰化。没有脂肪酸合成酶,FASTie小鼠无法进行棕榈酰化,也无法修饰一氧化氮合成酶使其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交互作用,这是导致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发现了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均与脂肪酸合成酶缺失有关,如果能够研制出促进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或促进一氧化氮合成酶棕榈酰化的药物或其他酶,科学家有望找到治疗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新方法。
糖尿病或是人类进化缺陷所致
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刊载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FASEB Journal)》上的一篇文章称,糖尿病和肥胖与一种基因的突变相关,而这是人类进化上的一个缺陷。论文作者认为,人类之所以容易肥胖并患上糖尿病是因为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丢失了一种被称为“CMAH”的基因。 负责该项目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儿科学博士简·吉米称,新研究首次将人类特有的唾液酸转化为胰岛素和葡萄糖的代谢,并籍此为认识糖尿病的成因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吉米和她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在超重人群中,CMAH基因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体胰岛β细胞的衰竭,而该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一研究结果,研究人员使用了两组小鼠进行对比。第一组小鼠具有与人类相同的CMAH突变基因,这些小鼠的CMAH酶不活跃,无法在细胞表面产生一种名为NeuSGc的唾液酸;第二组小鼠具有正常的CMAH基因。当把小鼠置于同样的高脂肪饮食环境中时,两组小鼠都会开始分泌胰岛素抵御可能出现的过度肥胖。经过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拥有CMAH突变基因的小鼠体内胰岛β细胞开始出现衰竭,导致胰岛素产量持续降低,原先较好的血糖平衡控制机制也逐渐被打破。
《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主编吉拉德·韦斯曼博士说,这项研究以其特有的方式加深了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它告诉了我们导致糖尿病产生的一个重要病因,并为新的疗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它也暗示了这是人类进化所产生的一个结果。如果这种变异是人类独有的,它也可能在早先时候为我们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提供了某种生存优势。但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找到CMAH基因的功能,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免受微生物、环境压力以及精神因素等致病因子的危害。
据介绍,在美国约有2500万人深受糖尿病困扰,而这一数字在全世界则是2.85亿。糖尿病主要有Ⅰ型和Ⅱ型两种,在糖尿病患者中,后者所占的比例约为95%。目前这两种糖尿病尚不能完全治愈,临床上大多采用饮食控制配合降糖药物或补充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控制。(王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