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管理理念,就是要把人当做人去对待
所谓现代管理理念,就是要把人当做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当做人去对待,敬畏生命,就是这个意思。泰罗很简单,就是找合格的工人、头等的工人、记忆力非常好的工人,把他训练成非常好的工人,这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在工序中使人轻松工作,不要非常紧张的工作。这实际上就是知识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管理理念。
原来的资本家就是采取处罚、打的办法,后来不能打人了,就采取扣工资的办法。其实这就是两个时代不同的管理逻辑,泰罗也讲合作精神,但是他的意识形态的意识流实际上达不到后来这种,就是我们对员工要理解以及参与管理,而不是强化控制。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很多处罚是不讲道理的,是以严厉的处罚让人害怕,没有对人权利的尊重。五千块的处罚合乎法律吗?谁在为工人利益说话呢?所以这不是严格管理,这是野蛮管理。
怎么样培训我们的工人、干部更聪明工作呢?甚至让他们自己更聪明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理念。请问各位,企业最高目的是什么?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有没有赞成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的?请举手。哎呀,怎么这么少人赞成,你们本能的反应,我做企业不是想赚钱越多越好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创始人,他就是这种主张,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是企业唯一目标。当然这个翻译不一定很准,他是说,“在企业自由和财产私有的制度下,一个公司经理是该企业老板的雇员,他对自己的雇主直接负责,那就是按照雇主的愿望经营企业,一般说来,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的同时尽量多赚钱。”因此有人给他戴了一个帽子,叫利润最大化。
结果反应怎么样?在西方很受冷落。几乎没有什么人赞成弗里德曼的观点。七十年代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行长克劳森的观点是,“企业如果想在明天生存,今天就要关心非企业问题。”那就是社会问题、职工问题、环保问题、濒临灭绝动物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意思。对弗里德曼的观点,就直接批评他了,在短期内可行的,但是长期而论,假如整个社会结构四分五裂的话,任何人不能指望谋求利润,或者是有意义的使用利益。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命赚钱,也得有命花钱才可以。
美国当时最大的制造业公司,就是埃克森股份有限公司,这位经理认为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在直接利益有关的各种力量,股东、雇员、顾客和广大公众,这个广大公众主要讲社会团体,在他们的要求之间保持一种公平而有效的平衡,他也是反对弗里德曼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我们动一下脑筋想,要做到股东利益最大化,极限值是什么?员工只干活不拿钱、工资为零支出。销售价格的极限值就是人家口袋里有多少钱就定多少价格,你才有可能做到最大化,但是这样可能吗?
一个企业、一个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只顾自己不顾职工、只顾自己不顾社会,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这不是我的结论,这是他们的观点。大家要注意,弗里德曼的主张在西方是没有人提倡的。恰恰在中国大行其道,包括我们国有企业改革都把它这个定位在股东利益最大化。怎么会想出一个减员增效,大规模减员的主张呢?我有一个同学,有一次在清远遇到他,我正好在清远讲课,他跟我讲我们单位去年增加利润八百万,我问有多少人下岗了。他说,哎呀,老杨,只有你会这样问。我说,你国有企业都这样干,不寒而栗啊。这样有价值吗?
一个社会四分五裂,有钱人出门都要几个保镖,过瘾吗?什么是企业的目的呢?我在96年出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上,实际上就使用了德鲁克的观点,居然给我批了三等奖,理论之一就是忽略企业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还把我给批了一顿,反正投票的,也不知道是谁投的。我现在发现搞投票制最好,我当主任选优秀,有时候我也耍赖,我也懒得去做公道人了,投票投出来了,那也没有办法了,投出来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