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聪明的说法很多,但我觉得还没有从精神上真正解决死亡问题。如果说人死后归于虚无、完全归于毁灭,那么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对死亡的思考实际上是提出这个问题,而纯粹的哲学很难解决,它并没有回答,往往是宗教来回答。要真正从精神上,从灵魂上解决,是要看破存在和不存在、生和死之间的界限,所以宗教往往是让你看破生死之间不存在界限,生和死实际上是一样的,甚至于死比生更加好。所以宗教往往劝说人欢迎死亡,而不是理智地接受死亡。譬如基督教,它的基本思想是,肉体死后灵魂仍然存在,会升入天堂,而且那种存在是一种更加完美的存在。基督教把人的肉体看作是一个牢笼,灵魂被束缚在牢笼里,死亡对灵魂来说是一种解脱,是回到天堂,灵魂完全自由了,欢迎死亡。它不认为生死是虚无,如果生是一种有,死也是一种有,而且是一种更加高级的有,一种高级的存在。佛教的思路恰恰相反,佛教认为生与死都是空,都是无。活着是无,死亡也是无,四大皆空。它认为生命完全是一个幻影,这幻影受了很多迷惑,还有很多想不开的地方,死后是回到真正完全的虚无,完全摆脱了那些困惑。所以死亡是更加高级的无。可以说基督教是认为生是一种有,死是一种有,但是死是更高级的有。佛教认为生是一种无,死是一种无,而且死是更高级的无。两者对于生死的本质解释是完全相反的,但是他们同样的一点是都主张欢迎死亡。
从宗教的角度来解释,我觉得这可能是对死亡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如果我们能够相信一种宗教,也许在这个问题上灵魂可以得到一种安宁。从哲学来说。对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很难得到最后的解决。其实在我看来佛教不是一种宗教,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哲学,可以说是一种最深刻的哲学,在解决生死问题上它可能是一种最彻底的哲学,它把这个问题完全想透彻,劝你解脱。当然佛教是太消极了,如果完全相信佛教,人活着就没有多大意思。因为在佛教看来。为什么怕死,为什么恋生,无非是有生命的欲望,而这种生命的欲望实际上是一种幻觉,生命本来就是一种因缘而产生的东西,很多偶然的因素在一起产生了你这一个体生命,完全是非常偶然的。它是一个幻影,是一个泡沫,看透了这一点后,就不要执着。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太执着。你看透了这其实就是一场梦,不要去留恋它,这样你就不会痛苦,对死亡完全是一种平静的心情。而且佛教认为有欲望是最糟糕的,要通过修炼完全做到没有欲望,超出轮回,死后也不再投胎。佛教讲究轮回、业报,你的业产生报,根据你的报决定你的下一世是什么,然后再轮回。它认为最好是完全摆脱了欲望,没有业没有报,断了轮回,最后不再投生,这是最高境界。所以,佛教本质上是很悲观的哲学。
从精神上来解决生死问题,哲学不如宗教,基督教又不如佛教。我刚才没有很详细地说哲学上对于死亡的思考。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各人的思考。但是我的体会是想来想去还是想不通。如果我不信教,没有真正地从宗教里得到灵魂的解脱,我肯定最后还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是处于一种痛苦的思考中。所有的宗教都不要求你太多思考,它都要求你有一套修行、修炼的功夫。佛教就提倡戒、定,有很多戒律,修炼禅定的那些功夫只有经过修炼后才能把你的整个心态、整个思想方式做根本的改变。现在我还没有这样做,因为我觉得我理性的思考太强了,妨碍我去做那种事情。一个事情我一定要自己把它想明白,不能完全接受一种外来的影响并且跟着走。这也是学哲学的一种坏处吧。
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我觉得死亡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不相信宗教里死后就虚无,完全不存在,灵魂完全灭绝了。这种事情对我来说还是很可怕的。从我这种思考经历来说,思考有什么用呢,问题并没有解决。我的体会是尽管没有解决,但还是有意义的,我把它称作是有意义的徒劳。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思考使我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不去想这个问题,平时沉浸在生活里,老觉得那些东西很重要,是生活的全部。经过了这样的思考,就会考虑到人是有大限的,好像看到了人生的全景、人生整个过程,就能以一种比较超脱的眼光去看在人世间的一些具体的遭遇。不管是福还是祸,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人生中是难免的。生活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和刺激,可以去感受苦和乐。事业上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可能遭受一些挫折;生活上也是一样,可能遭受一些不幸,有一段时间也可能过得很幸福很愉快很顺利。如果经常考虑死亡问题的话,就可以一方面去享受这些苦和乐,去体会它们,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你跳出来,不完全陷在里面。当然完全在外面也不行,那样会觉得这些生活经历都是假的,人生就显得过于虚幻了。但是完全陷在里头结果也是很不好的。人生很多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自己把握的,在必要的时候,保留这样一种眼光,从人必有一死的眼光来看人生中的一些具体的经历,就能够有一种比较从容的、冷静的心态。
我刚才讲的古罗马斯多葛派的哲学家奥勒留,他是古罗马的一个皇帝,同时是一个对人生有很多思考的哲学家。他说这样一种眼光是很必要的,你非常渴望名声、出名,但是想一想知道你的名字的人一一今人和后人都是要死的,就不会把名声看得那么重。如果你被人激怒,非常生气,但是想一想,你和把你激怒的人不久以后都不存在,就不会生气了。如果说一下子损失了几百万,或者一下子失恋了,情人弃你而去,这个时候很痛苦,可以想一想为同样事情痛苦的人都到哪里去了,你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当然如果一个人永远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就不会有任何追求。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保留这种眼光是很有必要的。在必要的时候用这样的眼光看一看,能够帮助你从当下的痛苦和纠缠中跳出来。一方面要有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要有一种退让的心态。可能这一点对于在座的企业家们也很必要。我不主张完全超脱,完全超脱就不成其为企业家,企业家肯定大多时候要非常进取,但是给自己保留这样一种眼光肯定有好处。
思考死亡的另外一点好处是可以为现实中的死做好准备。
思考死亡可以看清楚一点:死亡本身是不能逃脱的。不问年龄,不管是否做好准备,它随时都可能到来。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西藏人有一个俗语:明天和来世到底哪一个更早到来,没有人能够知道。所以西藏佛教强调,每个人都要问自己如果今天晚上死做好准备没有。所谓做好准备就是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法国作家蒙田说过,如果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就会觉得死亡是个很熟悉的客人,那么在它突然到来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突然。如果我们经常思考死亡,一个人就会对能活多长,早死,晚死,不会很在乎了。既然寿命自己掌握支配不了,而且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就不会非常在乎。
经常思考死亡还有一个很积极的意义: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人在世界上有很多的责任。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对企业,承担着很多的责任。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在世上最根本的责任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每个人只能活一次,如果这辈子虚度了,没有任何人安慰,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把你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如果说人的其他责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分担和转让的,只有对自己人生负责这样一种责任是不可分担的,只有自己承担。经过思考死亡,想到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能来代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真正好好来安排它,一定让它活得有意义,体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