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系列讲座
周国平:哲学世界与企业家世界

[转贴自:万策智业    点击数:6918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25日]

    这样聪明的说法很多,但我觉得还没有从精神上真正解决死亡问题。如果说人死后归于虚无、完全归于毁灭,那么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对死亡的思考实际上是提出这个问题,而纯粹的哲学很难解决,它并没有回答,往往是宗教来回答。要真正从精神上,从灵魂上解决,是要看破存在和不存在、生和死之间的界限,所以宗教往往是让你看破生死之间不存在界限,生和死实际上是一样的,甚至于死比生更加好。所以宗教往往劝说人欢迎死亡,而不是理智地接受死亡。譬如基督教,它的基本思想是,肉体死后灵魂仍然存在,会升入天堂,而且那种存在是一种更加完美的存在。基督教把人的肉体看作是一个牢笼,灵魂被束缚在牢笼里,死亡对灵魂来说是一种解脱,是回到天堂,灵魂完全自由了,欢迎死亡。它不认为生死是虚无,如果生是一种有,死也是一种有,而且是一种更加高级的有,一种高级的存在。佛教的思路恰恰相反,佛教认为生与死都是空,都是无。活着是无,死亡也是无,四大皆空。它认为生命完全是一个幻影,这幻影受了很多迷惑,还有很多想不开的地方,死后是回到真正完全的虚无,完全摆脱了那些困惑。所以死亡是更加高级的无。可以说基督教是认为生是一种有,死是一种有,但是死是更高级的有。佛教认为生是一种无,死是一种无,而且死是更高级的无。两者对于生死的本质解释是完全相反的,但是他们同样的一点是都主张欢迎死亡。

    从宗教的角度来解释,我觉得这可能是对死亡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如果我们能够相信一种宗教,也许在这个问题上灵魂可以得到一种安宁。从哲学来说。对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很难得到最后的解决。其实在我看来佛教不是一种宗教,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哲学,可以说是一种最深刻的哲学,在解决生死问题上它可能是一种最彻底的哲学,它把这个问题完全想透彻,劝你解脱。当然佛教是太消极了,如果完全相信佛教,人活着就没有多大意思。因为在佛教看来。为什么怕死,为什么恋生,无非是有生命的欲望,而这种生命的欲望实际上是一种幻觉,生命本来就是一种因缘而产生的东西,很多偶然的因素在一起产生了你这一个体生命,完全是非常偶然的。它是一个幻影,是一个泡沫,看透了这一点后,就不要执着。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太执着。你看透了这其实就是一场梦,不要去留恋它,这样你就不会痛苦,对死亡完全是一种平静的心情。而且佛教认为有欲望是最糟糕的,要通过修炼完全做到没有欲望,超出轮回,死后也不再投胎。佛教讲究轮回、业报,你的业产生报,根据你的报决定你的下一世是什么,然后再轮回。它认为最好是完全摆脱了欲望,没有业没有报,断了轮回,最后不再投生,这是最高境界。所以,佛教本质上是很悲观的哲学。

    从精神上来解决生死问题,哲学不如宗教,基督教又不如佛教。我刚才没有很详细地说哲学上对于死亡的思考。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各人的思考。但是我的体会是想来想去还是想不通。如果我不信教,没有真正地从宗教里得到灵魂的解脱,我肯定最后还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是处于一种痛苦的思考中。所有的宗教都不要求你太多思考,它都要求你有一套修行、修炼的功夫。佛教就提倡戒、定,有很多戒律,修炼禅定的那些功夫只有经过修炼后才能把你的整个心态、整个思想方式做根本的改变。现在我还没有这样做,因为我觉得我理性的思考太强了,妨碍我去做那种事情。一个事情我一定要自己把它想明白,不能完全接受一种外来的影响并且跟着走。这也是学哲学的一种坏处吧。

    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我觉得死亡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不相信宗教里死后就虚无,完全不存在,灵魂完全灭绝了。这种事情对我来说还是很可怕的。从我这种思考经历来说,思考有什么用呢,问题并没有解决。我的体会是尽管没有解决,但还是有意义的,我把它称作是有意义的徒劳。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思考使我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不去想这个问题,平时沉浸在生活里,老觉得那些东西很重要,是生活的全部。经过了这样的思考,就会考虑到人是有大限的,好像看到了人生的全景、人生整个过程,就能以一种比较超脱的眼光去看在人世间的一些具体的遭遇。不管是福还是祸,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人生中是难免的。生活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和刺激,可以去感受苦和乐。事业上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可能遭受一些挫折;生活上也是一样,可能遭受一些不幸,有一段时间也可能过得很幸福很愉快很顺利。如果经常考虑死亡问题的话,就可以一方面去享受这些苦和乐,去体会它们,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你跳出来,不完全陷在里面。当然完全在外面也不行,那样会觉得这些生活经历都是假的,人生就显得过于虚幻了。但是完全陷在里头结果也是很不好的。人生很多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自己把握的,在必要的时候,保留这样一种眼光,从人必有一死的眼光来看人生中的一些具体的经历,就能够有一种比较从容的、冷静的心态。

    我刚才讲的古罗马斯多葛派的哲学家奥勒留,他是古罗马的一个皇帝,同时是一个对人生有很多思考的哲学家。他说这样一种眼光是很必要的,你非常渴望名声、出名,但是想一想知道你的名字的人一一今人和后人都是要死的,就不会把名声看得那么重。如果你被人激怒,非常生气,但是想一想,你和把你激怒的人不久以后都不存在,就不会生气了。如果说一下子损失了几百万,或者一下子失恋了,情人弃你而去,这个时候很痛苦,可以想一想为同样事情痛苦的人都到哪里去了,你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当然如果一个人永远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就不会有任何追求。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保留这种眼光是很有必要的。在必要的时候用这样的眼光看一看,能够帮助你从当下的痛苦和纠缠中跳出来。一方面要有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要有一种退让的心态。可能这一点对于在座的企业家们也很必要。我不主张完全超脱,完全超脱就不成其为企业家,企业家肯定大多时候要非常进取,但是给自己保留这样一种眼光肯定有好处。

    思考死亡的另外一点好处是可以为现实中的死做好准备。   

    思考死亡可以看清楚一点:死亡本身是不能逃脱的。不问年龄,不管是否做好准备,它随时都可能到来。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西藏人有一个俗语:明天和来世到底哪一个更早到来,没有人能够知道。所以西藏佛教强调,每个人都要问自己如果今天晚上死做好准备没有。所谓做好准备就是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法国作家蒙田说过,如果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就会觉得死亡是个很熟悉的客人,那么在它突然到来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突然。如果我们经常思考死亡,一个人就会对能活多长,早死,晚死,不会很在乎了。既然寿命自己掌握支配不了,而且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就不会非常在乎。

    经常思考死亡还有一个很积极的意义: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人在世界上有很多的责任。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对企业,承担着很多的责任。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在世上最根本的责任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每个人只能活一次,如果这辈子虚度了,没有任何人安慰,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把你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如果说人的其他责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分担和转让的,只有对自己人生负责这样一种责任是不可分担的,只有自己承担。经过思考死亡,想到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能来代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真正好好来安排它,一定让它活得有意义,体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上一页1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篇: 能力素质模型综合介绍

  • 下一篇: 李嘉诚的深圳演讲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