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首页新闻二
经济学家如何进行经济预测?

[转贴自:企业管理    点击数:3563    更新时间:2015年08月25日]

余来文:中国民营企业的能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带给人们许多难忘的记忆。很难想象,民营经济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零起点上发展起来的。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之后,民营经济的萌芽开始破土而出。从走街串巷的小打小闹,敲敲打打修车到生产轿车,从家庭式的小作坊到现代化的大工厂,继而初具规模的产业化发展,中国民营经济在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创造着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时至今日,本属草根的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参天大树,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创新及国民收入、税收、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但回想一路走来的民营企业们,他们的创业之路就是一本活生生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其中有苦,有甜,也有咸……

  昔日雏鸟

  80年代的经济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带来新的契机,但在1982年初,一批处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被处以“投机倒把罪”。直到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宪法首次承认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民营经济的种子才得以生根发芽。所以说民营企业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个对民营经济从不允许到允许、再到放开手脚的过程。改革开放的春天让这些蛰伏在田间地头乡间市井的经济界风云人物一个个“浮出水面”,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

  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上世纪90年代改革进程中,山东诸城就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当时,陈光任诸城市市委书记,在1993、1994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把全市95%的国家和集体企业“卖光”,陈光从此被人称为“陈卖光”。但事后诸城的做法得到了朱镕基充分地肯定。之后的中央文件明确提出“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出售给集体和个人”的指导思想,促使中国私营企业一下子从1990年的9万多户猛涨到1994年初的23.8万户。诸城成了敢于尝了“国退民进”这只螃蟹的领头羊,随后,温州民企劲刮抢购国企旋风。

  这一时期的个体和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更为迅速,由于增长基数小,增长速度更加迅猛,从1980年到1995年,其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达到每年平均约50%的水平,到1996年底已达到39232亿元,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一支引人注目的生力军,为民营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吹响了冲锋号。

  今朝雄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由于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超常规发展的历史时期。随着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生效,民营企业全球化时代真正开始。

  民营经济开始翻开向尖端技术进军新的一页。今天,民营企业拥有全国 66%的专利与74%的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开发。当年因“假冒骗”出名的“温州制造”,如今以“德力西”“正泰”“飞策”等生产的温州电器产品,已创造了连助“神五”“神六”“神七”飞天的辉煌业绩。

  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范例日渐增多,引起市场人士的普遍关注。一大批民营企业开始到海外资本市场“借壳上市”。

  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使中国产品以势不可挡的全覆盖之势打入世界市场,为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化积累了大量经验与教训。30年前铁匠出身的鲁冠球,如今他的企业生产的万向节不仅顺利打入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占领了号称高科技的美国同类产品的1/3市场。抓住国际机遇走出国门,去境外投资已经成了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共识。也有越来越多的民企依靠自身实力成为跨国型的企业,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显示: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不含外资企业,其中有80家企业是国有企业,20家企业是民营企业。在融入全球化和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自身也在一步步地从“作坊时代”向“跨国时代”蝶变。

  在今年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的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上揭晓的一位位数字更是“触目惊心”,在刚刚迈出“十二五”经济决策之年的一小步,民营经济就以它骄人的业绩向世人展示了其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201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了50.60亿元,比2009年提高了14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69849.32亿元,户均139.70亿元,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09年的126家增至220家。其中共有4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000亿元,深圳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1851.76亿元的营业收入居于首位,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和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以1786.24亿元、1562.23亿元和1466.97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在民营企业收入稳步提升的同时,民营企业在纳税方面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为2738.81亿元,比2009年增长54.21%。其中,21家企业缴税超过20亿元。

  在解决就业人口上,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吸纳就业561.16万人,户均员工达到1.12万人,比2009年增长24.03%。

  民营企业已经从以赚钱为目标的角色蜕变成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他们已成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在各级人大、政协、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中,均有来自非公经济领域的代表人士。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211人和137人,一些地方该项人数比例更高。民营企业以其自身的优势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独树一帜。

  经过30多年风霜雨雪的洗礼,而今的民营经济已成为一个存在于中国经济版图上庞大的新群体:民营经济成为最大企业群体,占企业比重85%以上;民营经济成为最大投资主体,占投资比重50%以上;民营经济己成为增长主要动力,占GDP70%以上;民营经济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占就业比重9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外贸重要主体,实现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8%;民营经济已成为财税重要贡献者,全年实现纳税占中国税收总额近60%;民营经济成为自主创新的最大主体,占创新比重6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7000多万人、控制着50万亿元社会资产。

  回想1980年12月11日,一个叫章华妹的19岁小姑娘,从温州鼓楼工商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全国出现了蔚为壮观的“个体户现象”:卖大碗茶的、运煤球的、开小饭馆的、倒卖服装的、修自行车的、装裱字画的……一直到2011年,中国民企已由一颗幼小的种子成长为浩瀚苍穹下的一株伟岸树木。

  谁主沉浮

  三十多年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已经向人们证明,我们的经济之所以迅猛发展,日渐繁荣,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培育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营经济产业大军,民营经济爆发的巨大能量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国家经济的“十一五”规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另一方面,在成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同时,民营经济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很多弊端,家族制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改革的力度不够,这里就不由得想起了微软和苹果,想当初他们的雏形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乔布斯的苹果是在一个车库里诞生的,但是时至今日他们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品牌,人们甚至在为谁能手握一款苹果的手机而艳羡不已,这就是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成功之道也还需我们借鉴,想恒久发展还需不断汲取知识与经验。

  中国的民企还能走多远呢?我想还有待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去思考,大浪淘沙,船的方向还需握浆的那双手去用心把握。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减法”

    4月8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自2014年1月1日起,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扩大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调整后的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期限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和企业吸纳就业实行税收减免,通过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居民收入持续提高……

  税收减负是中小微企业长期的呼吁,融资加码则是中小微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民生银行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博鳌观察》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发布《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光大银行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在2014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投资论坛上发布《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从融资、税收等不同的维度为中小微企业“把脉”

  小微企业的大作用

  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近日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全国的小型微型企业,仅企业主自身一项就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加上企业雇佣员工,已经解决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小型微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资产净值人均占有份额上来看,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型微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数倍于大中型企业;二是从绝对份额来看,小型微型企业是解决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三是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大型企业扩大就业的能力与资本的增长呈反比例的变化。

  “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就意味着创造社会就业岗位,意味着使小型微型企业在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指出。

  税收优惠政策不嫌多

  财政部税政司、国税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为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包括: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给予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基础上,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自6%和4%统一降至3%);统一并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提高至2万元);实施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和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优惠政策;免征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主体范围等,有力减轻了中小企业税负负担,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十分复杂,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继续贯彻落实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以充分发挥小型微利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财政部税政司、国税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小型微利企业一直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的对象。《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后,政府不断加大优惠力度:自2010年1月1日起,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自2012年1月1日起,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据统计,全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超过120万户。

  2013年7月29日,财政部、国税总局下发了《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2013年8月21日,国税总局发布《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进一步明确了政策。

  调查显示,到2013年12月底,全国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378.35万户,占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含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申报户数的74.03%,2013年8月到12月免缴增值税12.25亿元;享受免征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227万户,占营业税纳税人(不含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申报户数的46.9%,2013年8月至12月免缴营业税14.22亿元。两项合计605.35万户,免缴税款26.47亿元。

  此外,还有230万户“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改革前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改革后按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税负降低逾40%,占“营改增”总户数282万户的82%。

  但《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56.9%的参访企业表示未享受到国家自2013年8月1日起推行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该报告显示,在2013年小微企业最希望政府推行的举措中,减少税费是最迫切的政策需求。

  《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则显示,12.93%的企业认为“较重的税负”是经营过程中除“用工成本上升”(17.67%)及“原材料成本上升”(14.76%)以外最主要的困难。除直接税收负担以外,间接税收负担――中小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也值得特别关注。

  融资成本上升

  《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显示,受制于直接融资困难、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谨慎贷款以及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融资难历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近年来宏观经济持续下行造成市场低迷,又迫使中小企业不得不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换代。有28.21%的受访企业将“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作为最近一年的主要发展目标。融资难与产业转型压力夹逼,中小企业本就紧张的资金链更加面临断裂的危险,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调查显示,在最近一年内,有6.41%的企业表示将会关闭、暂停生产线或选择在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设厂,有11.76%的企业会考虑裁员。

  中小微企业的困境也已经反映在上市银行的2013年年报中。如工行年报指出,“主要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市场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导致(公司类)不良贷款额出现反弹”。“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地区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小微企业普遍出现订单下降、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问题,企业资金较为紧张。”

  《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集群特色。从小型微型企业的地域分布看,东部11个省市小型微型企业占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为60.40%。产业分布也表现出地域性差异,如东部地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小微工业企业。

  根据《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认为借款综合成本有所上升的企业占比达48.89%。近半数小微企业的借款成本在10%以上。

  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要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就业创业,让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

  农行战略规划部的研究报告指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键在于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票据贴现贷款。

  数据显示,人民币票据融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2013年一季度的4.62%大幅提高到2013年四季度的7.54%,提高了63.2%。“考虑到去年以来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未改变,而去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因此票据融资利率上升主要原因就是银行市场资金利率攀升。”该农行报告称,“实际上,票据贴现贷款利率与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一直是密切正相关的,在2013年6月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事件期间,珠三角6个月期票据直贴利率也随着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一度飙升到9.6%的水平。而相应的,今年二三月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宽裕,市场资金利率回落,票据融资利率也比去年四季度有明显回落。”该报告进而指出,尽管目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但由于去年6月份流动性事件的影响,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五六月份资金形势仍会较紧,有必要提前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防止流动性再次明显紧缩进而推高票据融资利率。

  疏“银行贷款”,堵“影子银行”

  农行报告同时指出,为了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可以适度调整融资结构,增加银行贷款占比,降低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占比。

  “这几年,由于贷款规模受限等原因,信托贷款、理财融资、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活动增长很快,尽管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也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由于影子银行链条长、不透明,其融资成本也远高于一般银行贷款。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2012年的15.76万亿元多了9.7%,但人民币贷款占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而融资成本明显较高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占比则分别提高了2.5和6.6个百分点,这也是企业感到融资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适度增加银行贷款规模,开正门堵旁门,引导企业更多从银行渠道融资而不是被迫从成本更高的影子银行渠道融资。”农行报告称。

  《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在寻求外部融资时,74%的小微企业首选向银行贷款。选择中小银行作为首选融资渠道的企业占比(32.89%)远高于大型银行(12.44%)。中小银行在“额度”、“抵押形式灵活度”、“贷款资质考核标准”、“贷款流程信息透明度及服务水平”、“还款方式灵活度”等方面有较高满意度,一些非银行类融资服务机构在速度、额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人民银行《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也显示,去年四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回升。2013年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季末高0.6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3.9个和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速高2.8个百分点。12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4%,比9月末占比高0.3个百分点;全年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43.5%,比1-9月增量占比高0.1个百分点。

  农行报告同时指出,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应该大力发展股票和债券融资,因为与贷款等融资方式相比,股票和债券融资更加透明,融资成本也更低。但2013年股票融资和债券净融资规模均低于2012年,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更是分别下降了0.3和3.1个百分点。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如果能够在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等方面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行报告指出,“而且,发展股票融资和私募股权融资,对缓解当前中国经济债务规模提升过快、债务杠杆率偏高的问题也有很现实的意义。”

  对于通过直接融资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银行也不会袖手旁观。如民生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该行积极探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去年成功承销发行42.50亿元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填补了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债券产品的空白。

  制度环境有待全面优化

  “制度环境好转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指出。

  该报告指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与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企业与金融机构建议根据国家对企业最新的划型标准,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按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进行相关政策的细分,便于在税收、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

  该报告指出,小微企业划型标准和统计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银行都依据有关部门2011年发布的划型标准认定小微企业,在录入贷款客户信息时,系统会对小微企业客户进行自动分类,一些贷款额度很大的客户因人数较少而被划分为小微企业类,导致小微企业贷款数据虚高。

  招行在其2013年年报中对此有所介绍:“基于客观反映企业经营规模和风险承担能力的考虑,本公司将企业客户划型标准由‘年销售额+贷款余额’调整为‘年销售额+授信敞口金额’,按调整后的行标口径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公司‘两小’贷款余额合计6154.67亿元,同口径下比年初增加2379.17亿元,增幅63.02%,占境内一般性贷款(不含票据贴现)的比重为32.45%,占比较年初提升9.8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3000.14亿元,同口径下较年初增长49.70%,小企业贷款占境内企业贷款比重达到27.00%,较年初上升6.9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154.53亿元,较年初增长78.08%,小微企业贷款占零售贷款比重达到40.16%,较年初提高13.80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93%和0.60%;新发放小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浮动比例分别为22.78%和32.08%,较上年分别提高0.72个和2.67个百分点。”《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同时指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客户的运营成本提升压力较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纳税未考虑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的较高软、硬件成本和风险计量、不良核销等因素,应税负担进一步加重,建议加大小微金融税收扶持政策力度。

  小微贷款投放的存贷比约束也是商业银行反映强烈的问题。“轻资产、频交易”的小微企业往往结算资金沉淀较少,总体贷款需求量大但单户“短、小、频、急”,但中小股份制银行往往受制于资本金和存贷比约束,在贷款额度上不能持续稳定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最新的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是人民银行2014年3月创设的新支小再贷款项目,用于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初始贷款额度为500亿元。支小再贷款的发放对象是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利率低于贷款基准利率。

  “银行推对策”:运营模式为先

  《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指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因地制宜出台相关对策改善小微金融服务,形成了“政府出政策,银行推对策”的良性循环。

  在银行的各类对策中,小微金融业务的运营管理是商业模式能否可持续的关键。该报告指出,商业银行通过改造和优化“管理流程、监督流程、支持保障流程和业务流程”,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换。2007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业务流程化改造,逐步探索与实践“信贷工厂”模式。民生银行的“信贷工厂”模式通过集中数据信息、集成产品标准、集中专业团队的“三集中”方式,实现贷款调查标准化、贷款审查流程化、贷款审批专业化和作业管理集约化。2013年,民生银行全面推行分行零售转型,加强分行的规划制导能力,实现小微金融业务的模块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开发,持续改进与优化小微业务的运营模式。

  浦发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特征和融资特点,该行整合推出了“信贷工厂”,通过建立一整套电子化分析与判断体系,形成小微信贷批量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信贷工厂的上线,极大提高了该行小微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能力。截至去年末,浦发银行共35家分行、400家支行开展了信贷工厂业务,共拓展准入客户6088户,发生授信业务11215笔,授信余额达到113.63亿元,户均余额300万元;“二区一链吉祥三宝”落地项目共计917项,为8323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496.50亿元,已经成为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 从法定合伙人到人力资本合伙人

  • 下一篇: 招聘关键人才 “高薪酬”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