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三个层面解困中小企业
安徽超80%的新产品开发、城镇就业岗位在中小企业,超60%的发明专利、出口创汇在中小企业,超50%上缴税收在中小企业。然而,安徽财经大学发布的报告表明,安徽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等诸多瓶颈,需从三个层面“解困”。
《报告》显示,安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小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差距明显。如企业数量上,安徽省是12000多户,而江苏是42000多户、浙江是33000多户,企业平均产值明显低于辽宁、四川、湖北等传统的GDP大省。“这显示安徽中小企业的单位规模亟待提升。”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有广表示。
《报告》认为,当前困扰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赵有广说,当前安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困境表现为:融资渠道单一、区域信用环境相对不佳、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潜力小等。
难融资究其何因?安徽财经大学在一项问卷调查中,超66%认为无有效资产抵押、超42%认为贷款利率较高是融资难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在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需求上,应提升规模增长质量的政策支撑体系,通过完善产业引导、产能调节、融资投放方向等政策有目的地优化中小企业产业结构;通过加大研发经费支持、直接和间接融资、技术创新服务等体系建设,增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协调区域间中小企业发展的地区政策。“发挥合肥经济圈的作用,通过不断扩展和充实合肥经济圈的内涵和着力点,例如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江淮分水岭、蚌淮同城等区域规划,发挥合肥在安徽南北区域间的承接作用,将合肥经济圈打造成协调安徽区域间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心区域。”赵有广说。
在缓解融资难上,《报告》建议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个层面去做,由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提升企业的素质,从多个方面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生存困境亟待破解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记者日前深入走访了20多家实体企业,大部分企业反映盈利能力下降,“2013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另据媒体披露,截至今年1月份,小型企业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 I)已经连续6个月下滑,连续22个月指标处于50%以下,表明小型企业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
对此,不少网民表示,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表现不佳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融资难、税负重以及未能享受平等的市场地位等多重因素有关,未来应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强政策引导,构建与众多中小企业结构相匹配的金融体系,降低税负,采取多项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资金链是最大考验
网民“菜场经济学”认为,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赚钱,甚至亏点小钱。但要淘汰产能不现实,大家的技术水平都是差不多,一旦被淘汰,巨额初期建厂投入就亏完了,没人会主动出局,都在硬撑。
网民“万兴平”表示,春节后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仍是资金链的考验。很多企业生产得越多,资金进去也越多。扩大生产与资金占用成正比,财务成本足以让部分中小企业耗尽现金流。
网民“詹道葵”认为,进入2014年,企业经营者会更多考虑企业的负债和融资问题,因为现金流会越来越紧张,企业经营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愿所有企业经营者从容面对充满变数的2014年!
网民“岩井俊二的单车”认为,传统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对的困境越来越多,原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招工难,产品出厂价格始终不涨。客户采购订单每天都要变,越来越迷茫了。路在何方?
大山压顶负担重
署名为“金步手工皮拖鞋”的微博用户称,实体经济缘何陷入困境?“融资难、融资贵,税负重”,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小企业贷款往往遭遇有形无形的门槛,小微型企业贷款实付利率一般都要上浮30%。融资成本增加、还贷压力增大,阻塞了融资渠道。而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负却与大企业无异。
网民“丽江纳西若命”认为,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的效率之低令人咂舌,国家的相关政策之不给力令人咂舌,国企对资源的垄断令人咂舌,这些因素才是企业难以承担的根本原因。
网民“彭利林”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的问题不仅在于抵质押物的缺乏,更在于中小企业信用的缺乏,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制度不透明。
在网民“@孤独新装”看来,税息负担重,国民可支配收入低、消费力不足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网民“屈宏斌”表示,中小企业带动70%左右的城镇就业,保就业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从需求和供给方促进中小企业增长。
网民“梅州冰封的火”认为,只要能打破垄断对地方政府的压制,中小企业将面临公平竞争的机遇,只要中小企业蓬勃,中国经济将会复苏。
网民“辜胜阻”认为,当前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金融体系中微型金融和中小银行不发达。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大力发展微型金融、建立一批中小银行,构建与众多中小企业和少量大企业结构相匹配的金融体系。
博主“智汇师资”认为,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盈利还是亏损的“分水岭”,对中小企业的盈利、生存、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署名为“温州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会”的微博用户建议,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
(记者 赵东东 整理)
中小企业的成长烦恼
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主要面临着融资贵、用工难和税负重问题。融资贵,这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老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增速趋缓的今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放贷更加谨慎。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资产抵押品不足、经营状况不稳定,获得贷款更加困难。国家统计局调查问卷显示,2013年一季度,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微企业,66%的企业未能从银行获得借款,12%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少部分借款,13%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大部分借款,仅有8.5%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我们在浙江的调研也表明,80%以上的小微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资金需求,而该省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在30%左右,使许多企业面临“不借等死,借钱找死”的两难境地。
用工难,这是近年来中小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从范围上看,过去的“用工荒”通常只出现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的沿海省份,而现在正向中西部省份扩散,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用工短缺现象。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他们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及文化生活等有着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提升。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贵和留不住的问题。再加上资金、土地、原材料、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企业正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
税负重,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和增长后劲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缴纳税款,中小企业还要承担教育附加费、水资源费、残疾人就业金,以及工商、环保、卫生、质监、公安等部门征收的行政性收费。尤其是在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防止财政收入下滑,不断征过头税,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有几种表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挖地三尺”,稽核历史旧账,收“漏税”;二是“寅吃卯粮”,把来年甚至以后几年的税提前征收,收“预缴税”;三是提高税率或收费标准,突击征税;四是取消一些企业的税收优惠资格,甚至把已倒闭企业的税款转嫁到尚在盈利的企业身上;五是巧立名目,滥收税费,一些地方甚至强制征收国家已明令取消的费用。
缓解中小微企业困境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发力。企业要苦练内功,利用市场淘汰机制的倒逼压力,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转型实现突围。银行及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差异化的小微金融服务,努力实现企业授信额度与经济贡献相匹配、融资规模与融资需求相适应、小微企业信贷增速与全部贷款增速相一致。从政策层面看,“营改增”已在全国推开,对小微企业的免税将惠及600万户企业。政府要进一步在资源占有、要素使用、市场准入以及财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平等待遇和适当倾斜。
“一元开公司” 还需对创业者“零骚扰”
全国人大常委会28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决定,这意味着,“1元可办公司”由试点变为法律,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扫除了最大法律障碍。(据12月29日央广新闻)
修改《公司法》,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这意味着创业不再有门槛,只要提申请,一元钱也可开公司,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对就业无门、囊中羞涩的创业者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事实上,“一元开公司”已是大势所趋,美国媒体曾报道过一个叫卡麦隆的人,他在23岁时已累计创办了12家公司。而他的第一家公司创办于他9岁那年,公司地址就是其卧室。他正是在卧室里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而在香港,只要缴纳不到2000元注册费,最快6天后,新生意就可以开张。显然,“一元办公司”由试点变为法律,顺应了时代潮流,契合了创业者的期待。
单就“一元办公司”的创业门槛而言,我们的政策环境或许比国外还要宽松。但是,创业者开公司要收获真金白银,不仅需要方便快捷地拿营业执照的政策,更需一个适宜发挥创业智慧的制度环境与依法行政的人文环境。
在香港地区,除了创业门槛低以外,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也“很享受”。赚来的钱,大部分可放进自己口袋里,因为除了16.5%的利得税外,再无任何眼花缭乱的税种。不擅应酬?这并无大碍,与政府官员交往过密,反倒可能引来麻烦。
反观内地,创业者办企业并不轻松。虽说中央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减免税费的力度,地方也在减少审批项目与收费以利改善投资环境,但内地经商办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不轻。除名目繁多的税费负担外,企业创业艰难,遭遇乱收费、乱摊派与吃拿卡要等潜规则者也不在少数。在公务服务中,“脸难看,事难办”,刁难商户与企业,逼商户与企业送礼、请客、公关的职能部门也时有所见。基于公权力的蛮横,创业者敢怒不敢言。显然,要营造良好的公司运营环境,除了有“一元开公司”的法律政策以外,更要对创业者“零骚扰”。
无疑,法律在打破公司注册资本限制的同时,改革绩效评价机制,全力为创业者保驾护航也很重要。如果创业者对职能部门拥有监督权与评价话语权,且评价意见影响到公务人员的政绩考核,那么,从“一元办公司”到“享受式创业”才能从法律走进现实。
让小微企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建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改革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一举措已经在近期国家施行的一系列新政中得到了体现。目前我国新一届政府已取消和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改革使得今年以来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
当前,我国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口在2亿人左右,近5000万户。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家成长的主要平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小微企业关乎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后劲,可以说“无小不稳,无小不富,无小不兴”。但当前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仍不容乐观。我们的长期跟踪调查表明:多数企业面临融资贵、用工难、税负重、成本高、利润薄等多重困境。一是融资贵。大量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小微企业求助于民间借贷,但面临高利率问题。二是用工难。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阶层不断分化,用工短缺逐渐趋于常态化,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十分严峻的招工难、用工贵和留不住等问题。三是税负重。一些企业主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的、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四是成本高。受劳动力、资金、土地、原材料、资源环境等成本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五是利润薄。目前小微企业的利润率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利润增长空间有限,企业发展动力不足。
缓解小微企业发展困境需要政府和企业联手应对。一方面,政府要积极改革和完善相应体制和机制,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贵和税负重这两个沉疴痼疾;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要苦练内功,借助市场竞争淘汰机制的倒逼压力,通过转型实现突围。
首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需要通过金融创新重构我国金融体系,使大中型金融机构和草根金融机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共生互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生态系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一要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作为主发起人成立民营社区中小银行,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形成 “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扩大信贷供给。二要鼓励大银行发展差异化的微型金融,通过风险补偿、税收激励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多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三要构建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为主体的股权投资链,进一步扩容“新三板”市场、发展债券市场、产权交易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四要加快建设和改进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集约化、共享式服务,推进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完善多层次担保体系。
其次,面对高成本时代来临,缓解小微企业发展困境需要政府更大规模减税、减费、减负,要“雪中送炭”而不“雨中收伞”,要“放水养鱼”而不“竭泽而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税制、稳定税负。完善税收制度,一要在财政收入下行的背景下,严防地方收过头税、“竭泽而渔”;二要大规模减轻小微企业税负,推进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制度逐步向税基单一、少税种、低税率的“简单税”转变;三要规范政府收税、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清理行政性收费,严格规范政府财政收支,加强政府行为的制度性约束;四要完善纳税服务,优化税收环境,提高税收机关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和“隐形负担”。
(作者为民建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