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建厂到生产线开工运行不到5个月时间,在银川开发区能有这种速度真的没想到!”从深圳来宁夏投资的闽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广良对记者感叹道。中航(宁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写信感谢银川海关:“雪中送炭助力企业高科技产品出口,为区域经济作出贡献。”
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资源就会往哪里流动,人才就会向哪里集聚。作为经济欠发达西北省区,宁夏近年来狠抓营商环境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宁夏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国中上水平。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开展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宁夏2018年度、2019年度连续排名西北地区第1位、全国第11位。
补短板 对标先进省份
据自治区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法规处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下半年宁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营商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之后自治区组织各地市牵头部门去北京、上海等先进省份考察学习,深入查找全区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短板和问题。
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简政放权不够配套,往往是上面放得开,基层管得紧,执行政策僵化;一些地方政府履行合同责任不到位,新官不理旧账;新开办企业仍旧存在多头管理、环节多、协同差、落实难等现象,尤其银行随意停贷、压贷和断贷现象,更是令一些新落户企业苦不堪言。
如何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宁夏的答案是必须实施“硬措施”,以“优”无止境的实干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4月,宁夏对标先进省份制定出台了“1+16”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
在简化企业开办方面,推出了1+N多证联办审批模式,为办事群众准备了69项“菜单”,实现了准入、准营“一件事情、一次办好”。在简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方面,实现审批办理“一网”化、审批事项规范化、审批时限可控化、审批流程重塑化、审批服务集成化、审批监管链条化。在简化企业获得电力方面,推行“1证+承诺”即可办电模式。在简化财产登记方面,推行财产交易、纳税、登记窗口“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服务,对特殊项目开辟快捷通道。
优环境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公司与中国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联合研发多年的石墨烯项目为什么投放到银川?原本打算建在沿海城市的6个系列项目为什么也全迁到这里?因为银川经济开发区优良的营商环境。”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凯说。
银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言杰说:“近两年银川市依托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着力打通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我的宁夏’政务移动端上线运行,提升了掌上办、指尖办的获得感。”
中航(宁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7月,该公司与香港特区相关企业达成价值50万元的免疫调节试剂销售协议,要求20天内首批8支试剂到港。
“这是我们的产品首次出口,如果不能顺利完成首批发货,公司面临违约风险,对今后出口有很大影响。”中航(宁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人体细胞库负责人陶博告诉记者,由于是定制化试验产品,没有标准可以依据,公司曾计划从其他城市出口,但无功而返。银川海关了解企业困难后,派关员现场指导企业完善手续,第一批货按合同约定抵港。
破瓶颈 金融环节不放松
宁夏营商环境的痛点和瓶颈主要表现在金融层面。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正虎介绍,尽管国有银行对宁夏支持力度比较大,多年来宁夏全区存贷比超过75%,2019年达到118%,但是小微企业融资还是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产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形成了越是融资渠道少越是依赖银行贷款的恶性循环状态。
如何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刘正虎介绍,近两年宁夏实施多项运行机制改革。一是推行“金融+”,即通过组织每周末一次融资沙龙、每月一次讲座,每季度一次融资对接,使得政府各部门、企业、金融机构之间打好组合拳,提升协同发展力;二是建立健全“债委会”制度。一个企业往往有很多家银行贷款,贷款额度最高的银行组织所有债权人,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大家共同商讨后达成一致意见,协同对企业采取续贷、展期等方式,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稳定。三是建立困难企业帮扶机制,即在帮助稳定企业信贷支持基础上,推动各市县建立政府背景性质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利用政府公信力帮助企业融资增信。
“来银川投资建项目,落地速度快,融资条件也相当好。”来自江苏的企业——银川中轴智造小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益告诉记者,“轴承小镇”亩均投入2500万元,亩均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乃至1亿元。该企业第一笔投资5100万元已经落地,银川经济开发区筹措4900万元做配套。
“最重要的转变是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宁夏发改委主任许宁介绍,“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企业角度变‘我要怎么办’为‘企业要我怎么办’。我们将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经济日报 记者 拓兆兵)
鞍山市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援助项目启动
10月23日,鞍山市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援助项目正式启动。鞍山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东方盛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及辽宁中电等五家企业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据介绍,鞍山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援助项目是帮助企业解决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具体内容包括战略规划、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管理运营、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该项目启动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东方盛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合作,将每年向接受援助的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辽宁:“科技走基层”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
6月6日,辽宁“科技走基层”行动走进铁岭。活动中,铁岭市科技局在铁岭市委党校组织200余家小微企业参加了“双百工程”企业负责人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班,围绕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解读、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以及企业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以增强小微企业运用财政、税收、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政策的能力,及时掌握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政策,提高申报成功率,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走基层”行动是省科技厅针对当前经济形势,落实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为企业做好服务的具体措施之一。这项旨在使企业了解和掌握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而实行的“下基层、送科技”行动,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目前,已有近千家基层单位和小微企业接受了相关培训,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省科技厅还开展了工业企业科技特派行动,首批组织100家企业与科技人员对接,使更多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之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目前,企业和科技人员申报非常踊跃,科技部门将择优选择百家发展潜力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为更好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辽宁作出更大贡献。
大连六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记者3月31日从大连市金融发展局获悉,为切实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大连市组织开展第二轮为期4年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上市融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有效引导金融资金、民间资金和社会资金向中小微企业投入。
第二轮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将从6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发展专业服务,鼓励发展中小银行,推动金融租赁公司发展,规范发展民间融资,规范发展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发展综合服务集团。二是鼓励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加强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发展特色的融资产品、保险产品,创新中小微企业贷款质押方式。三是不断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股权投资,拓宽中小微企业债券、票据融资渠道,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租赁服务。四是积极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积极推进各银行机构与行业协会、商会等搭建融资平台,加快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指导与对接,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平台。五是不断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贷款评审标准和体系,改革金融机构内部考核制度,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六是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优化财政扶持政策,扩大和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陈大伟 记者/杨丽娟
辽宁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投入
尽管大环境不看好,但是提起公司的销售业绩,铁岭精英园干燥设备有限公司的高原依然充满信心。在10月29日举行的辽宁中小企业创新成果暨“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展览洽谈会上,高原告诉记者,今年企业的出口订单是去年的两倍。
虽然遭遇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压缩等不利因素的严峻挑战,但辽宁省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同铁岭精英园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一样,业绩骄人。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业绩良好,主要取决于科技“一招鲜”。企业40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超过180人,凭借绝对实力,企业拥有了市场话语权。
近几年,辽宁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将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有效促进了辽宁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目前,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发展到3328户。这些企业中,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895项,中国名牌产品35种;在辽宁省认定的1000项“专精特新”产品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75%以上。
据介绍,辽宁省将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加大对“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开发生产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和转型。
沈阳市中小企业产销量同步增加
据对我市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显示, 2季度,我市中小企业克服了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难以及“招工用工难”等不利因素,依靠政策优势给予的在融资服务、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产品营销等多方面支持下,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生产总量与产销量同步增加。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32.8%的企业生产总量比上季度增加,54.7%的企业与上季度持平,只有12.5%的企业生产总量较上季度有所减少。企业产品订货量及销售量均有增加,有84.3%的企业产品订货量较上季度增加和保持上季度水平;有83.8%的企业本季度高于或者不低于上季度产品销售量。
辽全省境外上市的中小企业已达40家
赴澳交所上市对企业有何要求、上市应走什么程序、上市前期有哪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6月10日举行的省中小企业赴澳大利亚上市推介会上,我省100多家中小企业和有关中介机构面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小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去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1058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0.8%。为助推具备实力的中小企业境外上市,有关部门先后与韩国、德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证交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多次上市推介及对接会,并与境内外投融资机构合作开展创业投资、私募融资等工作,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的积极性日益增长。截至去年底,全省境外上市的企业已达到40家。
沈阳:为2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做“法律体检”
1月20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结合促进软环境建设,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市中小企业局今年加大了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维权协调工作力度,其中包括设立投诉电话“25255577”、建立手机短信互动平台、为2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做“法律体检”等创新性举措。
今年非公企业维权协调工作将纳入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体系当中,实现最大限度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市政府领导还将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解决中小企业问题的协调办公会议。
市中小企业局建立的民营企业投诉中心、中小企业维权联络点、企业缴费登记卡等三个维权载体,在促进企业维权协调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年,他们将进一步扩大维权投诉中心的影响,把设立维权联络点工作纳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考核体系中,同时继续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
“电话、网络、信箱”三个信息渠道同时开展维权。市中小企业局重新设立了一部投诉电话“25255577”。在中国中小企业沈阳网上,拓展了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网页的功能,增加了互动功能,使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维权投诉。
人民日报:辽宁补齐县域经济短板
前不久,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揭晓。全国有8个县(市)竞争力首次进入全国百强,辽宁独占两席;辽宁省全国百强县增至7个,数量在全国排至第五位。在“东北30强县”榜单中,辽宁有16个县(市)上榜,包揽前5席。县域经济发展的“辽宁现象”引人关注。
曾经多年拖后腿的“短板”,一跃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07年,44个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37亿元,到2009年已达283亿元,实现两年翻番。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何以后来者居上?
差距就是潜力,劣势蕴含希望
“县域经济3年倍增计划”让辽宁找到新引擎
财政收入低,产业基础缺乏,县域经济薄弱,一直是制约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一块短板。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包括实行财政鼓励支持政策、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等10项政策支持措施。
2008年,辽宁实施“县域经济3年倍增计划”,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作为工作重点,确定到2010年县域经济的主要经济目标翻番,并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5.2亿元;2009年共协调各金融机构向县域贷款170亿元;省政府新增7.9亿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重大机遇再次垂青辽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成为东北亚投资热点。
“县域经济3年倍增计划”让辽宁开始尝到甜头。省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6.8个百分点。
2009年,全省44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短短几年,县域经济已经从过去拖全省经济后腿的“短板”,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2009年,全省财政净增240亿元,其中44个县占了1/3强。“如果没有这44个县的高速增长,辽宁的保增长是不敢想象的。”省长陈政高感叹。
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城市化
“三化”化开县域经济滞后坚冰
工业要抓产业集群,形成一批超百亿元的产业;农业要抓产业化,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城镇实现城市化,抓高水平的宜居城市建设,形成若干个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这“三化”化开了困扰辽宁多年的县域经济薄弱和滞后这块巨大的坚冰。
每个县至少形成一个百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这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贴息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县域产业项目的发展。
工业项目产业集群,极大地改变了一批昔日落后县的面貌。法库县是远近闻名的“东北瓷都”。从2002年第一家陶瓷企业落户至今,沈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法库陶瓷产业作为市级重大项目来抓,强力推进陶瓷产业集群建设。几年来,财政增幅平均在45%以上,实力迅速增强,如今已成为辽宁冲击百强县的“后备军”。目前,全省超百亿元工业产业集群达到9个:瓦房店轴承、法库陶瓷、庄河食品加工、海城和大石桥的镁质材料、辽阳县钢铁精深加工、开原起重设备等已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
主打方向明确的“一县一业”,迅速让农民脱贫致富。传统农业大县辽中县,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新建日光温室万亩规模连片大区3个,千亩规模连片大区17个,全县日光温室面积已近25万亩,在全省名列前茅,形成以果蔬设施农业为特色的高效农业,日光温室建设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
位于辽南山区的岫岩满族自治县,近年来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富民立县产业。目前,岫岩县有10万人从事蘑菇生产、加工、销售,占农村劳动力的50%左右。
东港市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全国草莓第一县”。2009年,该市草莓生产面积已达到15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产量占全国15%,草莓总产值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57.4%。5万多户农民种植草莓,户均草莓收入1.6万元。
多点开花,差异化发展
错位竞争、百舸争流之势初现
各县主要指标3月一次内部通报,一年一次公开排名,形成竞相发展的浓烈氛围,辽宁涌现出一批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典型。
辽北“开原现象”。不靠海、不毗邻大城市、没资源、不沿边的开原市,通过“聚企”、“强龙”、建设城镇、统筹城乡,几年时间综合实力从全省后10名跃升到第五名,成为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开原突出大项目招商,3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打造出7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开原起重机产业集群被国家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成为全国起重机生产的三大基地之一。
辽西“义县速度”。曾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义县,5年来几乎每天都有新变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4980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3亿元,创造了财政收入3年翻两番的“义县速度”。今年上半年,财政增幅超过90%。
辽南“瓦房店模式”。瓦房店市是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第一强。他们牢牢抓住“工业强市”战略,以航母型重大项目为主导,组建产业集群式联合“舰队”,发展培育现代工业农业,带动整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省44个县(市)均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超百亿元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有1/3已经颇具规模,1/3正在推进,1/3正在启动。大批工业项目和企业纷纷入驻县级重点工业园区,形成了多点开花、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已成为全国投资热点、发展热点、关注重点。”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充满信心:辽宁县域经济应该也完全可以干得更好、干得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