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再次刷新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本报徐州12月3日电 486.1公里,这是中国高铁12月3日11时28分,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打破了66天前沪杭高铁试运行创下时速416.6公里的速度。这个速度是中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又一重要见证和中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
记者11点在枣庄西站上车途经徐州东、宿州东站,终点为蚌埠南站,全长约220公里。此次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主要包括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验、无砟轨道结构试验、地面气动效应试验等十项内容。
担当今天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运行任务的“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是由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和产业资源,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共同攻关研制开发的。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介绍, 与沪杭380A相比,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列车历经仿真计算、台架试验、线路试验的反复分析、试验、论证,最终实现了速度、安全、舒适、节能等技术指标的世界领先。列车整体设计体现了十大技术创新:低阻力流线头型,良好的振动模态系统匹配,高气密强度和气密性车体,安全可靠的高速转向架,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高性能的牵引系统,高速双弓受流性能,安全环保的制动系统,人性化的旅客界面以及优良的智能化性能。该车全部采用绿色能源电力牵引,人均百公里的耗能约为4.6kWh;并可以实现列车污物、污水、废气的全部零排放。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该车9月28日在沪杭高铁试运行中时速达到416.6公里,目前已在沪杭高铁批量投入使用。
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5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武科大一项新技术可使高炉尾渣变废为宝
新华网湖北频道11月3日电(李鹏翔 梅海兵)武汉科技大学一项名为“高钛型高炉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的技术日前被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技术可处理攀钢投产四十年以来所积存的6000余万吨高炉尾渣,使尾渣中钛的回收率超过90%,炉渣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将“工业废渣”高钛型高炉渣变为宝贵的二次资源。
据了解,我国四川攀西地区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其中钛占中国钛资源的90%以上,在现行的高炉炼铁工艺中,约50%的钛无法利用,直接进入尾渣,造成大量宝贵的钛资源流失。目前攀钢已积存尾渣6000万吨,而且每年还新增300-400余万吨。大量的尾渣积存在地表,占用大量土地,给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也直接影响到攀钢的正常生产运行。
从2005年起,武汉科技大学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在攀钢集团、攀枝花市科技局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与支持下,科研取得重大进展:在提取炉渣中钛的同时,对其他有价金属进行回收,生产钛硅合金产品,既变“废”为“宝”,又将提取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新技术改进了提取工艺,提高了提取效率,使提钛后的残渣可再次利用,消除了残渣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已进行工业试生产,尾渣中钛的回收率超过90%,所得的钛硅合金已成功应用于钛微合金钢生产,提钛后的尾渣用于制备铝酸盐水泥及钢水精炼脱硫剂,成功实现了高附加值工业应用,炉渣综合利用率超过95%。
项目负责人柯昌明教表示,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