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82.000, -0.40, -0.49%)、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3.860, -0.02, -0.52%)。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谢少锋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必须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谢少锋说,要发挥科技创新对人形机器人(12.100, -0.14, -1.14%)、元宇宙、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经济体系因“新”而进。
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壮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人民日报)
总理:突发因素超出预期
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会上,杨志勇、管涛等专家和中国物流集团、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青岛创新奇智科技公司负责人发了言,对经济运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谈了看法,并就落实宏观政策、保障物流运输和农资供应、促进企业创新等提出建议。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在合理区间。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正视困难。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主动作为、应变克难,着力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已出台的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拟推出的尽量提前,同时研究准备新的预案。
李克强指出,市场主体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当前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多、压力大,必须着力帮扶他们渡过难关。要上下协同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进度,让资金尽早落到市场主体账上。就业稳,民生才有保障,稳增长也有支撑。要落实落细企业稳岗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物价必须抓住粮食生产、能源保供、物流畅通等关键。要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做好农资产品尤其是特殊品种保供稳价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落实支持煤电企业多发电的政策,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加强协调,保障交通主干线、港口等骨干网络有序运行,在服务货车司机、缓解货运经营者困难、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国际国内物流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李克强说,要深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能放的进一步放,该管的依法透明监管,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制定和实施政策对各类企业要一视同仁,认真听取市场主体意见,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稳定和带动就业。要用改革的举措、创新的办法,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扩大。对零售、餐饮、旅游等与消费密切关联的行业,要进一步加大纾困力度。对耐用消费品消费、受疫情影响还贷困难的消费者,要研究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优化投资审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撬动作用,带动更多民间投资。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市场活力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鼓励多元投入、推进开放合作,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此举无疑将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保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统一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受商事制度改革红利影响,民营企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不过,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民营企业市场活力仍未被全面激发,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未充分体现。我们还需进一步聚焦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实现竞争、增进竞争和规范竞争为根本原则,从体制、法律、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进一步改善其融资、创新和市场环境,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
首先,要破除认识上的误区,消除理念上的障碍,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推动各项融资措施落地实施。2020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建议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并落地实施,规范利用存货(仓单)融资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努力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比重。
再次,利用多种手段解决应收账款拖欠问题。要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切实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充分发挥法律对拖欠行为的惩戒和约束作用。建议探索以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以及比较可靠的承兑方式、缩短承兑期限、便利贴现等多种手段,解决应收账款拖欠,减轻中小企业的占款压力。
最后,着重处理好创新与反垄断之间的关系,促进科技企业回归到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上。相信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将持续改善,广大中小企业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君壁)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