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刘邦为了保持刘氏政权的长治久安,在一个叫做白马的地方召开会议,约定“非刘不王”,也就是只有刘姓皇室宗族有资格分封为诸侯王。但是,刘邦死后,吕后逐步控制了整个帝国权力,试图大规模起用吕姓外戚。为了测试一下群臣对此的态度,她在朝堂上提出想要封几个吕家人为诸侯王的动议。 右丞相王陵憨厚质朴,立即反对说,当年白马会议约定非刘不王,违者天下共诛之,此议万万不可。 吕后听后非常恼怒,转身问左丞相陈平的态度,陈平却回答说可以,吕后为之大喜。 散朝之后,王陵质问陈平,当年制订白马盟约你也参加了,难道现在忘记了吗? 陈平回应道,不畏强权,当堂反驳,我不如你。隐忍图强,恢复汉室,你不如我。 过了一段时间,王陵被吕后罢免,忧愤而死。又过了若干年,陈平联合周勃等人,一举消灭诸吕,迎接汉文帝即位,恢复刘氏江山。 点评: 陈平和王陵两人的着眼点不一样,不能简单地评价谁对谁错。王陵着眼于不可违背白马盟约,陈平着眼于如何恢复刘氏江山;王陵看重有约在先,义不可违,陈平看重时机不当,事可徐图。王陵捍卫的是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当发则发理念,而陈平秉承的是拐大弯的当忍则忍理念。 这两个人恰好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从来都不是非此既彼的简单文化,而是带有强烈辨证思维色彩的平衡型文化。 我们倡导士者当发则发的观念,并不意味着这种观念表现出的行为形式都是直线的、简单的,而完全可能是曲线的、复杂的,这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更符合现实,符合东方人的思维特点。 当发则发捍卫着社会的良心,但过于强调当发则发可能于事无益;当忍则忍着眼于长期目标的低摩擦力到达,但过于强调当忍则忍,也可能带来道义不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