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创出“大”品牌
德州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走进华业钨钼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生产车间外,工人们正在忙着进行装运。“这是即将出口俄罗斯的10多吨钨电极产品。 ”该公司总经理于爱芳介绍,“今年公司的对外贸易形势仍然很好,产品能够出口70多个国家。 ”
华业钨钼是一家以生产钨电极等钨钼材料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公司占地仅30多亩,企业职工不足300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块头”企业。近年来,华业钨钼却通过靠质量拓市场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大品牌”创建之路。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该公司与北京工业学院合作,研发出“华钨一号”钨电极,获批为国家发明专利。现在,该公司已经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60%的产品出口至70多个国家,并牵头起草了中国钨电极行业标准。今年1至5月,该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与华业钨钼相似,我县陆海石油装备有限公司通过走“小而专、小而精”之路,也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叫响了石油钻采装备的“陆海”品牌。去年,该公司投入700万元进行技术研发,先后申报了2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目前,陆海石油已在伊朗建立了1家分公司和2家维修站,美国分公司也正在建设中。这个占地面积仅90亩的“小”企业,亩均税收超过了10万元。“企业发展不畏小而畏不精,练内功、做精品、创品牌,小企业一样能在市场上赢得话语权。 ”安德街道党委书记任营这样认为。在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过程中,该街道转变思路,改变考核方式,按照“以亩均税收论英雄”的策略,对园区50家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制定了个性化培植方案,从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引导中小企业树立“精品”意识。
做“行业内最好”品牌,渐渐成了园区众多中小企业的共识:以生产风力发电机舱罩为主的双一集团,不仅是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风力发电机舱罩生产基地,也是世界风电行业第一“巨头”——丹麦Vestase公司的唯一一家中国供应商;群力塑胶有限公司,有塑编复合膜、超低温热合膜、防雾膜等6种专利产品,其中塑编复合膜作为主打产品,全国市场份额占80%以上,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品牌建设成效也渐渐凸显。
现在,该街道企业已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山东省名牌产品,10余家小企业亩均税收超过了7万元。
小微企业“松绑减负”有望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新一轮的小型微利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把优惠面进一步扩大,为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难关“松绑减负”。
此次国家出台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为:自2014年1月1日起,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扩大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执行期限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即: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次调整后的小微企业所得税政策到底有哪些亮点?我市将有多少小微企业受益?企业有何反应?6月10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新政亮点】
优惠面进一步扩大
新的所得税政策相比往年政策有哪些调整?亮点何在?记者请市地税局所得税科科长王晋新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亮点一
减半征收范围由6万扩大到10万
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给予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过去,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以下的,按20%的税率征收;应纳税所得额在6万以下的,按其所得减按50%减半征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王晋新说,新政策调整后,减半范围由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扩大到10万元(含),这就意味着,今后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以下的,都能享受到应纳税所得额减半征收的优惠。
“从6万到10万,虽然只有4万元的差距,但是受惠企业的范围和受惠程度将明显增大。”王晋新说。
亮点二
核定征收企业也能享受优惠
以前,只有查账征收的小微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按照新政策,现在不管是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只要符合税法标准界定的小微企业,均可享受该项所得税优惠政策。
“这就意味着,新政策放宽了标准,将财务核算不够健全的核定征收小微企业也纳入了受惠范围。”王晋新说,看似小的变化,体现的是国家对小微企业更大的支持。
亮点三
事后备案取代事前备案制度
根据调整后的新政策,我省的小微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今后不再执行企业申请、税务机关事前审核批准的管理办法,而是统一改为事后备案方式,即:企业可事前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年度汇算清缴时再将企业从业人员、资产总额情况的相关资料报税务机关备案。
据王晋新介绍,小微企业享受优惠可以体现在季度预缴和年度清缴两个时间节点上。如果企业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但未享受优惠政策多缴了企业所得税的,可以在季度应预缴申报时自行享受的税款中抵减。如果企业在季度预缴时还未享受的,可以在年度汇算清缴时统一计算享受。如果企业在预缴时享受了优惠政策,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又超过规定标准,则应按规定补缴税款。
王晋新认为,事后备案的方式会更加灵活和便捷,为小微企业办税和税务机关管理简化了程序,省去了不必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部门回应】
预计全市有3000户企业可能具备受惠基本条件
调整后的新政,把优惠面进一步扩大。那么,我市有多少企业能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呢?
来自我市税务系统企业登记统计数据显示:据企业从业人员、资产规模和应税所得三个要素初步测算,新政策实施后,预计全市可能具备享受此项优惠条件的企业户数在3000户左右。
根据地税系统企业所得税汇算软件汇总数据统计,同时满足企业从业人员80人以下、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和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户数为506户;同时满足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资产在3000万元以下和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户数为583户。如再剔除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预计全市地税系统所辖的可能具备享受此项优惠的企业户数在400余户左右。
“具体有多少企业能享受到这项税收优惠,一要看企业的盈亏状况,二要待2014年全市汇算清缴信息出炉了才能精确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优惠政策对减轻我市小微企业负担有积极作用。”王晋新表示。
据王晋新介绍,小微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不断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政策,对于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促进其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过后,市地税、国税两个部门立即行动,对照政策,制定措施,调查摸底,梳理情况,通过走访企业和走入市场,多载体多途径及时向企业宣传国家的惠民新政。
“2012年全市地税汇算清缴信息显示,全市有19户企业申请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9.3万元,而政策调整后这一数据有望得到大大提高。”对于新政给小微企业带来的好处,王晋新十分看好。
【企业声音】
新政带来真正实惠
“资金困难,是小微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所得税的优惠面,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得知国家对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宝兴县一家石材企业苟姓负责人十分关注。
该苟姓负责人表示,此前几年,他的企业每年应纳税所得额均高于6万元又低于10万元,因此只享受了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而没有享受到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实惠,如今减半征收范围由6万扩大到10万,他的企业就可以享受到这一政策了。
“按照这样,我每年可以少缴所得税近1万元。”苟姓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年应纳税所得额一般在9万元左右,如果只享受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他每年要交18000元的所得税,而享受减半征收优惠政策后,他只需缴纳所得税9000元。
调整后的新政,也让不少核定征收企业看到了希望,荥经县某商贸企业就是其一。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他的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以前缴纳所得税都是按照核定征收的方式进行,因此未享受过所得税政策优惠。“听说这次政策调整后,核定征收企业也可以享受优惠政策,那就太好了!”
采访中,不少小微企业负责人均表示,此次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调整,看得出国家对小微企业的重视和扶持,而且一项项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小微企业“松绑减负”有望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就更多了。
中小企“上规上限”需破几扇门?
上周,南头镇博宇电线制造厂财务总监吴小圭收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银行提供的315万元“助保贷”款项已经打到公司账户上。此时,距离他递交申请资料仅仅不到10天。据统计,截至5月23日,像博宇电线制造厂这样成功申请“助保贷”的中小企业已有6家。
以民营经济起家的中山,中小企业虽撑起了“大半壁江山”,但却仍遭遇融资、市场准入等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在宏观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背景下,中山正尝试用贷款贴息、重金扶持企业挂牌新三板等手段敲碎融资“玻璃门”,并以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破除阻碍中小企业平等竞争的“弹簧门”、“旋转门”,为企业“上规上限”补足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唐继宜
“选种”入库输送融资“血液”
银行虽然可以融资,中小企业却很难分到“一杯羹”。这道融资“玻璃门”,曾令不少企业深感无奈。今年4月下旬,中山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助保贷”贴息贷款业务,支持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后发展为“上规上限”企业。
相比普通贷款,这项扶持举措不仅在利率、抵押率、抵押物范围等方面有系列优惠,企业每年还可享受不超过2%的贷款贴息,而累计的贷款总额最高可达1500万元。
对中山诸多中小企业而言,“上规上限”是一道坎。“规模以上企业”意味着,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要在2000万元以上、服务业企业也要在1000万元以上。由于融资瓶颈等障碍,中小企业“造血”能力不足,跨越“上规上限”这道坎并非易事。
“助保贷”正是让中小企业融资落到实处的举措之一。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山市经信局接连发布的《上规上限培育企业名录库》中,已有358家企业入列,凡是入库的企业,均有机会获得“助保贷”,通过注入新鲜“血液”跨越“上规上限”门槛。
“零成本”可登陆资本“新大陆”
突破融资“玻璃门”,不少企业选择绕道而行—借力资本市场,从“新大陆”上获取融资源泉。
今年初,中山银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为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中山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袁东培表示,挂牌“新三板”后,银利智能将通过融资整合资源,几何级地做大市场,未来目标是登陆中小板。
在不少中小企业看来,成为上市公司尚需时日,登陆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却可望亦可即。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中山企业与证券机构签约进军新三板,而挂牌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中山企业则达41家。
政府层面的鼓呼与扶持,令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更有底气。就在本月,中山发布了最新修订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其中,企业挂牌新三板将获奖金200万元,比此前的奖励额度翻了一番。
按证券机构目前给出的“新三板”业务平均费用计算,企业若获得上述奖励,将可“零成本”登陆新三板。
消除准入障碍激活民间投资
与融资瓶颈相比,体制的束缚或许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另一重障碍。作为中山民间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不断遭遇投资体制中设置的“弹簧门”、“旋转门”,或被挡在投资门槛之外,或跨越门槛后被迫退出。
激发经济活力,必须打破中小企业投资的准入障碍。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面清理与改革不相适应的各类文件,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方式,非禁即入,消除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隐形准入障碍。
目前,中山已出台《关于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对交通、能源、城建、社会事业等涉及公共资源的项目,实行竞争性配置。政府通过制订规划,确定开发建设总量,明确技术标准、准入条件等,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投资主体,为各类企业创造更平等的投资环境。
当中小企业在苦寻投资路径时,投资范围的扩展、准入门槛的降低,或许会点燃它们谋求发展的激情。按照计划,今年中山将重点落实前三批面向民间投资招标签约项目的动工建设,并组织第四批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项目,令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真正“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