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名领导人和学者对领导力的不同解读
1、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说:“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组有思想和关心的公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事情的确就只是这样。”
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美国若没有林肯领导了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美联邦统一,美国就不会在19世纪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同样,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毛泽东,共产党就可能不会执政。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当时的策略只要错一点点,就不会有后来的全国胜利,无论是象王明那样左或者象陈独秀那样右,都不行。因此,假如历史上毛泽东不存在,可以合理地推论是,蒋介石统治中国直到七十年代末。那么蒋介石统治中国到70年代末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台湾有位网友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假如中国没有毛泽东,他在文章中假设中国没有毛泽东,而是由蒋介石来做国家领导人的话,他根据蒋介石的人格特质、中国国民党政府当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中国的版图、社会治安、军队和国防建设、土地分配、工商发展、体育事业等几个层面分析下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中国没有毛泽东,那么中国现在就是菲律宾或者印尼的样子。大家若有兴趣,可在网上把这篇文章找来看看,这位网友分析的很客观也很透彻。
从林肯和毛主席的身上,我们印证了玛格丽特·米德的说法,一小部分的领导对其统帅的组织的发展和取得成就的大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个组织可能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这也是领导力这个话题在企管学术界和培训界能成为热门话题的主要原因。
2、通用汽车副总裁马克.赫根在他著名的《新世纪的领导力》的演讲中,他对领导力的认识中曾这样说:“世界上最好的领导者也是最好的交流者。世界上最好的交流者会把复杂众多的目标转换成为简单难忘的术语让人们行动。”
他这段话又让我想起了毛泽东,毛泽东无疑就是这样一位最好的交流者,“毛主席语录”被国际公认为二十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在改革开放初期,台商曾把毛主席语录作为西进大陆,经营大中国的唯一圣经,在台湾版的毛主席语录的扉页上是这样写的“献给对这个世界还有梦想的人”,我们现在重读毛主席语录之所以还这样心潮澎湃,是因为我们依然能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话语中受到鼓舞,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会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谦虚,而“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我们从这句话中看到了无人能敌的勇敢和豪迈,能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语中很容易读出慈爱。
马克.赫根还说“如果你尊敬人们并且永远保持你的诺言,你将会是一个领导者,不管你在公司的位置高低。”从马克?赫根的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他对领导力的认识中关注到了领导者的品德要素,这在现代流行的领导力话题中是不多见的,但却是一个人能成为领导者的最基本条件。
3、举世闻名的领导力专家,有着领导变革之父美誉的约翰科特曾这样说道:“我不认为领导能力是能够教出来的,但我们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并挖掘自己所具备的领导潜能”。
他这一说法与“领导特质理论”倡导的观点是一致的。
“领导特质理论”是20世纪初期盛行的领导力理论,有关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多数成功的领导者在智力、精力、自信、与任务相关的知识等生理和个性特征上与追随者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得出了一个基本观点:领导者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领导特质理论在二战以后曾遭受过广泛的批评而不被人重视,但随着安然丑闻、通用汽车养老金之弊等这类案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再次对领导特质的极大关注。
领导特质理论带给企业的的启示是,培养一支卓越的领导团队,要赢在领导人才的选拔阶段。现代的一些人才测评技术,如果被企业学习掌握并加以应用的话,可帮我们有效的解决科学选拔人才的问题。
4、张瑞敏说“领导力是创造活力氛围的能力,领导力形成的基础是领导者对各项规则能以身作则。”他认为,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光说不练是产生不了影响力的,追随者不是听你说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一个领导者坐下了,追随者就会躺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