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迅 4月6日,台湾中小企业总会秘书长王振保在上海举行的“沪台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伴随欧债危机蔓延及美国贸易失衡,台湾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出现相应变化,在高附加值领域扩张和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加快的同时,也面临来自资金、人才、技术、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痛”与“苦”。
来自台湾中小企业总会的数据显示,台湾目前共有124.8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达97.7%,销售额占比则接近三成。
欧债危机的阴影遍布全球、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台湾企业的现实选择就是通过转型提升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台湾中小企业开始将拓展重点转向大陆市场,以谋求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李茂盛也表示,国际经济情势的转变,大陆“十二五”规划的确立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令大陆台商面临挑战和机遇。最近几年,大陆各地相继出台多种措施,通过缓解融资难题等途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根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加强在贸易、产品加工、技术协作、项目投资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为沪台两地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经贸信息服务;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团进行互访和合作项目对接会等,为两地中小企业牵手合作发挥“桥梁”作用。
相关阅读: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我已经连续10年在这个场合谈台湾问题了,每一次心情都很不平静。我很高兴地看到,去年两岸同胞交往更频繁,感情更融洽,关系更紧密。九二共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更牢固。如果说在本届政府最后一年,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是在加强经贸关系方面再做一点什么实事。我首先考虑的是,要加快ECFA的后续谈判。在加强两岸经贸交往当中特别要照顾台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尤其是中南部群众的利益。”(编辑:蒲芠毅)
北京将大力扶持微小企业发展
虽然扶持发展中小和微型企业一直是各地的重点工作,但各地政府出台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依然具有较高门槛,与企业经营效益、规模挂钩,初创企业几乎是“无政策可倚”。
中关村正在悄然打破以上尴尬难题。在上周京港洽谈会举办的“京港企业家圆桌会议”分论坛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戴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支持创业企业、微小企业的发展工作。或许未来有望针对这部分群体推出相应扶持政策。
戴卫向记者表示,中关村是一个创业之地,是从微小企业开始做起,只有创业企业、微小企业发展,才能谈如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才会有十百千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实际上中关村大量的还是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我们将全力支持这些企业发展。”
硅谷创新创业环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丁健告诉记者,像硅谷这样的全球创新中心,经过几十年自我孕育,已经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创新创业体系,无论从硅谷银行到美国政府的中小企业局,还是到天使投资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个网络。
丁健认为,扶持小企业发展需要民营资金、政府的国有资金共同努力,但是目前双方在操作中确实存在一定欠缺。“政府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做经济总量上的考虑,这是复杂和超前的问题;而民营资本介入,需要李彦宏、马云这样的成功企业家作为天使投资人参与进来,但是我们第一代企业家大多数还没从运营岗位下来,更不用说做投资了,所以这个领域有先天缺陷。”
业内人士表示,中关村地区拥有两万家企业,其中大多是创业型科技企业,如果中关村能够推出针对微型企业发展的扶持新政,至少将惠及该地区上万家企业发展。(来源: 北京商报)
拉萨市扩充注册资本金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昨(28)日,记者从拉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2011年,拉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目标是计划完成销售产值47.41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25.64亿元,同比增长30%。
“今年,拉萨市将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一区三园’的发展目标是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4.08亿元。”拉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雨林告诉记者,今年,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甲玛铜多金属矿项目二期、珠峰冰川矿泉水二期、厅宫铜矿等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完成拉萨民族手工业园和120吨/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项目尽快立项和开工建设。
刘雨林表示,今年将完善银、保、企沟通协调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拉萨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要逐步扩充注册资本金规模,今年注册资本金要增至7000万元,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
据介绍,按照“产业集结、工业集聚、企业集群”的发展思路,资金将向园区倾斜,优质项目向园区安排,引进项目向园区布局,园区要逐步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上下游衔接的产品和大中小协调配套的企业群,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围绕藏医药、生物制药、农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技术等引进大企业,上大项目,并积极完成藏药产业集团的组建工作。”刘雨林说。
美国本土制造业重现生机 中小企业重获活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的不断深化,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重振制造业。随着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日益提高,亚洲制造变得越来越昂贵,美国本土制造业却因此获得了更多订单。
彭博社近日刊登的文章称,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日益提高导致亚洲制造变得昂贵起来,美国一些服装采购商转而向本土的小企业下订单。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传统制造业重现生机。对此,受访专家表示,服装业等美国传统制造业短期内出现了回流迹象,这一现象可以与美国为实现出口倍增计划而出台的具体措施相联系,而且传统制造业的回流将有助于增加就业。
中小企业重获活力
新赛季临近,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橄榄球队主教练亚历克斯·马格比开始订购运动服装。以往,他下单订购运动衫、短裤和夹克后,两家供货商会在亚洲的工厂生产这些服装,再运抵美国交货,而这个过程需要8个星期。但是今年2月,马格比直接向费城的博特豪斯体育用品公司订货,该制造商承诺4周内以同等的价格向他提供类似的服装。马格比最终认为:“我们发现博特豪斯交货最为迅速。”
彭博社网站近日刊登的文章讲述了这则故事,文章称,随着亚洲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美国本土的小型服装制造商终于有机会炫耀他们设在国内的工厂了。文章分析指出,经济衰退时亚洲许多工厂倒闭,一些幸存下来的大企业开始拒绝或推迟规模较小的订单,因此一些采购商转而向美国本土的小企业订货。如今,美国和亚洲工厂之间的价格差距已不再是一些采购商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博特豪斯体育用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道格·蒂贝茨表示,公司的产品报价往往比海外竞争对手高出10%~15%,而两年前的差距为25%,报价差距的缩小足以使他们争取到像马格比这样不愿等待数月的订货商。还有一些小公司表示,“美国制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订购商品的质量。
商务部研究院王立博士对记者说:“这表明,美国服装制造业短期内出现了回流迹象。”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日益提高导致亚洲制造变得昂贵起来,像博特豪斯体育用品公司一样竭力反对外包趋势的美国小型服装制造商终于能够有所作为。彭博社的文章说,美国政府部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国产服装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由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41%,下降到2008年的3%。然而,美国仍有数百家小型服装厂商,其中大多数只有几十名员工。美国服装鞋袜业联合会负责国际贸易的副主席内特·赫尔曼说,现在许多小型公司受益于坚持美国本土生产的决策。
“这与美国为实现出口倍增计划而出台的具体措施相联系,如对企业加强服务、提供融资支持等,因此包括服装制造行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得以受益。而这有助于美国增加就业。”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部主任梁艳芬对记者这样分析。据了解,为落实出口倍增计划,作为具体政策,美国进出口银行大幅提高对中小企业的出口信贷额度。同时,出口倍增计划有望为美国增加200万个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当前仍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发达国家开始重振制造业
梁艳芬表示:“这也是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新迹象,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具体表现。”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的不断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日益衰退,“去工业化”趋势严重。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也相应减少。有数字显示,过去10年,美国制造业减少了600万个工作岗位。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都致力于重振制造业,不仅仅为扭转工业衰退、促进国内就业,一定程度上还将未来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于工业振兴计划。去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制造业促进法案,以帮助美国制造业降低成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实现奥巴马提出的美国出口5年内翻番的目标。制造业促进法案是美国政府重振“美国制造”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清洁能源领域是重振“美国制造”的重点。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趋势来看,重振美国制造业有两个方向——高端回归和低端回归。就低端回归而言,目前已经有迹象表明低端产业正回流美国,如因物流成本提高,一些设在中国深圳的美国纽扣制作企业正在回流。就高端回归而言,尤其在新能源领域,美国再次获得技术制高点的可能性很大。
英国首相表示将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英国首相卡梅伦日前表示政府将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以努力推动经济增长。
卡梅伦在加的夫举行的英国保守党春季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说,英国政府将大力支持英国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发展。英国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有着许多具有企业思想、经营能力、创新思维和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企业人才。政府将尽一切可能向他们提供帮助。
他说,由于近年金融危机导致银行借贷,导致当前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融资困难,政府将努力确保近年内银行向小企业的贷款额达到了100亿英镑。他表示,他将严密监督银行实施对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
卡梅伦在讲话中没有提出新经济政策,但他表示在本月下旬将公布的下年度预算将大大减少对企业发展的阻碍,也将是几十年来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预算。
美就业市场复苏 中小企业成主力军
美国著名就业服务机构ADP2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月份美国私营部门的就业岗位比前一个月增加21.7万个,超过平均预期的18万个。随后美国劳工部3日公布,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意外下降到近三年来最低水平。这一增一减引发了外界对美国就业市场复苏是否将迎来“拐点”的思考。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就业市场复苏加速的判断已得到确认,但年内难以见到持续的实质性改善。
“一增一减”凸显复苏加速
ADP2日的报告显示,2月美国所有规模企业的就业岗位均出现增长。其中,中小企业是就业岗位增加的主力军,分别增加了10.4万个和10万个;大型企业就业岗位增加了1.3万个。
美国劳工部3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在截至2月26日的一周内,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环比下降2万,降至36.8万,是自2008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更能代表趋势的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四周移动平均值也跌破40万关口,降至38.85万,为2008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截至2月19日的一周,美国全国领取失业救济的总人数为377.4万,也创下2008年10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
两大因素助推就业市场回暖
相对其他领域而言,近期就业情况的改善对美国经济来说意义尤其重大,因为尽管美国经济已复苏一年半有余,但涉及民生根本的就业领域进展一直不明显,成为上至总统下至民众的“心病”。而推动当前就业市场复苏的主要动力来自以下两方面。
其一,美国服务业和制造业活动扩张步伐明显加速,对就业岗位增加贡献巨大。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美国服务业活动指数升至59.7,为连续第15个月扩张。同时,2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升至61.4,为连续第19个月扩张,创下自2004年5月以来新高。
服务业吸纳了美国约90%的雇员,因此服务业连续扩张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可以说是美国新增就业岗位的最大功臣。ADP的报告显示,2月份美国私营部门新增的21.7万个就业岗位中,服务业贡献了20.2万个。
其二,美国企业盈利上升,裁员不断减少。本轮财报季以来,美国公司普遍报告盈利出现增长。零售商们3日公布的好于预期的2月份销售业绩再次显示了美国零售业的稳健增长势头。
年内难见持续的实质性改善
分析人士认为,三方面因素决定美国就业市场在年内难以出现持续的实质性改善。
第一,随着放弃找工作的人重新进入就业市场,失业率下降趋势可能出现反复。
第二,就业岗位难以保持持续增长。根据ADP的数据,本轮金融危机的前三年,美国私营部门新增就业岗位月度平均值一直在20万个以下。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每月必须新增30万个就业岗位才能显著降低当前高失业率。这意味着,未来美国新增就业岗位速度必须比危机前的水平提高50%以上。
第三,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不足以显著拉低失业率。从根本上讲,经济增长是提升就业和减少失业的基础,而外界普遍预计美国经济今年的增速只能在3%至4%之间。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增速远远不够让美国就业市场出现持续的实质性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