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晋江5月9日电(林永传 郭斌)9日下午,“晋江市行政指导鞋服行业"二次创业"战略合作暨品牌企业产能对接仪式在福建晋江举行。会上,柒牌、361°、利郎等7家品牌企业与11家中小企业分别签订产能对接协议。这11家中小企业将获得品牌企业数百万双(件)鞋服的代工合同,成为晋江首批转型为品牌企业代工的先行者。
晋江市是“中国品牌之都”,拥有全国县级最多的“中国弛名商标”和上市公司;同时,晋江的各类民营企业有1.6万多家,总量居福建省首位,其中大部分都为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国际市场不断萎缩,以及国内土地、资源、用工、融资等一系列要素瓶颈的制约,晋江许多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为改变这一现状,由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晋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晋江市经济贸易局、晋江市国际贸易促进会协办的此次活动,旨在应对当前全球消费品市场萎缩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晋江鞋服品牌企业向本土鞋服中小企业下派订单,推动一批鞋服中小企业转型为品牌企业代工,以其帮助晋江鞋服行业获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晋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占有90%以上的份额。而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经过30年的发展,晋江已成为世界闻名的纺织服装、鞋业制造业基地。”晋江市市长刘文儒表示,晋江市正大力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举办这样的品牌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会正当其时,这充分展示了晋江企业 “二次创业”,抱团发展,分享商机,合作共赢的气魄和风范,也是晋江政企互动、携手发展的作为和成效。
据悉,截止5月上旬,首批73家鞋服中小企业表示愿意加入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此次活动,为品牌企业代工,首批10家品牌企业也表示在未来2至3年内拿出990万双(件)鞋服订单交予本土中小企业代工。
“这样的产能对接会给我们中小企业带来了希望和动力,政府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有效的沟通平台,这些支持更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一参会中小企负责人如是说。
福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仍是今后的重点
近年来,我省金融单位高度重视支持福州省会城市建设和发展。省会中心城市的地位、持续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使福州市贷款增量及贷款市场份额多年一直位列全省第一。
据记者了解,下阶段,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将继续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加强窗口指导,推进直接融资,为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资金保障。
保持贷款稳定增长
大力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源,将福州市列入重点支持区域,倾斜信贷资源配置,积极争取更多信贷规模。
鼓励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信贷运作,积极争取通过总行直贷、转让信贷资产、委托贷款、海外代付以及组织银团贷款等方式增加可用资金,通过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表外业务实现信贷资源集约利用,增强对福州市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能力。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主动负债能力,保持存款稳定增长,支撑信贷均衡发展。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首先,大力推动企业发债融资。积极协调省内有实力的企业和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捆绑发行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券提供信用增级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
其次,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梯度培育,推动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首发上市融资。鼓励省内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等形式实施再融资。
最后是有效统筹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积极支持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再融资,有效推动境外关联企业在香港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利用境外市场筹集资金。
支持重点项目融资
一是发挥规划、产业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重点项目与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通过直接、间接融资组合方式,调度各方面金融资源支持重点项目融资。二是大力发展银团贷款业务,保障重点项目大额融资需求。三是创新重点项目信贷业务流程,鼓励银行业机构推行“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经办行”团队营销服务模式,提升对重点项目金融需求的响应效率。
四是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在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及融资需求方面的信息沟通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对重点项目融资“早介入、早安排”,提高重点项目信贷资金到位率。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部门协作配合,结合福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将货币信贷政策总体要求进行细化,分产业、分部门加以指导,提高信贷政策的精细化操作程度,引导信贷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二是推动金融创新,以推进节能减排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要抓手,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并购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绿色信贷等契合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金融创新业务,加大对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金融服务。三是加强政策配套支持,尤其对政府重点扶持的行业或领域,推动政府在贷款增量奖励、风险补偿、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出台或细化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加强福州县域金融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大支持现代农业的力度。着力深化农业银行县域支行“三农事业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继续推进连江、闽侯两地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支持福州有条件的县(市)组建1-2家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农村资金供给能力。二是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促进信贷农业发展的信贷模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林权、海域使用权、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四荒地、农村土地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三是强化央行政策引导,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导向作用;对县域支农力度较大,并经考核达标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实施更为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其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入。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专营机构“四单”管理制度,切实制定小企业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二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着力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各类抵押品替代机制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挖掘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积极发展“E贷通”、供应链融资、联保联贷等新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进一步推广“信贷工厂”、“流程银行”为核心的标准化信贷审批模式,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三是努力构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各类商业性、互助性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丰富中小企业融资外部增信渠道;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增加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加大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有效发挥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引导作用,扩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规模,进一步加强金融助学服务。三是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收益权质押+专项账户监管”的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模式试点,拓宽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融资渠道。四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不断推出消费信贷新产品,有效扩大汽车、旅游会展、文化、体育、数码产品的消费信贷规模,促进城乡消费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