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8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大阪大学等科研团队17日宣布,已研发出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成高纯度心肌前驱细胞的方法。该科研成果已被刊登在7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报道称,由iPS细胞制成的心肌细胞有望用于心脏病患者的移植治疗,但据悉,制作不与其他类型细胞混合的高品质心肌前驱细胞过去存在较大难度。科研团队从构成心脏的多种细胞中发现了仅限于心肌前驱细胞形成过程的标志性蛋白质。该团队称:“这将有助于推动心脏再生医疗的进步。”
据悉,科研团队对何种蛋白质参与实验鼠心脏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形成心肌前的细胞中制成一种名为“GFRA2”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心肌形成后会消失。在让人类的iPS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因此科研团队认定GFRA2是形成心肌前驱细胞时特有的蛋白质。据悉,标记GFRA2后,能制成高纯度的心肌前驱细胞,之后自然培养下去就能形成心肌细胞。
报道还指出,在实验鼠身上,若无法形成GFRA2等蛋白质,心脏内就无法形成正常的心肌。科研团队中的干细胞生物学特聘副教授八代健太称:“无论是在再生医疗领域还是制药领域,能高纯度获得目标细胞的价值很大。GFRA2对生成心肌起到重要作用,此次科研成果也有助于破译心肌形成的原理。”
铝、镁基多孔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轻金属材料研究组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铝镁合金多孔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目前以铝和镁及其合金为多孔材料基体核心专利,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包括3项核心专利和1项外围专利,其专利授权号为:ZL 200710056175.4、ZL 200610163259.3、ZL200510119107.9和ZL200510119108.3。
近20年来,中国的轨道交通与造船业迅猛发展,隔声屏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泡沫铝作为隔声屏吸声材料,可与传统岩棉、珍珠岩和海绵等吸声材料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构成多样化的体系。然而,泡沫铝成本高,强度低、生产可控性差的问题日渐突出。而铝镁基多孔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高比刚度的特点,同时具有优良的减震、降噪和阻尼性能,可应用于超轻量化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如隔声材料、减震材料、阻尼材料和高比表面电极材料等广阔领域。
长春应化所获得的相关发明以天然蛭石、珍珠岩等为原料,用真空渗流制备方法,有效解决了对孔径尺寸、通孔率和孔壁厚度等实现人工控制的技术瓶颈。利用该发明的方法已成功制备出1000 × 300 × 30mm的板材,直径200 × 500 mm的棒材,以及其它异形材等。
目前,国内外多家企业对该发明表示强烈兴趣,其中已经有国内企业表达了合作进行扩大性试验的意向。
我国成功实施超高压输电线路直升机带电作业
4月12日14时许,武汉市蔡甸区境内的500千伏“双玉一回”494号至495号杆塔之间,一架MD500型直升机平稳悬停在导线旁,机上人员带电作业仅用1分多钟便更换好一只间隔棒。 业内专家表示,这一瞬间标志着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成功实施“超高压输电线路直升机带电作业”,并且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直升机带电作业目前只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具备操作能力,是对电力线路进行检修和处理缺陷时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记者在现场看到,直升机3次起降,载着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的3名带电作业人员轮流升空,利用直升机平台先后完成了导地线补强,标志球、防震锤、间隔棒的安装和更换,以及地线的开断压接等作业项目。 现场指挥韩昊介绍说,操作中,作业人员与飞行员通过无线电对讲机进行沟通,配合十分默契。刚完成带电作业的杜涛下机后说:“过去带电作业时,我一天最多只能更换30个间隔棒,而在直升机平台上操作,一天可更换300个。” 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玉说,运用传统带电检修方法,大量时间消耗在将工人送达现场和工位的过程中,而利用直升机带电作业,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相对传统作业方法,完成相同工作量,直升机带电作业投入人力更少,作业人员暴露在强电场的时间更短,因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也更小。 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是我国首家运行维护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的骨干网架企业。李玉说,这项新技术将极大减少超高压电路检修时的损失,以湖北向上海输送的300万千瓦特高压线路为例,过去检修都在停电以后进行,而停电一小时就损耗300万度电,损失达150万元,今后带电检修将弥补这一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