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尝试用新方法治疗间皮瘤
荷兰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用于治疗间皮瘤的新型治疗疫苗,近日开始投入小规模临床试验。科学家希望相关研究能帮助罹患这种疾病的患者延长生命。
鹿特丹埃拉斯默斯医疗中心12日发布新闻公报说,目前医学界对于治疗恶性间皮瘤几无良策,多数患者会在确诊后一年间死亡。该中心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利用从患间皮瘤动物体内提取的免疫细胞制成特殊疫苗,再用于原动物,取得了一定疗效。
科学家介绍说,他们首先从患病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中提取一种特殊的细胞,而后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培训”,让这些细胞能够识别出间皮瘤细胞,并发起攻击从而“关闭”它们。之后,科学家再将这些学会了新本领的细胞注射回患病动物体内,发现这一方法显示出了一定疗效。
据悉,目前进行的临床试验包括10名志愿者。“我们希望能够发现疫苗起作用的机理”,研究小组负责人约阿希姆·阿尔茨说,“如果能够在患者罹患间皮瘤初期,肿瘤尚未恶化时就接受相应治疗,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首次在人体中获得证实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提出证据证明,用作实验治疗并直接注入患者血液中的靶向纳米粒子可传输进入肿瘤中,释放出双链小干扰RNA(siRNAs),并利用RNA干扰(RNAi)机制关闭一个重要的癌症基因。此外,该团队提供的证据也首次证明,这种血液注入的新型疗法为剂量依赖性人类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亦即输入体内的大量纳米粒子也会出现在肿瘤细胞中。
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的该项研究成果表明,在患者身上同时使用纳米粒子和基于RNA干扰的疗法是可行的。该项研究的领导者、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马克·戴维斯表示,该方法为未来在基因水平上抗击癌症和其他疾病打开了大门。
利用加州理工学院新开发的技术,研究小组在受试者肿瘤活检细胞中检测到了纳米粒子,并进行了成像。此外,戴维斯及其同事发现,给予患者的纳米粒子剂量越高,在肿瘤细胞中发现的纳米粒子数量也越高。这也成为了利用靶向纳米粒子的剂量依赖性反应的首个例子。
奇妙的是,证据显示小干扰RNA完成了其工作使命。在研究人员分析的肿瘤细胞中,信使RNA编码的细胞生长蛋白——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已经退化,退化反过来又导致了蛋白的损失。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信使RNA在目标点被小干扰RNA裂解,就会发现信使RNA片段具有其应有的确切长度和序列。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次发现来自患者细胞的RNA片段经由RNA干扰机制被合适的剪切。该事实证明,RNA干扰机制也可通过使用小干扰RNA发生在人体中。
有关专家表示,通过使用小干扰RNA,很多癌症目标均可在实验室中被有效锁定,但在临床上阻断这些目标尚难以实现。这是因为许多目标并不受制于传统抗癌药物。该项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使用靶向纳米粒子传递小干扰RNA在未来将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也使科学家们开始考虑可将似乎不太可能的目标作为新的靶标。临床试验得到的数据也证实了将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作为靶标的、基于基因的癌症新疗法是大有可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