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高质量发展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医疗行业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变革:从以床位数量和院区面积为核心的资源扩张,迈向以精准、效率和可及性为核心的价值创造。在这场转型中,诊断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它不再仅仅是医疗流程的“起点”,而是贯穿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的“数据中枢”。 在这场价值重塑的过程中,罗氏诊断正以清晰的战略路径引领行业发展。近日,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在接受访谈时,以其深耕行业的深刻洞察,从三个维度分享了罗氏诊断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本土化创新,数字化赋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姚国樑看来,诊断正在突破传统边界的限制。通过“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创新,罗氏诊断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通过不断推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革新,检测数据将更好地赋能临床洞察;通过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这些探索不仅体现了罗氏诊断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与长期承诺,更展现了诊断行业在医疗体系转型升级中的核心价值。 本土化创新:从“引进来”到“扎下根” 罗氏诊断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正在向纵深发展。通过建立位于苏州的亚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公司构建了覆盖研发、制造与物流的端到端本土能力。目前,罗氏诊断已实现多个全球重要检测平台的国产化,包括用于检验科,对疾病进行生化免疫检测的CCM(cobas® connection modules)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平台cobas pro e 801;用于病理科,对肿瘤进行精准诊断的的全自动免疫组化平台BenchMark Ultra Plus、BenchMark GX;用于科研领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LightCycler PRO等,形成了完整的国产化产品矩阵。 更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中国市场和患者的本土化医疗需求,罗氏诊断专门开发了多款“中国限定”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产品。其中,Elecsys CA 242检测助力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全程管理;Elecsys PGI和PGII检测则针对中国高发的胃癌风险筛查。这些产品的研发上市,标志着罗氏诊断实现了从“全球引进”到“本土驱动”的战略转型。此外,罗氏诊断还不断加深与中国医疗行业的优秀本土伙伴进行多维度合作,持续打造医疗创新生态圈,以创新之力赋能中国医疗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赋能:从“检测数据”到“临床洞察” 在数字化领域,罗氏诊断正将检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临床决策支持。公司的数字化服务已覆盖700多家医院,今年将推动20多款数字化产品落地。这些解决方案深度融入了全球超5000家实验室的数字化经验,同时以中国医患需求为核心,提供更贴合本地市场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以数字化赋能疾病诊疗,罗氏诊断聚焦中国疾病负担沉重的肝癌领域,持续开展创新与探索。2024年,罗氏诊断推出的Elecsys GAAD算法能够结合AFP、PIVKA-II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及患者信息,帮助医生更早发现肝癌患者。同时,肝病精细化管理数字解决方案(LDP)实现了从风险筛查到全病程管理的完整闭环。 在与上海市嘉定区合作的重点人群肝癌筛查与风险分层管理项目中,通过LDP联通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临检中心。截至2025年5月,筛查重点人群12,000余人,筛查出异常1,200余例,并确诊1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其中12例为早期,早期比例超过8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与实践,集中彰显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临床诊疗中的核心价值,助力更多肝癌患者实现早诊早治。
未来战略:从“本土创新”到“全球价值” 面向未来,罗氏诊断正在构建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姚国樑强调:“罗氏诊断在中国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植根于我们对患者的承诺和对中国医疗事业的坚定信念。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百年企业,我们的发展始终与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保持一致、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公司制定了清晰的中长期战略重点:加速创新产品在中国上市、深耕本地化战略、构建数字化全价值链、聚焦多维度核心举措,赋能医疗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罗氏诊断于2021年与海南博鳌政府开展合作,成为首家利用海南自贸港创新途径,加速进口注册的跨国体外诊断公司。截至今年11月,已有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脑脊液系列检测、全自动质谱解决方案等19款创新产品已率先在海南博鳌落地,以更快速度服务中国患者。 展望未来,姚国樑表示,随着临床数据的持续积累,这些“在中国,为中国”的创新成果有望服务全球更多患者,实现从本土创新到全球价值的跨越。这一由内而外的创新扩散路径,正是罗氏诊断践行其对中国患者承诺与全球医疗事业发展的最佳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