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案例方法
增长是关乎耐心、信念与洞见的长跑

[转贴自:康宁中国    作者:张铮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5日]

    超前布局、能力聚焦、紧跟市场是材料科学行业巨头——康宁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以下简称“康宁”)历经百年淬炼而成的增长心法。凭借这套法则,康宁成功跨越了近175年的多次技术跃迁,不断穿越周期,始终稳步向前。 从白炽灯玻璃灯罩、电视显像管、通讯用低损耗光纤、平板显示玻璃基板,到手机触屏玻璃、车用汽油颗粒过滤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康宁以玻璃、陶瓷与光学物理为核心能力,深耕光通信、显示科技、移动消费电子、生命科学、汽车与清洁能源等领域,持续塑造着人类科技生活的基础版图。
    尽管传统行业普遍承压,康宁正积极把握AI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等高增长领域的机遇,同时努力提升其技术在客户产品中的价值占比。2023年,康宁启动“跳板(Springboard)计划”,设定至2026年新增40亿美元年销售额、实现20%运营利润率的目标。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康宁核心销售额为42.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核心运营利润率达到19.6%。按当前趋势,康宁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提前一年完成这一增长目标。 在追求增长的漫长航程中,康宁取得了许多公司梦寐以求的成就,面对险恶多变的商业巨浪,它不仅没有被颠覆,反而在起伏之间找到了引领其穿越风暴、稳健前行的一个又一个航标。在近期的对谈中,康宁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企业发展官张铮将这一持续增长的动力,归结为长期技术积淀、精准市场判断与组织敏捷性的协调与平衡。在“增长焦虑”几乎成为时代底色的当下,康宁的实践或许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可持续增长路径。以下为摘编后的对谈。

“跳板”计划与长期增长 
Q:过去几年,康宁的营收基本维持在140亿美元左右,到2026年底前新增40亿美元的目标可以说相当大胆,你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A:我们不断取得的业绩是我们的信心来源——自计划启动以来,我们的年化销售额增长了40亿美元;根据最新财报,25年第三季度我们的运营利润率已经达到19.6%,20%运营利润率的目标预计将会在第四季度实现,比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
    这其中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康宁在光学物理、玻璃和陶瓷等基础领域的长期积累,这些技术沉淀被延展至生成式AI、数据中心、半导体及美国本土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业务,带来了不少增长亮点。客户的积极响应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比如,苹果公司近期宣布同康宁合作,在康宁的肯塔基州工厂生产iPhone和Apple Watch的盖板玻璃,这将会为公司带来更大规模和更加长期的业务机会。 
Q:AI相关业务增长强劲,你们判断这种快速增长是否有长期潜力?

A:我们对AI相关业务的前景十分看好。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应用都具备广阔的增长空间,无论是我们从客户那里了解到的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更高的技术要求,还是当前下游市场的活跃反馈,都验证了AI技术的广泛渗透和长期发展潜力。 
Q:面对业务的快速增长,组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作为首席企业发展官,你在当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A:对我们而言,AI带来的光通信需求激增并非意料之外。基于康宁对行业的长期洞察与趋势预判,我们早在五年前就启动了面向AI场景的新型光纤研发,开发了横截面面积大幅减少的光纤,及配套的高密度光缆和光连接器,以满足AI数据中心对高性能、低能耗连接解决方案的需求。
    对康宁而言,企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面对结构性增长的机会。康宁的技术储备、对不同周期行业的广泛布局,以及在全球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使我们能够在不同市场之间快速调配资源、响应客户需求,并保持战略一致性。这种“组织敏捷性”使康宁始终处于“最具准备”的状态。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着手积极协调内外部资源,发挥各业务和地区的优势,来帮助公司抓住这些增长机会,这也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Q:你也曾经担任康宁显示集团的总裁,过去十年康宁在这个领域的增长非常显著,营收在康宁公司占比超三成。随着世界进入移动时代、小屏时代,你认为显示科技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A:对显示科技而言,大尺寸显示仍会有稳定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显示器面积的增长和产品设备的更新换代,比如IT及其他显示设备。小尺寸显示,比如柔性OLED、AR/VR等,虽然面积有限,但对材料都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就像显示技术发展之初,我们与世界上许多领先企业合作,通过材料科学与光学物理的技术能力,为显示科技市场增添了很多新鲜活力,如今这些新的发展方向也都蕴含着令人期待的增长机遇。
    另外,当今世界领先的显示面板龙头企业几乎都在中国,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服务客户,多年前我们决定将康宁显示集团的全球总部设在中国。伴随产业增长,我们能更早洞察市场变化,保持对行业的深度参与,与我们的伙伴加深战略合作,为持续增长找到机会。
Q:将显示业务全球总部放在中国?这在跨国企业中比较罕见。
A:对,一直以来我们的理念就是以市场为中心,紧跟客户,以显示玻璃基板为例,我们是第一家将大世代生产线带入中国的企业。我们和客户紧密配合,能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客户取得成功,同时支持当地产业发展,也让我们自身持续找到增长动力。
    此外,扎根本土也令我们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决策质量与效率。目前全球主要面板厂商客户均集中于亚洲,我们本地化的决策和管理运营有助于我们持续为客户提供价值。 
Q:当前全球政经局势的动荡,对业务运营有何影响?
A:我们始终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并强化风险管理。当前环境下,虽然很多因素不在我们可控范围内,但目前形势对我们的影响有限,这得益于我们一直以来的“就近生产”策略:中国市场中约80%的产品来自本地。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始终聚焦于客户,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我们都务求尽最大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联合创新之经验
Q:康宁的技术储备似乎总能赶上一大波新技术浪潮,这是如何做到的?运气成分有多少?
A:我认为康宁看似的“恰好赶上”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市场趋势的长期洞察和对前沿技术的执着追求。现在许多的增长机会,都是康宁做了多年储备的技术,例如:光纤——其技术研发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康宁的研发人员在探索科技发展动向的过程中,发现了通信领域对低损耗光纤的需求,并坚定地认为其在未来将有更大的价值创造空间,因此在之后的多年间,康宁始终持续开发低损耗光纤相关技术,并形成充分储备。由此可见,这些看似偶然的成功都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显示业务亦然,远在上世纪90年代平板显示爆发式增长前,康宁核心的熔融下拉工艺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开发。如今康宁还有很多技术,虽然因应用市场还不成熟,仍处于“后备”状态,但在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材料科学仍然是解决技术挑战的关键“法宝”,所以我们相信康宁将来仍会“好运常伴”。
Q:康宁的许多“爆款”都源于与合作伙伴的共创,比如与苹果公司共同开发的大猩猩玻璃、与默克共同开发的Valor医药玻璃包装等,你们是如何在各项业务中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并长期保持良性关系的?
A:对以材料为核心的公司而言,与合作伙伴的协作是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会物色与我们的材料科技优势互补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其中包含了你所提到的例子,但其实还有更多。我们的合作理念包含以彼此尊重来建立长期信任,通过长期持续投入保持技术领先,这样我们可以形成实质性的增长动力,实现双赢。
    在中国市场,康宁扎根已有45年,我们不仅带来了全球最先进的材料和技术,还与代表中国支柱产业的客户联合开发,助力其在全球市场获得发展。这种方式不仅推动了中国核心产业的升级,也创造了大量发展机会,为不同的当地社区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这也是我们同合作伙伴共赢的一种方式。
 
破除华人外企“天花板” 
Q:从2008年加入康宁负责战略规划、并购等职责,后升任业务总经理再到C级高管,哪些经历成就了你的职业生涯?
A:我在上海出生,后来在美国学习深造,并且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作生活过,跨文化的背景和跨职能的工作经验,使我能够更好地在一个全球组织中沟通协调、整合资源,推动业务目标的实现。
    在负责战略规划与并购工作期间,我和团队与多家亚洲企业达成重要合作,形成双赢局面,并使公司得到市场的认可。就显示业务而言,在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我和同事们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推动了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业务创新,同时大力推广技术革新,提高业务的绩效。能做到这一切,我要感谢康宁对员工发展的支持,这样良好的发展平台也让我们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带来动能。
Q:作为跨国公司的华人高管,你怎么看待华人在跨国企业的天花板?
A:就我个人在康宁的多年经历,说实话我没有感受到所谓的天花板。康宁文化注重培养各类人才,并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很多同事从世界各地加入康宁,进一步获得美国总部或全球发展机会,不断实现职业生涯的跃迁。 
Q:对于想迈出从中国到全球这一跨步的华人高管,你有何建议?
A:我认为中国高管具备许多值得自豪的优势——充分的工作激情、卓越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执行力与组织力,这些都是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商业环境中极为宝贵的品质。
    同时,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也至关重要。理解沟通不仅是语言交流,更在于领会不同文化与商业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与工作逻辑。另外,构建高效团队是每位管理者的核心任务。无论身处何地,能够激发跨文化团队潜能、建立信任并树立共同目标,才是领导力的真正体现。
Q:这些年我们看到中西方企业的发展路径、所面临的管理挑战,差别越来越大,许多人认为跨国企业已经失去了“领先优势”,你的感受如何?
A:外企初入中国时,确实在管理、技术、营销策略等方面带入了很多领先经验,许多本土企业学习并摸索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模式,迅速赶上。而欧美企业同样在不断创新,特别是通过本地化人才,形成各自优势。
    在我看来,差异并非简单的国别之分,而是管理方法的差异。跨文化职业经理人的优势在于能观察并整合不同体系的长处,吸收最优实践,形成契合所在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这种融合应用,是推动企业持续进步的关键。


 
  • 上一篇: 暂无

  • 下一篇: AI与可持续商业,拒绝内卷的增长之道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