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猫猫,专注赋能成长的摩羯座。这几年,我发现一个有点残酷的职场真相: 越往上走,越不是谁能力强谁赢,而是谁更能承担责任谁赢。说白了,真正能带团队的领导,靠的不是权力,而是责任。很多人当上领导后第一反应是:“终于能安排别人干活了。”结果不到半年,自己就被“下属不好带”“团队不执行”“沟通太累”逼到焦虑崩溃。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坐上领导的位置,不代表你能控制别人,而是你要重新学会“怎么和不归你管的人一起干活”。01 当权力没有了,你还剩什么?过去的领导靠命令,你职位高、头衔响,别人自然听话。可现在呢?团队越来越扁平,项目越来越跨部门,合作对象一半都不是你直属下属。 外包、合资、合作方、自由职业者……你根本没权力去命令,只能靠影响。彼得德鲁克早就预言过这种局面:“未来的管理者,不再是发号施令的上级,而是跨组织的整合者和执行者。”这句话放在今天看,简直精准得可怕。现在的领导,最怕两种情况:自己没法拍板,因为信息太多、方向太乱;别人不买账,因为自己没有影响力、沟通拉垮。所以领导力的核心,不再是我说你做,而是“我懂你、我帮你、我带着你一起成事”。 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整合人心、信息和目标,才决定你带团队的上限。很多领导不是不会带团队,而是不知道该带什么。一些领导刚带团队,都忙着安排任务,“这件事你去盯”、“那个方案你写”、“明天之前给我结果”。结果大家都忙,但没人知道在忙什么。德鲁克有个经典观点:“衡量一个管理者,不看他管多少人,而看他能协调多少复杂的事。”说白了,你的价值不是人数,而是整合力。举个常见的例子,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产品部和销售部搞活动,市场部想要流量,产品部想要曝光,销售想要转化,三方吵到天亮,最后活动黄了。一个真正有领导力的人,会怎么做? 他不会指责谁执行不好,而是先把信息、目标和节奏整合清楚“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谁最了解客户?数据从哪来?风险点在哪?”带团队不是管人,而是让一群互不相干的人往同一个目标跑。02 为什么很多人越升职,越焦虑?因为他们还停留在管控思维里,总觉得领导要“懂一切”“定方向”“拍板决策”。现在更多是太多方案,不知道选哪个,这时候,领导最稀缺的能力,不是智商,而是判断力。但判断从哪来? 不是靠拍脑袋,也不是靠资历,而是靠信息的整合力,领导的任务不是发命令,而是建立清晰。德鲁克说得特别透:“未来的管理者要对信息负责,先明确需要什么,再决定如何获取。”但现实里,很多领导根本不问“我需要什么信息”,只知道“快点给我结果”。 最后结果就乱七八糟,大家都在干活,却没人知道在解决什么问题。03 别想着管人,先学会管自己管理的起点,是管理自己,你带团队之前,要先能带自己,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正擅长的是什么?我在哪些场景容易出错?我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什么?我的工作节奏,会不会给别人制造混乱?这些问题听起来琐碎,但决定了你的领导下限。你越清楚自己的节奏、底线、盲区,就越能包容别人的差异,也越能知道团队需要什么样的空间。会带团队的人,都懂得赋能而不是安排。 他们会做三件事:一是帮团队看见更大的图景,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干,能把复杂的事讲清楚,而不是“因为我说了算”。二是帮下属获得成就感,能把分散的人带到一起,及时认可、敢于授权、给空间试错。三是能让团队更强大,问题出现不追责,而是复盘:“这次信息是断在哪?流程能不能更顺?”这样,团队才有成长的空间。总之,会带团队的人,不靠职位,不靠吼。 他们靠的是理解的深度、责任的厚度,以及让别人愿意一起成事的能力。当你开始从“控制”转向“成就他人”,你就真正踏上了高阶领导力的路。带人之前,得先了解人;了解人之前,得先了解自己,如果你也想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搞明白自己是哪种风格、不妨测一测我最近整理的【九型人格测试】,帮助你了解自己风格、沟通模式、反应的专业心理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