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的数千年漫长岁月中的人均收入始终停滞不前,而近代却首先在西方实现了腾飞?虽然迄今已有众多从不同层面的解读,但是回过来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最简洁和最准确的解释,确实只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的总结:这完全是因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所致。
近代西方崛起与世界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
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私人以资本投入赚取利润为动力和目的,雇佣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作为投入要素,资本家成为人格化的资本,资本积累从而超越了个人生命局限,成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席卷社会乃至全球的一种永不停息和永无止境的财富增值运动。这个为资本积累增值而进行的市场竞争不断推动各个领域的分工和专业化深化发展,从而创造不断增长的科技需求、要素投入和应用场景,所有这些就产生了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绘的: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个世纪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中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全文引自《共产党宣言》
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在那时之后有了更广和更大规模的发展。虽然在20世纪初开始受到以苏联为首、二战后又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挑战,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还在继续扩展。只是随着东方原本落后的民族后来不断地独立并凭借后发优势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的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现象,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趋势性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何而来
从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就有商品交换和市场关系,那么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空前强大的威力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回答,“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随着其发展并为自己的城市共同体“从他们的封建主那里买得或争得最初的自治权以后” “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我们知道这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由商业资本控制的城邦。这些在中世纪就取得贸易和商业繁荣而又拥有强大武装的城邦富强可敌国。实力甚至超过了当时处于权力分散的封建状态下的法国等地的君主和罗马的教皇。这些城邦在11世纪末就孕育了最初只是适应商业社会发展、重视和研究罗马法的法学研究院和独立的综合性大学;催生了最初的单项专利保护和逐步成形的专利法;促进了自然科学学术组织与更多大学的涌现;最终成为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经济基础和主要力量。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资助的从14世纪开始延绵了几个世纪的以弘扬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宗教改革和接踵而至的科学革命。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只是最终确立了西方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现代科学对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直接和显著,一些人认为西方的突然崛起主要是源于发生于16、17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由此才有18世纪的产业革命,从而确立了近代以来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绝对优势。但实际上,在中世纪中后期,正是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和争得的空间才会出现新型的独立大学和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并与企业的专利保护和资本增值激励一样,建立起科学研究的首发知识产权保护与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的名利激励。
所以,早在科学革命发生之前,从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跟随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繁荣发展,基础教育和信息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涓涓细流就在意大利城邦和西欧多国城市滥觞,例如从学徒成才的达·芬奇在艺术和多领域科学技术(乃至在军事、水利、土木、机械工程等方面的创见)的杰出业绩和声誉当时就传遍西北欧。因此,早在1500年前后资本海外冒险的大航海运动中,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滋养的西方科技与军事实力已经开始显露其显著优势。虽然在16、17世纪中,近代科学在受过早期精英大学教育的少数杰出人物手中诞生了,但尚少为公众乃至一般知识界所知。同时早期科学革命集中在天文学方面的突破还显得过于阳春白雪,与当时的传统手工业和新兴工场手工业经济还存在很大的距离,难以被看到能如何应用并产生经济回报。因此,尽管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相互推动作用,但主要由当时通常受过实用数学与工程学训练的纺织工、牧师、木匠、铁匠、钟表匠、工程师、机修工等发动的一系列创新突破而汇集成的工业革命,被认为更多是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技术革命,而近代科学革命的主要成果还需要随着后来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才能逐步落地。(见附录:关于资本主义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关系的笔记)
由于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西方的绝对领先优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定义的由私人(最初也包括君主)投资预付资本,雇佣劳动设立项目特别是创立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追求资本积累和增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普遍化,从而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新生产方式的特别之处
我们知道,从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全球各地的人类社会为了追逐权力和财富都普遍开始了无止境的内部争夺、外部侵略、抢劫和奴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诞生也毫不例外。从1500年前后开始的为了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和发掘暴利的财富机会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人类历史上从来充斥的军事侵犯掠夺和抢劫奴役殖民就与资本主义的诞生与扩展形影相随,那么为什么其他社会都没有而唯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创造上述《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巨大生产力、科技和社会进步呢?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增值积累采取的更一般形式并非传统的一味暴力掠夺,而是商品交换的自愿和互惠形式。诚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从最普通的商品及其自由交换开始分析其形式上的平等性和互惠性。马克思探索和批判的只是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在形式上的平等背后可能掩盖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由于人类脱离动物界而组成社会,但并不能摆脱其趋利避害的生物本性。社会人的单纯利他缺乏人性的支持而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所以每个社会和各大宗教秉承的道德黄金律,其基础都是反对损人利己。如基督教的“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他”,如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道德上限都只能达到互惠利他。因此,商品和市场经济中平等和自愿的互惠交易是人性和人文迄今为止唯一广泛的坚实基础,而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所有乌托邦的美好设想,都因为与人性相悖而事与愿违。故而亚当·斯密认为,正是符合和利用为了利己而利他的人性,市场经济才成为财富创造和资源配置的理想形式。应当说,与人性中征服掠夺一面的暴力转移等损害财富积累的方式相比,这种与人性激励相容的互利合作的市场制度安排,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尽管也会带有无数弊病,但是却成为当时人类合作协同并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巨大生产力的根本原因。
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下面我们来剖析为什么在西方崛起的原因中,就已经包含了他们自己也不曾料到的会从顶峰衰落的基因。(待续)
华 生 2000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198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华生教授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几项重要变革——放调结合的价格双轨制以及整体改革转型的双轨增量渐进改革、国资体制创设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之一。他多次在股市的顶部或底部发出市场转折的信号,被广泛认为是对中国证券市场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新世纪以来,华生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化和土地问题研究,他在2006年2月正式向中央建议实施以人为核心、以农民工及其家属市民化为主线的新型城市化战略。近年来在产权、制度与社会转型以及公共卫生安全体制等领域的研究,均产生了重大反响。
免责声明亲爱的校友:为了给广大校友提供一个分享观点、交流思想的优质平台,即日起,校友总会公众号特别开设《校友视点》栏目。本栏目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的立场。我们鼓励原创内容的分享,但不对校友发表的内容原创性负责,校友在创作和投稿时,应保证其发表的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发布或传播违法信息。校友总会对用户发表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承担任何形式的保证责任。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归武汉大学校友总会所有。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武汉大学校友总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