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每个人都在讲数智技术,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全都做对了,却还是被时代淘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什么要选择成为赋能者、共生者和协同者? 近期,陈春花老师受邀与众多企业家展开深度对话,本文为此次交流的精编整理(第一部分),特别分享给大家,希望为你带来新的洞见与启发。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做企业经营的人可能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人工智能、逆全球化、内卷、找不到新的发展机会等等,还有我们所有人可能都要面对的问题——数智化转型。 但是,我们做经营有一个很重要的训练,就是看到任何变化时,都要把它看成是机会,而不是冲突、挑战或者压力。我相信所有人都接受,数智技术是今天最大的机会变量。这是源于数智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的生存环境。 一旦讨论到生存环境,就意味着它在你的生活当中不能回避,意味着我们的商业模式必须与此相关,也同样意味着在你的工作环境、工作能力成长,甚至与竞争对手的交流当中,它也依然是最重要的部分。 “数智技术成为生存环境”到底在讲什么?我想把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我今年也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叫《共生理念》。对于“数智技术成为生存环境”,大家一定要有几个很重要的理解维度。 1. “技术优先” 如果你不能够跟上技术优先的变化速度,很可能的一个结果就像一些企业家所说的“我什么都做对了,但还是被时代淘汰了。” 我特别喜欢克劳迪·朱尔斯的一句话,“今天的挑战不再是如何打造‘移动优先’或‘数字优先’的组织。‘AI优先’是更好的选择。”所以我建议你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产品和业务模型是否AI优先?我的能力是否AI优先? 2. 时间价值的社会变迁数智技术给时间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它打破了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时间概念,时间不再是一维的。你看电视剧,现在几乎都是穿越剧。非常多的行业不再接受这个行业原有的时间积累,基本上可以在中间打一个断点,然后就以现在作为起点向未来。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我们现在所谈的各个行业的重新定义,看到的各种新商业模式、新物种出现,某种程度上都是重新组合和定义时间的价值。 3. 人类三种基本活动的场景人类的基本活动有三种:物质生产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和自我意识活动。 在工业技术之前,人类的基本活动中能够参与经济活动的,也就是能够在里面赚钱的,只有物质生产活动。数智技术最强的地方是它可以让人类三种基本活动都有了现实应用场景,都能在经济活动中产生财富。今天,我们看到直播商业模型已经过万亿规模,恐怕你也得问自己:我的产品是否能做直播的概念?现在很多小的商业创造或者大的商业探索,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意识活动去走的。 4. 财富生产方式的变化我们今天到底怎么衡量财富,怎么理解世界的变化,怎么样真正地去选择工作取向? 你会发现今天年轻人的工作取向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习惯了奋斗,习惯了工作就是生活,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分开了。你会看到很多年轻人推着小车,但里面不是娃娃而是宠物,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年轻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变了,意味着他可能已经从呵护热爱人类转向呵护热爱比人类更大的范围,包括动物。 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去理解他们,才可以跟他们更好地共处。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最大的机会变量是数智技术,就是:源于它有能力引领,所以叫“技术优先”;源于它可以不断地打破时间的价值,让你重新定义;源于它让人类三种基本活动都可以参与经济活动,产生财富;源于它使得财富生产方式改变,工作取向和价值追求改变。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四个根本性变化。
2012年,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让我们拥有了线上消费终端。到了2015年,整个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开始更快地迭代,它就开始进产业端,于是就有了大家常说的那个词“数字化转型”。 2015年之后,数字技术全面融入产业链,数字技术进产业化。数字化有三个本质的特征: · 连接,连接大于拥有。如果你还是讨论规模,还是认为自己拥有是最重要的,那就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了。· 共生,你要有能力活在两个世界里,既活在物理世界,还要活在数字世界。· 当下,你要能够从现在向未来,而不是依靠过去的经验。到了2019年,数字技术本身开始加速,它不仅仅连接、共生、以当下看未来,它很重要的是把过去、未来融为一体,不仅仅是把人和数据连在一起,还加上了智能的概念,而智能本身又具有了主体性。 所以,数智化的本质就用另外三个词来表达了: · 协同,就是你跟机器之间的关系,怎么降本增效。· 适应,指你的响应速度和进化的能力。· 精准,如何用数据决策,让你能够跟顾客有非常高的互动和粘性。把这六个关键词放在一起,你就可以问自己:我在数字化和数智化之间,到底进展到哪一步了?
这些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也就给我们的组织带来很大的挑战。那么,数智化对组织到底有什么影响? 关键词一:赋能 如果按照传统的逻辑来讲,我们的组织首先是管控,而不是赋能,也就换个角度说,我们得把资源,把人,把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管起来。大家都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 但是,现在你必须把“管控”这个词改成“赋能”,如果你这个企业没有能力给伙伴赋能,没有能力给员工,尤其是给年轻人赋能,那么你的伙伴也好,年轻人也好,基本上就会离你而去。你用管控,没有办法跟他去构建连接,没有办法跟他去构建协同,也没有办法跟他去构建进化,所以这是第一个改变。 关键词二:共生 第二个改变,以前我们比较强调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能够给自己找到在这个链条当中的相对优势,所以我们非常强调竞争。竞争的概念就是你输我赢,但是我们刚才看到,无论是数字化的三个本质,还是数智化的三个本质,它们都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强调共生关系,所以你就必须让自己在一个生态里面。你如果不在一个生态中,或者不能创造一个生态,那么你在今天就可能会活得比较焦虑。 关键词三:协同第三个改变,原来我们强调的是分工,所有的企业都在分工范畴里面,在内部叫企业分工,在外部叫产业分工,在国家和全球市场叫国际分工。但是今天你会发现,我们恐怕必须得用协同概念,而不是分工概念。 从趋势的判断上来讲,只要懂数智技术的本质特征,你在心里就可以下判断。那调过来,我们不讲那么大,我们就讲企业自身,其实逻辑是一样的。所以,你也可以问问自己:在整个市场和行业中,你是赋能者,还是被赋能者?是共生者,还是孤独者?是能协同,还是不能协同?协同的范围多大? 我自己曾经在2013年重回一个企业当CEO,当时的任务是带领企业转型,逆势要长,止住下滑。三年后我得到好的经营绩效结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刚说的那三样东西。我们给所有的产业伙伴尽可能地赋能,去形成产业链的共生体,协同内部和外部上下游以及和有可能产生未来相关联的合作者,以获得整体的效率。 当你讨论数字化或者智能化,你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它,但是从做企业和组织的角度来讲,我就希望你记住这三个关键词“赋能、共生、协同”。那么,回归到整个企业管理当中,最重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怎么把人激活。 在数智技术之下,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在外部的竞争环境之下,我们怎么寻求确定性和机会;另一个就是在内部,我们怎么能够让人更好地发挥价值,而不仅仅是让智能或者机器发挥价值。所以,我们实际上就是在这两方面要做出根本性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就涉及到“数智化转型”。(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