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时代,组织要打造工作者的执行力,工作者的能力和意愿是影响工作成效的两个核心因素。而数字化时代,⼯作者取得成效的关键,是依靠员工的创造力、协同他人工作的协作力、以及能不能理解变化和顾客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洞察力。
传统工作方式下,“胜任力”是关键
从泰勒科学管理方法被广泛运用,尤其是韦伯科层制带来大型组织高效率之后,组织中岗位与角色的固化,成为一种基本工作方式。管理者最在意的就是,组织给自己什么岗位、什么角色、什么样的资源,自己要管理多少个下属。
在传统工作方式下,企业为主体确定岗位设置、角色分工、资源匹配,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企业设定的目标任务展开,在工作者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企业会明确其工作标准,权责界限以及关键行为,以确保其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所以,工作者取得工作绩效的关键,是其是否具有对岗位角色的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也是以岗位分析、绩效考核和胜任力评估为主,工作者只要符合公司对岗位角色的要求,具有胜任力水平,以考核标准去工作即可取得工作成效。
传统工作方式产生绩效的关键是企业在相对稳定环境里,目标与企业边界都是相对明确的,因此,企业可以按照目标来设定工作岗位和分工,同时确定绩效标准。
企业不再依靠管控获取绩效
到了数字化时代,企业无法在稳定的环境里,决定企业目标和绩效的影响因素,也由内部自我可确定的要素转移到外部企业自我无法确定的要素上。工作者、顾客、产业伙伴,甚至包括智能机器等利益相关者等,这些多工作主体共同作用,影响企业绩效结果。多元用工方式下,“自由职业者”也会成为企业取得工作成效的一部分。
因此,企业无法单方面设定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岗位设置不再是固定角色,也无法明确分工,常常需要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却承担多个任务角色,既是一个任务的主导者,同时也是另一个任务的辅助者。
企业不再依靠管控工作者来取得成效,反而需要激活工作者,为其提供创造性工作的机会和条件。
数字工作方式下,需要3种新能力
数字化时代的工作方式下,一方面工作者更关注自己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未来可预期发展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企业更关注动态的变化,以及对工作目标实现的影响。这两者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数字化时代工作方式的内涵,即组织与工作者共同设置工作目标,组织授权和赋能给工作者,使其和利益相关者一起创造价值。
工作者既要具有动态工作能力,创造新价值,又要关注能否与其他人广泛合作,协同创造价值。这与传统工作方式完全不同的。我们用下表做一个总结归纳。
从表中看到,传统时代的工作方式中,工作者是“任务工具人”。工作者理解组织设定的任务目标、按照关键行为要求的固定路径,在其被分配的固定岗位上完成组织交给的具体任务,工作者取得工作成效的前提条件就是其胜任能力。
在工作任务明确,绩效标准明确,岗位角色要求明确的工作方式中,工作者本人的胜任力和努力程度,是获得工作成效的关键。所以,人们认为在传统工作成效获取方式中,工作者的能力和意愿是影响工作成效的两个核心因素。
数字化时代的工作方式中,工作者是“价值共创者”,工作者既是工作目标的共同管理者,也是结果产出的关键领导者。
今天取得工作成效的三大核心因素
“在新的工作成效获取方式中,工作者对战略目标的理解并适时动态调整自身行为的能力、协同利益相关者发展的意愿、参与创造顾客价值的机会成为了影响工作成效的三大核心因素。”此时,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产出新结果、创新价值,这是数字化时代工作方式底层逻辑的变化。
在数字化时代的工作方式中,工作成效首先取决于工作者的创造力,其次取决于工作者与他人的协同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取决于工作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贡献,包括同事、顾客、共生伙伴之间的互动,找到新价值空间既能为企业目标服务,也能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最终为顾客价值服务。
传统时代,组织依靠工作者的胜任力和执行力。数字化时代,组织依靠工作者的创造力、与他人协同工作的协作力、理解变化以及与顾客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洞察力。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说,组织更需要工作者的创造力、协作力、洞察力,这意味着影响工作者取得工作成效的核心因素内涵变了。我们要特别关注到这些变化,才能通过取得成效方式的改变,理解工作方式所发生的根本变化。(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