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管理趋势
组织能力七大洞察

[作者:苗兆光    点击数:312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3日]

   站在企业的角度,构建组织能力时我认为要关注几个现实问题。

第一个问题:

如果说组织是一座大厦,这个大厦怎么盖起来?

    企业建组织能力时,令人头疼的常见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没有什么管理基础的情况下怎么建大厦;第二种是家里有一个窝棚,人还得在里面住着,如果把窝棚拆了,下雨的话立马就会被淋着,不拆的话好像还没法建大厦。就是原来有一些东西,也在发挥着作用,怎么在这个基础上建起组织大厦,这个过程应该怎么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又不能拆窝棚,又要建大厦,这个过程就是企业特别头疼的地方。

    大多数企业是第二种情况:家里已经有一个窝棚了,或者有一个小危楼,怎么一边继续眼前的生活,一边为未来盖一栋大楼?这个过程就像是汽车在高速行驶中,把轮胎、刹车片、动力系统等逐渐换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建组织时如何描述大厦的样子不是最关键的,掌握“建”的过程中的技巧才是重点。

 第二个问题:

    组织能力究竟是什么能力,怎样才能一步步获得?这就要回到对组织能力定义的探讨上来,怎么理解企业组织和战略之间的关系?

    战略和业务模式本质上研究的是打胜仗的问题,在哪儿发动“战争”,目标是什么,打法是什么,等等;研究的是企业生存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但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也要在不断地打胜仗当中建立,它的成长过程就是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

    而且,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笼统的组织能力建设过程,它不是一下子盖起来一栋楼的。有可能一开始时,销售能力强,再往大了做才有了战略管理的能力,再往后有了技术研发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就像大厦的四梁八柱,建大厦时不是同时建成的,而是这个柱子建几米,那个柱子建几米,然后在横截面搭个梁子,再接着建柱子……

    企业能力的获得历程其实跟一个人的能力获得历程差不多。婴儿时获得的能力就是会哭,要让父母知道自己饿了、困了,等等,如果没有这个通过哭满足需求的能力,那就麻烦了;再大一点,会说话了、会写作文了,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了;上大学了,会写论文,能发表观点了,再到参加工作,从模仿到能独当一面……

    企业的成长也是这样的,企业的能力是一块一块地、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的。理论的框架固然重要,但在现实中,企业并不是按照组织的那些要素去走的。

    任何组织能力都不是一个空洞的组织能力,它是在生存竞争中,为了获胜,需要了解当前最优先要建的能力是什么,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块一块地、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的。我们在研究企业成长过程中,认为企业最优先发展的能力可能就是销售能力。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做起来,没有外部机会的成就是起不来的。

    那什么叫机会?机会就是你做得很差也能活着。如果需要做得特别好,才能活着,那就不叫机会,因为很少有一开始就做得特别好的。正是因为有了机会,企业才有了建能力的空间。

    有机会,说明市场对企业能力要求还不高,这个时候,谁喊的声音大谁就容易做起来,所以销售能力都是企业优先培育的。只要有机会,虽然产品可能没那么强,大致过得去,再重视销售能力,那这个企业就能做起来。华为、美的这些企业的早期发展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机会牵引,销售突破。

 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把能力建在组织上?

    其实也不一定!像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特别强悍,他自己就能发明汽车,他自己在家里就攒出一辆汽车来,然后把汽车的零部件打散了,设计出汽车制造流水线,雇佣一大批工人,让工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干活,再雇佣一批监工,监督工人不偷懒……

    这种模式曾一度让福特汽车占到全美国70%的市场份额,不能说不成功。福特就是靠个人超强的能力成功的,其他人都是他的助手。

    因此不能说个人的能力不重要,一个组织早期就是靠个人,加几个得力的助手,也能干一件大事儿,为什么不可以呢?能力可以是单个人获得的,也可以是组织的。甚至也有一种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各个领域的英雄推进的。那么,企业究竟为什么要建组织能力?我一直认为,组织和管理解决的事情就是让一个组织能稳定发挥,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的组织是不稳定的。

    早期是能干的企业家把企业做起来的,他个人的天赋是企业最早的动力,但是难就难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变化,比如生理上的衰退就是一个无法超越的局限。而组织,能克服个人的局限性,让企业获得资源变得简单。组织可以把社会的各种资源拿来,形成一定的、可靠的能力,再把优质的资源调到别的地方,再去建别的能力,这样一步一步地,这个组织的大厦就能盖起来了。

我要强调的是:

    第一,企业组织一定是围绕着它的发展要求、战略命题,一块能力、一块能力建设的,没有“一般的组织能力”这种说法。第二,能力建在组织上,一定是为了企业能够长期发展、持续发展、稳定发展。

第四个问题:什么样的能力才是有效的能力?

    正好与这个机会相匹配的能力,才是有效的。如果能力与机会不匹配,这个能力就是个“废物”。比如大家正在这儿研讨问题,我跟大家说,我饭量很大,那我这个能力跟共同研讨问题这个机会并不匹配,就不算是一项能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前具备的能力与现在的机会变化不相匹配了。能力是动态的,所以也会过时。个人能力如此,组织能力也一样。组织能力即便建起来了,仍然要随着机会的变化而调整,或者说要为所具备的能力寻找到相匹配的机会。

    所以,组织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不断地扬弃。比如原来销售能力很强,但那是在线下,后来机会改变了,很多人都去线上了,原来的销售能力可能就成为包袱了。组织能力不一定永远都是正向的,为什么有些企业的能力反而成为响应机会的包袱?就在于它没有及时调整能力。

第五个问题:

    建组织能力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建组织能力大厦,重在建的过程,用理论来解释这个过程,怎样都会显得“理论化”或“理想化”,但不用理论来解释又说不清楚,所以关于组织能力,还是有很多大师给出理论模型。

    在这些理论模型里,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觉得最好的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M.Christensen)的RPV模型,就是资源、流程、价值观这个三角形。这也是建组织能力所需要具备的三个核心要素。

    1.资源。建组织能力的第一核心要素是资源。

    什么叫资源?比如建销售能力,得有业务员,否则销售能力出不来,还要有办事处,要有车,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资源,没有这些资源就没有这个能力。比如在抗击疫情当中,IVD行业(InVitroDiagnosticProducts,体外诊断产品,指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以及药品)中有些企业能够匹配机会,爆发出特别强的能力,有些企业则不行。

    推出新冠检测试剂,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要出来试剂,不是只在实验室里研究就行的,最重要的是得拿到病人的样本,早期在武汉封城以后,IVD的企业如果拿不到病人样本,就研究不出来试剂,这需要调配很多关系,这种关系就叫资源。动作快的企业,可能因为有这方面的积累,比如本来就跟研究机构共同建有实验室,等等,就能在第一时间拿到样本。总之有资源储备,合适的时机就能变成能力。

    资源有很多种,不是说简单地归到人力资源上就行了。钱也是资源,企业早期做业务时,没钱和有钱肯定有不一样的做法。没钱的时候只能慢慢迭代,有钱则可以很快把规模做起来,可以先赔钱再赢利。信息也是资源,掌握不了关键信息就判断不了形势,战略就难以定出来。所以我认为资源是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

    2.流程。所谓流程,是说拿到信息的这个人不一定会判断,就需要有人去判断甚至需要一组人来分析、判断,定出策略,然后再有一组人去执行……因此,企业具有战略管理能力以后,把大多数人协同在一起是需要流程的。无论是管理过程,还是制度,还是业务的组合方式,都是流程。在克里斯坦森的概念里面,流程制度就是把人有效地组织起来的手段。

    3.价值观。价值观来自你做这件事必须遵循一致的原则。比如销售能力,是销向大客户的能力,还是销向普遍市场的能力;是销向高端客户的能力,还是销向低端客户的能力。

    这个销售能力就会具象到机会上,背后就需要有一致的价值观。再比如,要销向普通客户,就需要有低成本的能力,低成本这种价值观就会贯穿于所有的环节,假如这个价值原则不能遵循于所有过程当中,能力就建立不起来。能力的背后是一组价值原则体系,就是大家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这就是价值观。

第六个问题:还没有体系的“手感”时,能不能先建单项能力?

    我认为,克里斯坦森的RPV模型,在理论抽离层面非常到位,把它作为思考组织能力的理论模型是非常本质的逻辑,但它的缺陷跟“杨三角”等其他理论模型一样,最后会演绎出一个体系来。凡是体系,都需要规模支撑,只有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以后,体系才会出来。

    建一个体系,要求这个管理者有管理“手感”,这个“手感”的训练过程非常长。获得管理“手感”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能力却不能等,哪怕是刚开始创业,也需要至少一项能力,否则活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从我们咨询服务企业的角度来看,组织能力模型是相对的,很难弄出一个所有企业通用的有效模型,有的模型可能适合在沙土地上盖大楼,有的模型适合在小窝棚的基础上再往上盖。必须要基于特定客户群,匹配它面临的机会,比如二次创业期的企业。

    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企业都是从沙土地上千辛万苦长出来的,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这些企业熟知的语言、能够驾驭的概念,统一到组织能力这个概念上,去帮助企业家识别阻碍其发展的关键之处,就围绕这一件事建组织能力,补其中最短的那块板也行,加长最需要加长的那块长板也行。

第七个问题:

    如果要建战略能力,从哪几个要素入手?如果企业最需要建的是战略能力这一件事,从哪几个要素开始?从企业可接受的概念,结合理论的支持,我认为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战略能力建设要素。

1.人,找到明白人。

    此前在一个企业开展讨论,老板说,现在我们销售最弱。他们的销售分国内销售、国际销售。我跟负责国内销售的队伍聊完,发现他们其实是有想法的,有想法就好办了,接下来就可以谈怎么一步一步把销售能力建起来了。在与负责国际销售业务的人聊的时候,发现问题出在人不行,没有明白人,连面临的战场情况都说不清楚,信息也不完整,更别谈定策略了。

    人是一个企业战略能力中最核心的资源,没有人什么事都干不成。那就要人力资源部门去找到合适的干部,组织团队协作,这样就把人力资源引入到组织能力建设框架中来了。

2.文化。

    把人协作起来的是文化。文化包括一个组织里的价值观、做事风格、判断是非的标准等,但最初的种子是领导团队对未来的冲动、对未来的认知,这叫企业文化。文化从最早的时候就是团队协同的基础,创业团队如果不能把文化理顺并保持一致,这个团队就没有战斗力。企业初创时,团队成员文化一致的力量其实要大于机制驱动。

    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那时八路军缺乏信息交流系统,但当日本人的援军到了,孔杰、丁伟,甚至楚云飞(均为剧中人物。——编者注)在没有接到命令时,仍然选择拦截日本人和选择迅速去驻地支援,就是因为他们有统一的原则:见了日本军队就要打,不能让其从我方驻地通过。结果李云龙得以在一个点上发动了一场大的战役。这背后的协同系统一定是文化价值观。

    当大家有了统一的是非标准,对未来有了统一的期望,在这个基础上就能够预测团队伙伴的行为,从而能调整自己怎么干。顺带说一句:价值观能一致的人其实是稀缺的,所以一个企业不可能找到很多事业合伙人,极少数能成为靠价值约定的合伙人,大多数还是要靠利益连接、契约连接。

3.机制。

    因为有共同的文化假设才有机制,机制应该在文化之后。企业的基本机制一定要建立起来,其中有两个机制是最重要的:决策机制与利益分配。

    一个是决策机制。有些决策必须是某一个人定,谁了解情况谁定;但有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定的,因为信息不对称,所以必须把所有的信息都拿上来,再去平衡资源决策,这时的决策必须是集体定。

    所谓机制,必须跟有资源和信息的人共同去决策、判断,所以决策机制是一个机制里的核心,否则就没有协同。而所谓流程要解决的是:哪些点由谁单独决定,哪些点由大家集体来决定。比如华为的IBD流程,就是理顺里面的决策体系,解决一个事情从前端到后端的流程机制。另一个是利益分配,就是所谓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

4.方法。

    方法是事理的最高反映,方法比流程重要。什么叫方法?拿销售这件事情举例,如果想把大家组织起来,就要统一于一种方法。比如做医药生意时,导入了一个深度营销的方法,如果想把销售能力做出来,方法是什么呢?

    有一个队伍去搞定经销商,经销商是处理商务关系的,他们负责从生产商这里采购,然后再放进医院的药房,做好经销商工作,这叫销售。但这样并不能保证药品的销量,因为有可能把药放进医院的药房了,但医生对这个药品并不了解,这也不行。所以还要从终端上去做工作,让医生和患者接受你这个产品是最有效且安全的。认同你这个药厂的品牌,这叫市场,市场解决的是终端的拉力。

    还有,药品流向终端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怎么办?还要有服务体系。把销售能力建起来,要有一套建渠道、建市场、建服务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去分配人员、配置资源,等等,才有了流程。

    方法是流程的底层,先有方法才有流程的。大多数公司对方法的认知不够,就先搞一个流程出来,流程一下子就把复杂度提升了,结果就不知道哪里是重点。组织里面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就开始建流程、建制度,相当于公路的信号指挥系统,出口入口都还没有建起来,就开始放车进来,肯定会乱掉。

    方法一定是基于事理产生出来的浓缩。方法是最本质的,方法是事理的最高反映。比如华为的IBD背后其实是一个方法体系,是怎么管理研发这种创新行动的方法。研发本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就是要把不确定性纳入确定的状态去管理起来。

5.管理。管理是组织能力的一部分,如果不会管理,组织能力就出不来。

什么是管理?

    第一是分类。本质上来讲,一类事情就需要一类管理方法,组织成功的要素有很多种,企业的业务有很多类,老业务、新业务,toB的业务、toC的业务,等等,这些业务的复杂度特别高。管理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管法,比如研发过程的规律跟供应链的规律是不一样的。之所以说企业不能过度多元化,就是因为很难在各个业务领域里都具备管理能力。

    第二是迭代,或者叫动态调整的能力。因为定的目标有可能不合理,航道有可能发生变化,相关的组成要素都需要改变,重新组合,等等,这时候需要管理去完成这种动态调整。

    第三是协调。干部、文化、机制、方法的组合,背后要有一致性,当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一致性需要调整的时候,就需要靠管理来解决。管理职能是组织职能的一部分,这个想法来自德鲁克,德鲁克说“管理是企业的一个器官”,不能泛化,管理就是企业的一个器官,也是组织大厦的一部分。(本文完)


 
  • 上一篇: 企业需要具有增长型思维

  • 下一篇: 构建企业应变力,先改变五个错误观念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