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到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从一穷二白到蔚为大观,这45年注定是中国商业史上最独一无二的黄金时代。中国当代商业史上不能回避的一个人物,他叫牟其中,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民营企业家。
他身上裹挟着多个商业传奇:用火车将上千车皮的中国保温瓶和罐头运送到苏联,换来4架“图-154”飞机;要“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大西北变成江南的鱼米之乡;要开发满洲里,打造中美俄三大世界强国的发展焦点;要发射800颗卫星把地球包起来,比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提前20年。
他先后三次入狱,在人生壮年末期,遗憾错过中国融入全球大分工的关键经济浪潮。今年是牟其中出狱第6年,他的宏大想象仍在继续。他提出“万尾鲨鱼苗计划”,要将全世界的智慧大脑集中在一起,改变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方式。
这些想法,在今天并未太多人再当真,但在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航,正是他的宏大想象,砸开计划经济禁锢人们头脑的玻璃围墙,向中国市场经济浪潮投下第一颗石头。石头溅起的层层涟漪,已经影响了中国之后的40年,未来甚至会影响数百年。
1 破坏式创新:市场经济第一人
有些人天生力量巨大。“如果是对市场经济来说,他是先锋,如果是对已有的计划经济,他就是一个很有力量的破坏者。越是这些力量大的人,破坏性强的人,他就得进好几次监狱。”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如此评价牟其中。
1974年,牟其中写作《中国往何处去》万言书,提出中国的前途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牟其中随即被捕入狱。据他回忆,他当时一度以“反革命”罪被判死刑,万幸的是没有执行。
1980年2月13日,牟其中拿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此后,他先后辗转万县、重庆、烟台、海南等多个地区从事贸易,倒腾过万县藤编制品、上海“三五牌”座钟、天津海蜇皮、韩国冰箱等多种产品。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手中经营的公司也历经多次升级,从万县市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变为中德商店、中德实业开发总公司,最终发展为南德集团。此后20年,牟其中和他一手创办的南德集团,接连创下中国市场经济的多个“第一”。
日后蜚声中国商业界的“万通六君子”潘石屹、易小迪、冯仑、王功权、刘军和王启富,后四者都出身南德集团,曾是牟其中的老部下。
企业家的本质是什么?经济学家熊彼特对此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变动和发展。而这种创新,有时候甚至是破坏式的创造。
牟其中在他的商业实践中,将熊彼特的理论,应用到了极致。“政治上极度保守,经济上极度激进。”香港《明报》如此评价牟其中。其中最为精彩的是冰箱一战,牟其中也因此挣得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1984年,牟其中带上2000块钱跑到北京来,他发现,中国市场对冰箱极度渴求。想进口?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明令禁止进口国外冰箱,只允许进口散件机械来组装。怎么办?
牟其中在国家政策的缝隙中,创造性地寻找到一条可行道路:同一个文件,国家禁止进口冰箱,但鼓励进口冷冻机械。两者的区别是,360升以下就叫冰箱,360升以上就叫冷冻机械。
牟其中将这点看准了。他跑到韩国,找到一家制造商,量身定制了1万台361升的“冷冻机械”。这批冰箱拉回中国大受欢迎,1987年投放市场后,瞬间销售一空。牟其中也由此赚到人生中第一桶金,1500万元人民币。
牟其中的商业大冒险,让他在中国大地上声名日盛,也让久处在计划经济下的中国人意识到: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干!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点子”,可以直接带来数量让人无法想象的金钱!
2 “无中生有”的赚钱术:不靠魔术靠理论
赚钱难,成为首富更难。但牟其中却说:“他们怎么感觉那么难呢?我感觉(赚钱)没有很难”。牟其中的商业秘密,可以从他的经济理论中窥见一二。他认为,金融的本质,是跨时间的价值交换。他用一场“无中生有”的经济魔术,完成了对这一理论的直接证明。
90年代,牟其中用1000多个车皮的保温瓶内胆等中国轻工业用品,从苏联换回了4架图-154飞机,狂赚1.6亿元人民币。同时期中国普通职工一年的收入,只有2711元。单是这一笔交易利润,一个普通职工不吃不喝也得挣6万年。
而如此天量交易的背后,牟其中的个人出资只占零头,约等于无。牟其中是怎么做到的?
1989年,牟其中在前往北京的火车上听说,苏联准备出售图-154飞机,但找不到买主。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从欧美进口波音客机,一架需要2-3亿元人民币。而一架图-154飞机仅需5-6千万元,价格只有从欧美进口的五分之一。
市场嗅觉敏锐的牟其中,立刻意识到,这里面藏着巨大商机。牟其中多番探寻后打听到,四川航空公司刚成立一年,正准备购买一批大飞机,逐步替换掉运7、运12飞机。于是,牟其中找到川航,成功说服川航与自己签订购买协议,由他出面向苏联购买4架图-154飞机。
更精彩的技法正在上演。牟其中决定,不用钱“买”飞机,而是用中国市场上不甚值钱的轻工业日用品,向苏联“换”飞机。
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正面临解体危机。苏联市场上以飞机为代表的重工业品过剩,但各种轻工业日用品奇缺。牟其中算准了,对于当时的苏联,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果然,苏联人同意了。但购买跟苏联交换的日用品,也需要一大笔钱。钱从哪来?
川航不会掏钱,这是他们给你购买飞机资质的交换条件。银行贷款?没有抵押物,银行凭什么相信一个空口无凭的人,把钱借给你?
牟其中决定,向苏联人要钱。你一定觉得牟其中疯了。跟苏联人买飞机,还向苏联人要钱?但惊人的商业创举,正需要惊人的想象力。牟其中在合同中与苏联人约定,双方同时发货。当飞机从莫斯科机场起飞的同时,牟其中也装了满满一趟火车专列的日用品发往苏联。
飞机从苏联起飞,到中国降落,一共花费8个小时。而牟其中1000多个车皮的货,向苏联发了整整5年才发完。“当时中国到苏联一共就40趟货运专列,能给我们专门拨出一趟专列,就不得了了,俄罗斯(苏联)也看见了。我们按照合同竭尽全力执行。”牟其中说。
最先装车的,是北京昌平热水瓶厂生产的空瓶胆,因为足够便宜,同时体积足够大。装满一趟专列,只花了700万元。瓶胆的购买费用,由牟其中先自己掏钱。发货前,牟其中已经跟北京市工商银行谈好。等苏联飞机一到中国,牟其中以其中一架飞机向银行抵押贷款,贷出6000万元,解决了后续向苏联发货的所有成本。
牟其中将这一套商业打法,总结为“价值转化”理论。他认为,这是一套已被验证的商业方法论,不受社会变迁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任何人只要掌握,都能取得商业成功
其根本原理,来自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只要付出劳动了,就一定可能产生价值了。但为什么没有产生价值呢?因为总是差一点东西。“价值的形成,是无数个生产要素集合的结果。在生产要素集合的过程中,差一个的时候,我找这个东西。我找到了,差一点点,就成功了。”牟其中如此解释自己的商业方法论。
牟其中的商业创举,看似天马行空。但听他剖析思路,背后总有一整套环环相扣的战略思维。“马克思”、“中国”、“资本主义”……这些宏大词汇,是他嘴里最常蹦出的关键词。
他的这些举动,在今天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但这却是造就“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的最真实的精神动力。正是这样宏大的精神底色,画下中国市场经济第一笔浓墨重彩,开创了一个商业新时代。
3 一个人和时代的冲撞
牟其中最崇拜的人是邓小平。为了表达自己对小平同志的敬佩,牟其中在邓小平的生日,在家中召集了一帮人来祝寿。
这一举动在旁人看来有多异样?
其老部下、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的看法可作代表。“给邓小平做寿,是党内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也是极少数人的特权与恩荣。你一个劳改释放犯、小商人在家里大操大办、给邓小平做寿,纯粹为党添堵啊。”冯仑多年后仍不忘撰文提及此事。
但牟其中不在乎,他迫切需要表达出自己与邓小平的共鸣。“我深刻地理解邓小平说的,改革就是一场革命。”牟其中说。
1983年,牟其中顶着“投机倒把,买空卖空”的罪名再次入狱。这一次,他是幸运的,只在监狱里待了11个月。他的提前释放,既与个人努力争取有关,更大的原因则来自时代:1983年和1984年,胡耀邦和邓小平先后前往深圳特区视察,中央强调防止政治和经济上部分“极左”倾向,全国开展思想解放,继续改革开放不动摇。
提前出狱反映出的时代风向,加深了牟其中的信心。他所有经济上的宏伟想象和庞大计划,都源于同样的精神动力:找到中国面临的问题,用市场手段高效快速地解决它。
1990年代,牟其中提出“炸开喜马拉雅山”的惊天设想。他这样阐释背后的理由:中国的问题首先是农业问题,而农业问题首先是水的问题。如果在喜马拉雅山炸个洞,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进中国,不就能把整个大西北,变成江南的鱼米之乡吗?
冯小刚把这个故事作为段子,放进了电影《甲方乙方》。冯小刚当时还不甚出名,牟其中在资金吃紧的情况下,从美国自己吃饭的账户中,给他投资了36万美元。牟其中本来把这笔钱当成是私人情怀的顺水人情,却顺带打开了中国民营企业涉足艺术领域的大门。
牟其中的脑子里,都是跟中国有关的大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商人的分外之事,但牟其中不同意。“一个殖民地的国家,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突然要站起来,要强大起来,要在短短几十年内把我们几百年的遗憾弥补上来。本来是马拉松的事情,现在要用百米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所以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超常规的付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事情。”牟其中说。
研究完中国和国际地面局势,牟其中更进一步把目光放到了天上。他要突破地球,进军宇宙。1995年11月,南德集团投资的航向2号卫星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成功,经调试,199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但还没等卫星计划进行到一半,牟其中的资金链出了问题。
就在1996年8月,因国内传言牟其中的卫星项目虚假,牟其中被迫决定将其持有的航向卫星股权转让给了国际卫星组织。牟其中在卫星计划上的损失就高达2.5亿元人民币。其时,航向卫星已经成功出租并已逐年产生收益。“如果当时不把我们抓起来,卫星可能变成中国非常大的产业。”
牟其中说 在牟其中看来,他和南德集团的悲剧,是被不可预测的外力介入突然打落。但实际上,在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蕴藏着他所忽视的必然命运。
南德集团是中国第一批发展的民营企业,然而近20年过去,到了1999年,南德集团还没有成为大企业的样子:既没有核心优势业务作为支柱,也没有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护城河,依然四处出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种商业投机主义,让牟其中不得不做出很多冒险举动博取成功概率,最终遭遇资金链断裂的苦果。 这一次,命运没有再给予他奇迹和宽容。牟其中由于编造进口记录,被认定为信用证诈骗,判处无期徒刑。
但牟其中案无论是在法律界,还是在社会舆论场中一直争议不断。人们争议的核心,落脚在这起事件到底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牟其中坚称自己无罪。他在狱中曾有机会获准保外就医,但他拒绝了,称自己要清清白白地走出去。这起案件至今悬而未决,更破天荒迎来时隔19年的重审。
“这表现了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决心,案件推动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牟其中对媒体说。希望或许来得有些迟了。出狱时,他已从壮年企业家,变成了一个头发全白,身体清瘦的76岁老头。
从2000年到2016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阶段,也是牟其中人生中正值壮年的最后阶段。但这个曾经的中国首富,却因为被判入狱16年,缺席了大时代和人生中最为绚烂的一段时光。牟其中的想象是过于宏大,不可理喻的吗?还是他只是领先时代快了几步,不慎错失命运给他的证明机会?
牟其中的人生,就像是一场延续40年的商业艺术实验。人们叫他首富,又叫他首骗。现在,人们把他看成是一个应该放在博物馆里瞻仰的传奇,一个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
相对任正非、张瑞敏等企业家来说,牟其中算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更像是一个草莽商人。牟其中的意义在于,他向我们展示了商业世界里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一个人,如何在时代中,开创自己的一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改造世界,是最幸福的事情。”牟其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