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人才管理
到底是“专才”好,还是“全才”好?

[转贴自:人力资源    点击数:1088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10日]

   “全才”,顾名思义,就是“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做”的人;“专才”则相反,基本上是指那些“只会做一件事”“一招鲜吃遍天”的人。由此,人们也把前者称为“复合型人才”,后者称为“单一型人才”。

    现在问题来了:这两种人才,哪一种对企业更为有利?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废话吗?!企业当然喜欢“复合型人才”!你想啊,用一个人就能干两三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活儿,老板能省多少钱啊!还不止如此,用“全才”效率多高啊!一个人就可以搞定所有事,不用别人帮忙、配合。没有其他人插手,也便少了许多麻烦,避开了不少人际关系的摩擦,极大地节省了沟通成本。成本下来了,效率就上去了。所以说复合型人才越多越好,最好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全才”,都能“一个顶仨”。谁能做到这一点,谁便可以无敌于天下了!

    必须承认,从表面上看,这套逻辑似乎有一点道理,可是往深里想一想,却会发现有些地方不太对劲。不错,复合型人才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问题是:这样的人才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未必。理由很简单: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尽管在一定的阈值(临界值)范围内,效率可以做到最大化;但是一旦超过阈值,效率则会急速下降。

    举个例子。如果说一个“全才”一天做十件事,每件事可以做到满分十分;那么如果他每天需要做的事情达到十五件,每件事的得分很有可能会降到八分,假设他每天需要做的事情达到二十件的话,则每件事的得分很有可能会降到五分以下。这就是“效率递减”乃至“加速递减”的逻辑。

    在这里,“十件事”是这个“全才”做事的阈值(临界值)。在这个范围内,他的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化;超过了这个范围,他的效率则会急速降低。这还是以此人为货真价实的“全才”为前提做出的判断,如果这位爷是个“银样镴枪头”,是“注了水”的“全才”的话,那结果便更不用说了。可见,“全才”并非万能,让“全才”发光发热,一定要讲求分寸,懂得技巧。其中的一个分寸与技巧,就是确保企业中的“全才”与“专才”始终能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

    理由很简单:“专才”能够倾注全部精力于一件事之中,至少在理论上,有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的可能。最低限度,专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概率要远比全才大得多。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做到或接近做到极致,其最后的效率与质量将是极为惊人的。这是一种乘法效应:局部一点点的变化,就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专才”在企业中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表面上看,他们所提供的局部价值似乎并不明显,但是一旦汇聚出乘法效应,其最后的结果将是天壤之别。对于老板而言,这也是一笔明白账:雇佣“专才”虽说多花了两个钱,可最后挣到的钱更多,反之亦然。雇佣“全才”看似省下了两个钱,可是最后算算总账,其实并不能占到什么便宜。

    当然,无论是“专才”还是“全才”,都有一个工作负荷度的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亦即一定的阈值内),“全才”即便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可以同时把几件不同的事情做得很好,很有效率;反之,即便是“专才”,如果工作负荷度太低,闲暇时间一大把,也很有可能怠惰起来,给你磨洋工,反而伤害了效率。所以说,寻找到一个最佳负荷度极为重要。否则,你的“专才”也好,“全才”也罢,全会被瞬间废掉,没有了任何意义。

    那位又说了:我承认你说的有些道理,可是这个最佳负荷度,要如何寻找呢?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负荷度”这个东西,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弹性太大。

    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负荷度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负荷度也不一样。比如说,某位员工下午做事效率会很高,上午则不行;某位员工心情好时做事效率会很高,心情差时则不行等等。

第二,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在“工作最佳负荷度”的表现上,往往有着极大的差异。比如说,有些员工同时做五件事都可以做得很好,有些员工即便只做一件事也会疲于奔命。

第三,成长速度不同。

   “工作最佳负荷度”是一个可变指标。随着职场生涯的延伸,职场经验的积累,“负荷度”本身也会不停地改变。只不过,这一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有完全不同的体现方式。有些人极快,极明显,有些人不快,不明显。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如何才能判断、把握每一个员工不同的负荷度呢?

    我以为,搞定这件事没有什么妙招,只有一个笨办法,那就是不停地试错,寻找出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管理者与每个员工相处的时间长了,总会悟出点什么,总结出点什么:哪些人可以同时掌握好几种技能,而哪些人只能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哪些人做事容易受情绪影响,不容易从坏情绪中走出来,而哪些人做事容易投入进去,瞬间忘掉一切烦心事;甚至于哪些人上午情绪饱满,而下午容易抑郁,哪些人则完全相反……所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细节,都是我们管理者必须关注的事情,而且还是那种需要拿出巨大精力重点关注的事情。只有这样做,管理者才能为自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安排下属工作负荷的时候做到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部很久以前看过的美国电视剧集。那是一部很“神”的职场剧,里面有一位很“神”的老板。

    这位老板有一个本事:每天上午来到公司后,他会与所有员工一一见面,然后凭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决定哪些员工可以在公司上班,而哪些员工可以回家休息(享受带薪假)。他的理由是:公司只允许状态好、效率高的员工留下工作,其余员工可以回家休息或者出去逛街,等把状态调整好了再来上班。这样做表面上看好像有不小的损失,其实综合效率的提升给公司和老板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更为突出。

    不止如此,这位老板还有一个很“神”的地方:他可以一眼就看出某位员工需要一杯柠檬汁,而另一位员工则需要一块巧克力。而他会亲自把这两样东西送到员工手里,并立马看到他想要看到的画面:喝下柠檬汁,吃了巧克力的员工果然迅即“雄赳赳,气昂昂”起来,干劲百倍地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去。

    当然,艺术允许虚构,这部剧集里的情节未必都那么真实。不过,其基本逻辑却完全正确:第一,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做管理的人,必须同时掌握并灵活应对这样的共性和个性。第二,管理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许多东西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必须做到随机应变。

    当然,这不是说静态的负荷判断和负荷安排绝对不可以,毕竟管理需要一些静态的规则,否则一切便没了章法。我在这里只是想说,静态的东西作为一个参考、一个基础存在即可,切不可过于拘泥于静态,否则便会过于僵化。就拿那部美剧里的公司来说,我相信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也会有所谓“标准化”的工作负荷度安排模式,只是老板没有拘泥于此,而是在这方面做了极为灵活的处理,所以才会收到奇效。

    总之,“制度化管理”固然重要,却万万不可教条化、八股化。毕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完全用死的制度去管理活的人显然远远不够。在这方面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基本原则。所谓“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谓“话糙理不糙”。再说几句题外话。那部美剧里的桥段,让我想起许多中国公司的做法,不禁颇为感慨。

    恐怕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公司领导,当他们遇见情绪低落,工作状态不佳的员工时,一定会把这句口头禅搬出来:不要把家事和坏情绪带到公司里,这是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一种职业道德!真是有趣。这句话的逻辑似乎是这样的:人的情绪似乎可以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所左右!

    好吧。即便这样“高素养”的人真实存在,他们在职场中的占比又能达到多少呢?再者说,即便是这样“高素养”的人才,又是否真正能够每一次都维持得住这样的“高素养”呢?又或者,公司领导想强调的并不是“现实”,而是某种“理想”,某种“境界”。可是,即便如此,这样的“理想”与“境界”真的值得去追求吗?

    未必。

    每个人都会有家事,都会有情绪,此乃人之常情。对待这样的事情,显然“压制”或“无视”是自欺欺人,甚至适得其反,只有“理解”“疏导”“顺势而为”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乃至捷径。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四两拨千斤”,向来喜欢“最佳性价比”。什么办法阻力最小、成本最低,就用什么办法。这一条在管理学当中同样适用。最低限度,我们没有理由在中国人更擅长的领域里输给美国人。


 
  • 上一篇: 如何识别、留住高潜力人才

  • 下一篇: 如何管理高智商群体?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