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创造更佳发展环境
新华08网杭州2月1日电(记者商意盈 黄深钢 章苒)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给浙江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在1月30日召开的浙江民营经济大会上,浙江省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着力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计划通过制度创新、机制改革、服务创新来为民营企业创造国内数一数二的创业“生态环境”。
——浙江民营经济面临困境引发政府思索
去年以来,浙江经济增速回落。一方面因为宏观调控的力度有所加强,信贷规模和资金供应减少,加上各种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浙江经济外向度很高,去年国际大环境需求疲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不断受阻,直接影响到浙江的外贸。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浙江省预计GDP达32000亿元左右,增长约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2和1.2个百分点。1至11月实现利润2738.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19.7和8.5个百分点。浙江前三季度出口16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在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上,浙江虽然有144家民营企业入围,连续第13年居全国省区首位,但入围的企业数量近年来持续下降,从2006年的203家下降到2011年的144家,每年递减约为10家。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这些年来,浙商已经成为兄弟省市的“香饽饽”,为当地经济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从省内看,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和税收的占比在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条是有关部门服务不够、支持不够。
“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的行政制度改革有没有到位,审批的环节是不是太多,审批的时间是不是太长?我们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够不够大,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服务够不够细致,门会不会难进,脸会不会难看?”赵洪祝说。
——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创造更佳“生态环境”
为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商务环境,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建设情况,研究提出促进发展环境改善的建议和工作举措,浙江省级机关发起了“改善发展环境”百组调研活动。由省政府部门组成上百个调研组,局领导带队,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重点调研,努力巩固和发展鼓励创业创新、推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外,浙江在去年召开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并时隔8年再次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重大举措。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出台实施了一批支持浙商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省属企业、外企开展战略合作,努力寻求民营经济实体的战略发展。
据了解,去年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以后,浙江各个地区的工商部门都派员到全国各地浙商集聚区,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的环境,把浙江的温暖送到投资地,把家乡与外乡的脉络打通。同时根据浙江不同的区域特色,特别定制了海洋经济起步的工商配套政策、山区经济的工商政策等服务。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工商部门要摒弃被动的受人催促的服务方式,树立“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服务理念,把服务软环境变成资源。“如果我们把民营企业看做监管客体,那么结论就是我'管’你;如果意识到民营企业首先是发展主体,那么结论就是我'为’你。”郑宇民说。
为了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浙江将在今年设立专项创新强省基金10亿元。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在会议上承诺,这笔钱将作为政策引导,专门用来扶持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财政部门也将深化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增强对高科技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支持。
赵洪祝表示,他愿担当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坚强后盾”。“对于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问题,企业可以向政府部门反映。如果还是行不通,可以直接找我。”他说。
夏宝龙说,浙江省民营企业是全省经济工作、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于浙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浙江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社会环境,优化服务,合力共同推进浙江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和大提升。
——企业家坚守实业、主业渡难关
在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下,浙江的民营经济如何在逆境中突围,民营企业怎样转型升级?出席此次民营经济大会的多位浙江民营企业家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浙江已经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浙江民营企业就是在困难中生存发展起来的,即使当前经济严峻,但浙江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一定会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浙江的民营企业就是在困难中走过来的。没有困难不会成为大企业,面对困难不迎难而上不是一个企业家。全球严峻形势的挑战恰恰是浙江实现大发展的一个机会,只要我们坚持主业、坚持实业,浙江的民营经济就能走在全国前列、全世界前列。”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董事长邱继宝说。
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民营经济应该要回归实体经济。毕竟虚拟经济是分配财富,实体经济则是创造财富的。“如果大家都不创造财富,都是分配财富,肯定会出大问题。即使现在做实体经济税费高一点,难度大一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他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本次民营经济大会签约项目33个,其中占投资比例前三位的分别是产业升级类投资项目14个、占比42%,浙商回归投资项目9个、占比27%,海洋类投资5个、占比15%。其中,浙江东南网架集团与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签署的年产50万吨新型建筑膜材料制造项目、万丰奥特控股集团与新昌县政府签署的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投资都超过50亿元,且无一例外都是产业升级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