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首页新闻二
中关村人才20条政策发布 多项为全国率先提出

[转贴自:创新创业中关村    点击数:2781    更新时间:2018年03月01日]

     近日,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等5家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新举措,多项为全国率先提出。

     想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内容?先看一段视频吧:

    《若干措施》共提出了20条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

     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进得来”问题,涉及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便捷出入境以及长期居留许可等。政策是对2016年公安部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出入境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将让外籍人才更方便地往来与居住生活,更加便捷地迁移。

      二是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方面,提出了6条政策。

      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留得下”问题,在外籍人才担任法人、承担科技项目以及提名政府奖项资格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同时在“海聚工程”、海外人才聘任、企业博士后培养等方面开展试点探索。政策进一步开放了外籍人才引进使用的相关领域,便利更多外籍高层次人才深度参与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三是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方面,提出了4条政策。

     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干得好”问题,主要是通过营造更加开放高效的引才用才环境,加强中关村区域国际人才的交流合作。政策主要是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从全球引才聚才,推动形成良好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四是在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

     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融得进”问题,包括外籍人才住宿简化登记、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和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等。政策将为外籍人才更快实现社会融入,安心发展提供保障。

     今天,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领导联合对政策进行解读。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世新表示,出台《若干措施》,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关村开展新一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以政策红利激发人才活力,努力将中关村打造成发展环境优良、人才迁移便捷、高端智力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人才国际化发展“软口岸”,进一步提高北京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全国“千人计划”等海外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资源所在,优势所在,就是责任所在。过去,中关村不断开展政策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多项政策复制推广全国。现在,面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国际化人才需求,面对全球开放创新大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需要中关村发挥“排头兵”作用,探索实施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举措,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增强在全球开发和配置人才智力资源的能力,推动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若干措施》是中关村示范区继续发挥“试验田”、“排头兵”作用的又一次重要创新举措,共提出了20条政策,多项均为全国率先提出,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

向民企问需问计问难

      为了密切税企沟通,听取民营企业的涉税诉求,解决实际问题,今天上午,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联联合召开民营企业恳谈交流会,与民营企业代表共聚一堂话税收,共谋良策促发展。中东集团、神华集团、吉春制药、通化东宝、金塔实业等15家省内知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国地税相关处室负责人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一一解答。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部门多次上门服务,进行相关税收优惠的政策辅导,我们公司一年在技术服务费方面就享受了2800万元的税款抵扣。”神华集团董事长李彦群说。各位民营企业代表还围绕完善税收政策、落实税收协定、强化税收宣传、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省国税局有关负责人对我省民营企业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对国地税在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将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进一步丰富合作内容、进一步增强合作成效。省地税局有关领导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和实效导向,继续在税收方面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据统计,201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651.5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1.4%,比上年增长8.3%。在税收方面,2016年,全省民营企业实现税收756亿元,在全省国、地税税收总收入中占比40%,对整体税源结构和税收规模有着重要影响,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十分突出。

常修泽:谈新阶段的“破垄”与民营经济发展

  人民论坛:常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到人民论坛视频演播室。作为首批入驻人民论坛学习型客户端的重要专家,您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首家移动平台有哪些期待,能否寄语客户端?

  作为一个学习型学术平台,“人民论坛”这个名字非常好,取意深刻。既然是人民论坛,我认为,就应多多发出人民的声音,成为人民的喉舌。我希望人民论坛客户端,能够通过帮助读者学习、探索治国理政的科学规律,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事业办得更好,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人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广大非公经济人士中激起强烈反响。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将如何指导未来我国经济发展?

  习近平同志3月4日发表了这个讲话,值得关注。我是3月4日夜里从国外回到北京的 ,回来第二天就从《人民日报》看到了这篇讲话的消息报道。过了四天以后(3月9日),《人民日报》的要闻第二版刊发了这篇讲话的全文,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等等,但这里重点讲的是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篇讲话的主题词是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或者叫做非公经济的发展。

  这篇讲话释放了三个比较明显的信号:

  第一: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没有变,即表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发展。

  第二个更明显的信号:试图给民营企业界的朋友们吃“定心丸”,因为他们现在思想上有些波动,有些心神不定。正因为他们心神不是很定,所以应及时给他们吃定心丸。这是最重要的信号。

  第三:明确提出了要树立新型政商关系,既亲又清,带有某种制度性的安排。

  接下来我们把这三个重要的信号进行分析:

  第一个信号: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与我们改革开放37年以来,我们中国的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所形成的新格局有关。我国现有的经济格局与37年前改革开放伊始已经大不一样。

  根据我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可从以下5个指标来进行观察:

  第一,从企业的个数来说,按国家工商部门法人单位统计,国有企业15万家,民营企业1253万家(不包括个体户)。当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多,规模小些,而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块头大”,但是,现在民企也有“块头大”的,像华为、吉利等等。

  第二,从工业增加值来说,根据我搜集的现有资料推算,国有企业创造大体占百分之二十五,民营企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五。打个比方,整个国家工业“大厦”是四根柱子的话,民营经济占其三,国有企业占其一。

  第三,从GDP的比重来说,我一直搜集这个资料,想搞清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GDP的比重,但是,在统计年鉴上未找到相关数据。这次,很有幸,看到《人民日报》2016年3月13日第一版头条新闻报道,有个数据说“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百分之六十”。 “超过百分之六十”是什么概念?去年(2015年)整个中国(指大陆部分,不含港澳台)国内生产总值67。7万亿元,“超过百分之六十”,就是超过40万亿元。这是民营经济创造的新价值(不包括旧价值的转移)。

  第四,从税收比重来说,非公经济税收超过百分之五十,国有经济不到百分之五十。

  第五,从就业比重来说,更为可观。民营企业吸纳新增就业人口达到百分之九十。去年(2015年)整个国家新增就业人口(包括大学生,其他青年人)1312万人。“达到百分之九十”是什么概念?即是超过1180万人。

  将这些数据归纳起来,进行一个大格局的全面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经过37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它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税收、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力量,尤其是在解决就业方面,更是功不可没。由此,可归纳5句话:1,民营经济(同国有经济一样)是我国稳定经济的基础;2,民营经济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3,民营经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4,民营经济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5,民营经济是促进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三个没有变”,第一个没有变,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这就意味着继续承认和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轻视民营经济发展)。第二个没有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第三个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几年前,我写了一部《包容性改革论》,书中明确提出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来“包容国有和民营”,提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我们共和国的“亲儿子”。在我看来,两个“亲儿子”都向国家纳税,都安排就业和创造社会财富。所以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原则。

  习近平这里有一句话讲得好,“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

  第二个信号:让广大民营企业吃“定心丸”。

  从社会的现实来说,近期忽视甚至否定民营经济作用的社会思潮比较突出。

  一则,去年,关于国有经济是党和国家经济基础的宣传力度较大,随之而来一些顾虑:民营经济是不是也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呢?媒体少有这方面的声音,民营经济的朋友产生疑虑。

  二则,在实践中我们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吸引民资进入国企,民营经济的朋友们便会想“是不是要把我吃掉啊”?

  三则,随着八项规定的出台,一些政府的官员疏远民营企业家,但与国有企业保持着正常来往,民营企业的朋友感到,这是不是新的歧视啊?

  总之,民营企业的朋友们最近思想上出现了波动,他们感受到“不托底”,对未来一些不确定性。正是针对他们的心神不定,所以给他们吃“定心丸”,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原则。

  第三个信号:树立新型政商关系,既亲又清。我后面具体讲。

  人民论坛:我们注意到,您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结构性破垄论,您能否结合目前中国经济实际情况详细讲讲?

  破垄,就是破除垄断,规范文件语叫垄断性行业改革,这个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转型时期,“垄断”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既有人类共同的问题,也有中国特殊的问题。我把它划为三大类别、六种情况:

  (一)垄断的三种类型(理论意义上的)

  1。 “自然垄断”。三个要点:(1) 以网络供应系统的存在为基础;(2)巨额固定资本投入及其沉淀性;(3 )相应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2。“法定垄断”或“行政垄断”。突出特点是政府为行为主体,或由政府凭借限制竞争的法令、政策,或者直接利用权力导致的垄断。

  3。“经济性垄断”。三个要点:(1) 具有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技术集中等经济优势;(2) 企业凭借其优势单独或合谋;(3) 在生产经营和服务领域限制、排斥或控制竞争。

  (二) 垄断的六种情况以上三类只是理论的概括,实际情况比之要复杂得多,至少有六种情况:

  1、真正的自然垄断:在技术创新、市场扩大和金融创新的新形势下,某些由于技术经济的特征决定了其仍然具有自然垄断的情形。如以网络供应系统为特征的电网、航空网、铁路网、基础电信网等。

  2、假的或过去是真的但现在“变异”了的自然垄断:所谓“假的”,是指误以为属于自然垄断,而实际本身属于竞争领域或竞争环节的情况,如发电、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等;所谓过去是真的但现在“变异”了的,是指随着技术创新、市场容量扩大和金融创新的出现,某些原来被认为具有自然垄断的业务或环节,其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被逐渐克服,成为能够引入竞争的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或环节,可称为已经发生“变异”了的自然垄断。

  3、法定垄断:增强效率的法定垄断,其典型情况是政府为使外部经济内在化而授予企业和个人特定的垄断权(如国家法定的烟草专营等)。

  4、滥用行政权力垄断:实际是损害效率的行政性垄断,即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合法竞争。在中国这样一个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转型时期,这种滥用行政权力的垄断比较严重,也最为人们所诟病。

  5、经济性垄断Ⅰ:指产业的适度集中:

  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集中逐渐趋于经济性垄断的过程。在这里,我之所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是想强调在竞争的过程中产业的适度集中。

  6、经济性垄断Ⅱ:指厂商限制竞争的垄断:固然在产业集中基础上形成;但实质在于,企业凭借其优势单独或合谋,以种种行为在生产经营和服务领域限制、排斥或控制竞争。限制竞争的种种行为,都可视为经济性垄断Ⅱ。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典意义上的垄断,多指此类型(也称“厂商垄断”或“行为垄断”)。

  之所以划分出经济性垄断Ⅰ和经济性垄断Ⅱ,是想把“竞争基础上产业集中”和“厂商合谋限制竞争”区别开来。

  (三)“结构性破垄”方略:“三不破”“三破”

  2013年,我写了一个研究报告,叫做“结构性破垄”。下一步我们需要在“结构性”三个字上做文章,有三个不破,三种必须破。具体来说:

  “三不破”:

  1、对真正的自然垄断性环节,可暂时不破垄,但要实行一定范围的“争夺市场的竞争方式(competition for the market )”,如特许经营权竞争等;

  2、对法令性的垄断(如烟草),可不破垄;

  3、对竞争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中,不应破垄,还应进一步加强,以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破”:

  1、对过时的、假冒的所谓“自然垄断”和垄断性行业中的竞争环节,要坚决破垄。

  2、对不合理的行政垄断(存在不少),要坚决打破垄断和开展反垄断斗争。

  3、对阻碍和限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如价格操纵和厂商串谋、垂直约束和纵向一体化、掠夺性定价和搭配销售)等,应坚决打破垄断和开展反垄断斗争。

  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当前我们在“三个破”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人民论坛:在实施“三不破”“三破”这个过程中,您认为遇到了哪些主要难题?

  1。政企关系错综复杂。破垄虽然针对的是垄断性企业和垄断行为,但它的背后有既得利益集团在支撑、在掣肘,所以克服起来有一定难度。

  2。 国有经济在垄断性行业中占较大比重,民营经济虽有进入,但比重很小。

  3。  有些部门监管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现在反垄断的力度仍然不够。

  人民论坛:您认为在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过程中,垄断行业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何在?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有两个时间跨度,一个是2016年,另一个是未来五年,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怎么做。对于十三五期间涉及的垄断改革,五大领域的价格机制改革值得关注。第一个是电力;第二个是电讯;第三个是是交通(飞机、航空、铁路、港口);第四个是石油;第五个是天然气。

  我认为下一步是要以这五个领域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来推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我建议民营企业的朋友们多注重这些个行业的动作,这个应该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

  那么这些行业现在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我做了一个研究。从现在我掌握的情况来看,它们差异性比较大,我现在能拿到的是2014年的完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根据民营资本进入的比重,得到以下结论: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2%);航空运输业(4。5%);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4%);城市公共交通业(2。3%);铁路运输业(2。2%)(现在“铁老大”的局面仍没有变化)。

  以2014年这组数据作为一个参照,可以发现民营资本在我国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比重总体来说并不是非常理想。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要补短板,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也要补短板,这就是突破口。

  人民论坛:民营企业应怎样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争取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

  破垄需要两方面共同努力。国有企业的朋友担负着不可或缺的责任,需要责无旁贷地去破垄;民营企业的朋友要认清形势,也要主动地去参与垄断行业的改革,那么,民营经济朋友该怎么做呢?

  1。抓住国家放开市场准入这个机会,积极投身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既然国家有这个思路,那么民营就应该积极加入参与这场变革。根据我之前看到的2014年相关数据,民营资本虽然有进入,但是总体来讲并不乐观。习近平提到过“三个门”,即玻璃门(有政策文件却无法进入)、弹簧门(进了门又弹回来)、旋转门(进去转了一圈又出来),这是当前进入垄断行业的“三个门”。因此我们需要硬着头皮顶着压力进入,不管如何阻挠,该进的也要进。虽然既得利益集团阻碍着改革力量的进入,但是不能退缩,不能遇到困难就止步,需要迎难而上,这是一场与既得利益集团的博弈。

  2。要认清宏观经济的形势,要有创新性的举措。中国现在很复杂,供给这方面既存在过剩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创新型供给不足。钢铁、水泥、煤炭等过剩,目前如果再追这个风的话就会进入陷阱。但是新经济形态火爆(互联网+),呈现出新业态新模式,因此民营企业的朋友们应该认清形势,趋利避害,对于传统的、过剩的行业就不必再去,要瞄准新的业态和创新性的行道。

  3。经营上要调整思路。除了传统的产品以外,要在服务业上下功夫,服务市场是中国将来最大的市场空间。另外除了提供产品服务以外也要学会资本运营,包括寻求自己的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新三板市场),要学会资本运作,这里有很大的空间,要打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

  除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社会也需要配合,给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家给予一些政策进行帮助,在这里有几个问题亟需解决。

  1.市场准入国家政府必须放开,政策必须放宽,要打开门。在这里需要遵循“两个凡是”原则: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这叫国民待遇。“两个凡是”的要害是消除隐性的壁垒,目的在于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扩大投资力量。

  2.实行两平一同 1)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使用上应是平等的,无论是土地,还是资金、劳动力。

  2)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大家竞争的环境应该是一样的 3)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不管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国有经济的产权必须保护,不能让国有资本流失,但同样民营资本也要受到同样待遇,不能使民营资本被侵吞,目前这里的问题比较严重。要加强对民营资本的保护,长时间侵占民营资源,民营企业便会产生顾虑,就会有“不想和你玩了”的想法。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3.妥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银行资产结构图(2013年)显示,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占主体地位,执行中偏于国企,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这个问题迄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我们要发展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发展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与工商企业对口,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4.政府要改革自身管理体制,特别是改革审批制。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中,繁琐的审批制度仍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政府需要改善自身管理体制,亟需进行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另外政府应支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人民论坛:习近平近日首次用“亲”“清”两个字阐述新型政商关系,在您看来,新型政商关系“新”在哪儿?

  政商关系的“政”代表政府、党政 ,“商”代表企业界、企业家。政商关系过去在我国不是很正常,这两者之间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从政府的官员方面说,有一部分腐败分子和企业建立扭曲的关系,政商勾结,以权谋私;从企业家方面来说,看到腐败链条,不是想办法去正确的处理,而是去投靠,知道政府官员喜欢这一口,就拿钱和官员一起玩。官员用权力换金钱,企业家用金钱依仗权力,给自己再谋更多资本。权和钱成了交易,很丑陋、很腐朽,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不改的话,官员将会越来越腐败,企业家会变成奸商、做出犯法的行为,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因此要重新定义政商关系。

  新型的政商关系要求政府官员全心全意地放下身段去为企业服务;站在企业的角度,要正确看待政府的权力,而不是无原则的吹捧。两者的关系是共同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政商之间站在一个纯洁的高度,划清界限,清清白白,清清爽爽,不能不分彼此,权是权、钱是钱,不能相互勾结,不能逾越这个底线。政府和企业的都不能跨越这个底线,底线就是按照规矩、按照国法来办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清清白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工作,清就是清白,中国目前腐败情况比较严重,而新型政商关系不再是过去的腐败的政商关系,这是一个福音。

  人民论坛:今年,我们第二届中国自主品牌高峰论坛即将召开,目前正在调研阶段,想请问您,我们发扬“工匠精神”,加快“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品牌做强自身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我去年参加了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首届自主品牌峰会,并作了发言,印象深刻。

  我们中国自主品牌要进一步走出去,必须要认清我们现在的处境。我们在品牌竞争上缺乏优势,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真正的自主品牌名列前茅的并不多,认清这个处境后我们就要奋起直追。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有个新词就是“工匠精神”,我们国家缺乏这个精神。德国的工匠精神比较突出、精细,日本的产品也渗透着工匠精神。中国人民跋山涉水去日本买马桶盖,去国外买电器,这些值得我们反思。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工匠精神”,为我国的自主品牌奠定了一个最基础的、最实在的支撑。要创新,就要有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为其支撑。创新包括思想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品牌背后的深层东西就是文化创新和思想创新。在《人本型结构论》这本书中,我讲到创新的最深刻根源是“人的心灵的放飞”。我去台湾考察了10次,深受启发。台湾的法蓝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鼓励年轻设计人员大胆去想、去创新,在法蓝瓷表面设计各种图案,法蓝瓷的价值迅速上升,成为一个高端产品。好的品牌要有好的创造力,要让创新者心灵放飞,要打开思想,不要让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你,要做到心灵的放飞。

创业创新路上,让更多人有赢的机会

  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如何向中高端迈进,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要发挥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智慧。如何调动起“人”这一最基本生产力的积极性,这将是市场为政府提出的另一种考题。

  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来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这种减法,就是实质性的简政放权;这种乘法,就是要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创业创新这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来说,这是吹送出改革所带来的清新之风。

  6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某种意义上,政府又一次校准了市场对于人才资源最基本的配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本来就是一场“高手在民间”的盛宴。政府在其中,一定是要起到服务者的作用。它所要做的,就是让市场和人才之间来一次亲密接触,从而用对等的方式,来创造出财富的最大化。

  政府简政放权是为了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在遵守法律和尊重市场竞争秩序的前提下,创业创新应当轻装上阵。

  中国政府的简政放权一路走来,通过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加上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态度,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和“草根”创业的热情,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空间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户籍限制导致的当地资源“肥水不流外人田”,创业帮扶先看学历的懒政思维,却还客观存在。当学历、户籍等因素成为关卡障碍,这些原本并非“硬骨头”的拦路虎,也会压制市场活力。

  去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倡导:“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创业者有了更大的舞台。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等诸多新兴产业融合概念中,创业创新也必然需要多种元素的融合。降低门槛,释放愿景,让更多人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让更多人能有赢的机会,也就能让更多的梦想照进现实。

政策“及时雨”如何落入小微企业?

      一季度经济数据前脚公布,央行随后降准,此次降准的力度之大,远超市场预期。面临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央行出手日趋频繁,货币政策运用更加灵活。可如何让“及时雨”真正成为金融“活水”,浇灌饥渴的小微企业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一季度经济数据前脚公布,央行随后降准,此次降准的力度之大,远超市场预期。面临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央行出手日趋频繁,货币政策运用更加灵活。可如何让“及时雨”真正成为金融“活水”,浇灌饥渴的小微企业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

  企业“贷款难” 银行“难贷款”

  首季经济的一系列数据不尽如人意: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

  经济疲软也反映到了小微企业生存现状上。汇付—西财的“中国小微企业指数”数据显示,一季度盈利的小微企业只有46.3%,创去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亏损的小微企业比例从去年二季度的9.5%上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23.3%。

  与此同时,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高居不下。2015年3月末,企业融资成本为6.8%。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认为,“尽管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央行两次降息,但考虑到PPI自一季度下降幅度较大,为-406%,扣除价格因素,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仍然较高。”

  企业不好过,银行业也过不好。去年年报显示,几乎所有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在上升,其中不少来自于县域贷款和小微贷款。年报显示,工行2014年公司类不良贷款率1.21%,主要是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导致贷款违约;农行2014年县域金融业务不良贷款率1.82%,高于其平均贷款不良率。

  “现在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现象并存。”华夏银行发展研究战略室负责人杨驰说,目前“三农”和小微领域风险高、效益低,纯粹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考虑,银行很难将“三农”和小微作为贷款领域的首选。

  银行俯下身子政策才能落地

  “现在很多贷款是借给小微企业的名义给了大中型企业,单笔额度千万元以上,是给小微企业的吗?这次释放这么多资金,小微企业到底能分得多少?”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说。

  “政策频出但企业反馈的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政策落地才是关键。”赵庆明说,小微企业风险明显高于大企业,银行“嫌贫爱富”情有可原。但当下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总量和广泛的就业机会。服务这样一批具有巨大潜力的客户群体,是金融切合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小微企业融资本身有其特点和规律,银行做得好也可以很赚钱。关键是银行机构要俯下身子,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做到信贷资源的精准投放。”

  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表示,“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深化,大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将不断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融资依赖降低,小微战略是顺应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未来小微业务的拼抢将更为激烈。”

  在商业银行努力拓展服务领域的同时,专家认为,还要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通过再贷款、财政资金注资等方式注入低成本资金定向支持小微企业。

  “在中小企业发育不健全,竞争力较弱情况下,仅靠金融政策引导很难奏效。要发挥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减税让利,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中小企业也应该瞄准好的产业方向,积极进行转型升级。

小微企业能享受哪些税费优惠?

      近年来,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关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外,国务院,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也陆续下发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涉税文件,现梳理如下。

  增值税、营业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1号),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

  印花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股票有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4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4]78号)规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自2014年6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买卖、继承、赠与股票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依书立时实际成交金额,由出让方按1‰的税率计算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进(出)口税收

  对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对其在2015年12月31日前,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国内产品性能尚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7号)等,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可税前扣除;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可税前扣除;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48号)明确,个人持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基金(费)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财税〔2014〕122号)、《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船舶港务费等三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复函》(财办税〔2015〕14号)等,明确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发票工本费、政府性基金、船舶港务费等。

 

小微企业:除了减税还要降费

     面对中国经济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政府用上了被总理称之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工具:对小型微利企业进一步减税降费

  法治周末记者蒲晓磊

  中国经济正在失去几年前熟悉的速度。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不仅显著低于去年7.4%的增速,而且1.3%的环比增速也创出有数据以来新低。而即便是去年7.4%的增长速度,就已经是1990年(3.8%)以来最低全年增速。

  面对中国经济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政府用上了被总理称之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工具:对小型微利企业进一步减税降费。

  “通过减税降费,政府将决策的主动权交由市场。让企业的钱留在市场,政府的钱变少,企业将多出来的资金用于新增就业、进行技术创新等,从而激发经济活力。”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除了继续“减税”,还要主动“降费”。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可以继续提高小微企业减税的上限,还要找出社会强烈反映的“税负重”的诉求的真正成因。

  “目前我国的宏观税负在国际上来说处于中等水平,却出现了‘税不重’而‘负担重’的现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收入秩序的混乱。因此,只有将目光锁定在清理、整顿费与基金上面,才能在当前经济下行、政府收入下降、税制改革的背景下,找到为社会减负、释放经济社会活力的可行之路。”冯俏彬如此分析。

  5月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深入推进收费清理改革,加快取缔和停止执行没有依据、越权设立或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收费基金,公布全国性、中央部门和单位及省级收费目录清单。”

  小微企业面临“一穷三弱”

  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刘宝柱表示,小微企业在税收上的概念和其他部门略有不同,主要通过三个标准来判断:一是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二是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三是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之所以对小微企业进行减税降费,是基于“很重要”与“有困难”两个原因。

  一方面,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分析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

  小微企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也极为重要。国务院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同时给予了“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一年社保补贴”等优惠措施。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整体经营持续下行,给整个经济带来了压力。

  日前,由汇付天下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汇付-西财中国小微企业指数”201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整体经营持续下行,全国有39.3%的小微企业营业额较去年四季度减少,全国盈利小微企业的比例跌至46.3%。在去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发布的《小微企业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间的小微企业净利润表现比较平淡。63.7%的受访企业表示支出增加,小微企业净利润持平或下滑比例由上一年的57.7%上升到62.5%。

  “小微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力量、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却面临着严重的‘一穷三弱’的问题。”商务部研究院产业研究员沈云昌对法治周末记者指出。“一穷三弱”指的是:一穷:小微企业的创业者,绝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即使是很多有专利或新技术的创业者,获得天使投资的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都非常有限,整体属于“穷企”。三弱: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创业者都经营管理弱、市场开拓弱、融资能力弱,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小微企业“死亡”,很多有新技术、新发明、新模式的小微企业,往往因为不懂股权配置、不懂经营管理、不懂市场营销,最后都消亡了,小微企业的“死亡率”较高。


 
  • 上一篇: 经济日报:营商环境中容不得“沼泽地”

  • 下一篇: 降低创业创新成本 增强小微企业发展动力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