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一直提出很多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人类没有答案。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自我提问,不断自我回答的历程。”——林永青
“人类永生”模式的讨论,从2017年开始,突然成为了大众媒体的话题。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肯定已经是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苦的“硬科学”研究之后的副产品。今天,对于这个“永生”议题,你可以反对,你可以另辟新径,但你无法忽视!
人类永生的解决方案,目前有两大类主流方向,一类是数字科技的解决方案,一类是生物基因的解决方案。前者是通过“上传”人类意识,到一个永久数字记忆体来实现“永生”,后者是通过再造人类基因,来“拒绝衰老”。两种方案,各有优劣。
其一,我们认为,前者的速度要快得多、更易控制、也更易于被“今天的人类伦理”所接受——我们认为,“伦理”,也即将成为一个假问题、或者将“降维”成为次一级的问题——退一步讲,如果“伦理”问题没有终结,那么谁来决定“伦理”的“正确性”?政府吗?哪一国政府更合适?还是全体地球人投票?
其二,我们坚信,两个方向最终将要融合;但是,还有一个谁为主导的问题。我们认为,数字科技的这一维度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今天世界最领先的基因科学家都在借助人工智能来实现其产品的先进性,来作为主导的。比如,“人类基因组之父”、“人造生命之父”Craig Venter等人,正在从事的长生基因探索研究。
当各个国家为了“可怜”的一点点贸易战“是非利益”,因各种“政治正确”而争论不休的时候,却忘记了更为至关重要的人类议题。
“2045倡议”(2045 Initiative),是由一个由俄罗斯人提出的“人类未来计划”。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在生命延伸领域开发研究网络和研究人才的社区。它由俄罗斯企业家Dmitry Itskov于2011年2月成立。
由俄罗斯专家参与神经接口,机器人,人工器官和系统领域的最前沿研究——另可参考下面的一个由美国军方提出的《2016-2045新技术趋势方案》。那么,中国方案在哪里?
只提问一句,如果我们到了本世纪中期,还“认为”要坚持“民族主义”,那就共同努力,让世界也看到具有真正前瞻性的“中国方案”!——但是,真正的思考者必须发问,各种方案之中,“正确的前瞻性”是什么?标准是什么?谁的标准?乃至追问,目标是什么?谁的目标?
另一维度:人类肯定是先有了“永生”的观念,才会不断追求用以支撑和实现这一观念的“知识”。人们通常认为,“观念是主观的,而知识是客观的”。真是这样吗?——你用的是苹果手机还是安卓手机?显而易见,系统不同,获利的主体自然不同。
1924年,德国社会学家M.舍勒在《知识社会学的尝试》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知识社会学”的学科名称。舍勒有句名言,至今只有极少数人关注,他说,“所有的知识都是意识形态”。
还有一个例子,假设中的“锗谷”。当年在美国德州也发现了一种半导体材料“锗”,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锗”就紧挨在“硅”的下方,所以相关的半导体材料特性非常接近。因为一些“偶然性”的原因,“硅”材料更快地成为了当时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元素,然后是电脑产业、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然后是“硅谷”的蓬勃兴起......然而,从知识论看,“条条道路通罗马”,今天的世界的创新中心,完全有可能是德州的“锗谷”而非加州的“硅谷”。
与未来谁将主导你的“永生系统”相比,“你在使用哪家公司的手机”,还算是个问题吗?如果“人类永生”的计划能够提早一百年实现,那么活到今天的德国人舍勒,是否已经为了市场上流行的“永生系统”,一是“美国造”、一是“俄国造”而纠结了很多年了呢?又假设,美国人或俄国人会对其它国家的用户,额外征税吗?——从今天的商业逻辑、政经逻辑延伸开来,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也有例外:在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典礼上,最后出场的英国科学家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他进行了钢琴表演。他是今天所有地球人都在使用的万维网(WWW)的发明人。因为“发明万维网、第一个浏览器和使万维网得以扩展的基本协议和算法”,他获得2016年度的图灵奖。200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他颁发了大英帝国司令勋章。2009年,他还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他还通过一台NeXT计算机,在Twitter上发表消息说:“这是给所有人的”,体育馆内的LCD光管随即显示出文字来。全场欢呼、全世界欢呼!
我们有理由乐观地相信,这种“例外”将越来越多。比如,比尔-盖茨带领一众美国最富有企业家,将所有财富“裸捐”用于公益事业,“以解决当前困扰人类的一些最大问题。”
在另一个时空的现场,投资于“2045倡议”研究的俄国企业家、亿万富豪Dmitry Itskov,主要目标是“创造技术,使人性能够转移到更先进的非生物载体,延长生命、包括不朽。我们特别关注使世界主要的精神传统,科学和社会之间能够进行最充分的对话”。而这个组织的研究成果,"完全是非盈利"的。
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他说:“在接下来的30年里,我将确保我们所有人都能永远活着。我百分之百地确信它会发生。否则我就不会开始它了。”根据2045计划的网站,他们看到这一现实始于2020年“化身”的创造 - 机器人可以通过头脑控制,并通过脑机接口,向个人的大脑发送信息反馈。
相信很多人立刻有一个疑问:即使信息可以在“人脑-机器”之间无障碍地传送,问题是能够永久存储信息的介质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方舟基金会”创始人、也是我们价值新经济智库联合创始人Nova Spivack,在2018年2月9日飞往火星的特斯拉跑车上,装备了一个“方舟记忆水晶”,材料是水晶,能源是太阳能,这个记忆晶体可以存续的时间,理论值上是120亿年!——相信“你”都不会想要活那么久,不是吗?
出生于1948年的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是奇点大学创始人兼校长,获得过9个名誉博士学位和2次总统荣誉奖。 库兹韦尔是《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比尔盖茨称赞他为“预测人工智能最准的未来学家”,他将自己几十年来对人类未来及机器的思考结集成书《奇点临近》(2005)。68岁时,库兹韦和彼得-戴蒙迪斯共同创办了奇点大学。彼得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曾与几位世界大国的国家领导人一起获选了《福布斯》“影响世界50人”。
库兹韦尔对于“人类未来”进行了更大跨度的预言——
2029年,人类和机器之间的鸿沟不复存在。人类认知能力正在向机器输送,所以许多机器已经具备了由人类智力逆向工程发展而来的性格、能力和知识。以机器智能为基础的神经植入器,也将反过来为人类提供认知和感知功能。机器能力的迅速提高也引发了争议,但无有效的应对措施。人类也意识到使“人类-机器”文明完全摆脱机器智能,是无法实现的。
2099年:人类的定义被彻底颠覆。人类思维开始融入自己创造的机器智能领域。人类的定义也已被彻底颠覆。虽然基于机器的智能体的基本权利已得到解决,人类、机器智能体以及其各种结合体也具有各自不同的权利和力量,而这也成了政治和哲学的根本问题。
我们认为,上述这些方案是否能够最终实现?都已经不需要再讨论的问题了——如果“你”的方向正确,“你”总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你”的方向不正确,总有其他人可以找到“正确方向”的,这是“知识”问题--因为"方向"也只不过是一种“知识定义”、一种“意识形态”。
提到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人们马上联想到的词语就是,“钢铁侠”、“火星殖民”、“火箭回收”......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做“电动汽车”项目时,他回答,“我从来没觉得‘电动车’是个‘好机会’,我其实一直认为做特斯拉的失败率比成功率大得多”,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认为这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而且,我对苦等别人来实现,完全没有耐心。”
马斯克认为,最代表人类未来的五个方向是:互联网、新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他犹如当代诺亚,充满着末世论的生存危机感,他认为人类只有通过能源多样化,并成为多星球栖息的物种,才能建造起一艘“方舟”,以规避“单点失效风险”,使人类这束微弱的“生命与智慧之光”,在无尽黑暗的宇宙中能够永不熄灭。
面对种种绝望境地,马斯克经常引用丘吉尔的名言来勉励自己,我们也转述在此,做为本文的终言——“既然必须穿越地狱,那就走下去吧。”——这种勇气将让我们绝地逢生!
“2045倡议”
“2045倡议”(2045 Initiative)提出人:俄罗斯企业家Dmitry Itskov,2011年2月
价值新经济智库编译
“2045倡议”前景-Future Prospects
2045倡议制定了控制论不朽的路线图。该倡议的目标是在2015年至2020年之间,即2020年至2025年期间,通过“脑-机”界面控制的化身-(Avatar-阿凡达),在2030年至2035年间创建一个与机器人相连的人类大脑的自主生命支持系统,大脑和人类意识的计算机模型,以及将其转移到人工载体中的手段,并且到2045年为全息体创造了人类的新时代。
Avatar A-化身 A
远程人体的机器人副本,能够直接从人类大脑中解释命令,并以可通过脑机接口解释的形式将信息发送回大脑。预计在2020年或之前推广。
Avatar B-化身 B
一个人的大脑在一个人的生命结束时被移植的化身。Avatar B拥有一个自动系统,为大脑提供生命支持,并允许它与环境进行交互,可能安装在现有的Avatar A Chassis中。这一阶段的截止日期是2025年。
Avatar C-化身 C
具有人造大脑的化身。个人在人生结束时,可将人的性格转移到仿真体中。将人类性格上传到计算机的第一次成功尝试,估计将在2035年左右发生。
Avatar D-化身 D
全息体或类图像体的化身。这是该项目的最终目标,但是是可选的。因为假设上传是非自愿的、或者所有人都选择上传。在个人上传的前一阶段就会阻止生物疾病,并且它远离当前的技术成就和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
“2045倡议”的未来社会场景
“2045倡议”并非只是漫无边际地在等待一件小概率事情的突然发生,而是有着非常清晰的行动路线图,并且,与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的应用场景进行随时连接。
2015-2020
由“脑 - 机”界面控制的、负担得起的机器人“化身”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与相关技术相结合,“化身”将为人们提供许多新功能: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能力,执行救援行动,在极端情况下旅行等。
“阿凡达”组件将用于医学中,用于康复完全或部分残疾的患者,为他们提供假肢或恢复失去的感官。
2020-2025
为人体大脑创建一个自动生命支持系统,与机器人“化身”相关联,将拯救身体完全磨损或不可逆转地受损的人。任何患有完整大脑的患者,都将能够恢复完全正常的身体生活。这些技术将极大地扩大混合生物电子设备的可能性,从而创造新的IT革命,并使电子和生物系统的各种迭代成为可能。
2030-2035
创建大脑和人类意识的计算机模型,随后开发将个体意识转移到人工载体上的手段。这一发展将深刻改变世界,它不仅会给每个人提供控制论不朽的可能性,还会创造友好的人工智能,扩展人的能力,为普通人提供多次恢复或修改自己大脑的机会。在这个阶段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对人性理解的真正革命,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人类和技术前景。
2045这是一个“物质无关的思维,可获得的机体能力”,远远超越今天普通人的时代。人类的新时代将到来!变化将发生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 - 能源生产,运输,政治,医学,心理学,科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