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根据这个原理,世界上就有了不同的家庭、社区、街镇、企业、团组,大凡能愉快地在一起生活与工作的人,都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群组的典型特征。
能明显体现“群属性”的就是团队,因为团队是一个有共同使命感、共同价值观、共同目标、共同心理契约的组织,使命、价值观、目标与契约就构成了“群属性”。团队应该没有一个多余的人,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能入团的人都是一个模型呢?
不能!这是因为,团队就像一个机器一样,不是一些同样的零件简单地堆放在一起,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谓有机,就是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在配合别人的时候被别人无缝对接。人不是机器,都有很强的个性,几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但人是群组的生命体,谁也不能孤独而存在,必须有分工协作、相互帮助、互相关照,也就是说,人必须以团队的形式存在,才能做事、做好事、做大事,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成就事业。也就是说,团队的存在是人生存与工作之必然的组织。
世界这么大,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团队,而所有的组织都希望找到具有组织特征的成员,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天天因为人们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成了新的团队,同时天天都有因为志不同、道不合而分道扬镳解散的队伍。
于是乎,人们就总喜欢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对团队说事,而刚才的论述恰恰表明这种说事方式是不完全正确的。也就是说,没有“群属性”的人一样能组建团队,曾经因为有“群属性”而组建的团队一样能解散掉。最关键的是,人不可能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群属性”。
物理学有一个布朗运动定理,即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随机撞击悬浮微粒。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运动。在社会学与人类学中,个体人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人时刻在变化着思想、行为、态度、信念,有的是微变化,有的是巨变化,或者说有的是隐变化,有的是显变化,因为人们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变化,只有当人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变化才比较巨大,就会体现某种显性的属性,当一群人都表现出几乎同样的属性的时候,就称为“群属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共振”、“共鸣”。团队就是一个共鸣体组织。
那么,这种显性的共鸣是如何产生的呢?物理学有一个磁场的概念,在此概念下还有一系列的磁场概念如磁感应强度、恒定磁场、交变磁场、脉动磁场等,我们借用这些概念,就可以弄清楚人之所以会在个性差异且时刻变化之中还能形成团队了。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它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凡是磁体的周围都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而相互或者被动影响的,在学术中,我们讲得最多的是电磁场。
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做布朗运动的人都有一个磁场,磁场的物质构成除了物质的磁性,还有非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因为均等影响相互之间都没有明显的感应,而非物质的磁性如知识、信念、人格魅力、成功性与破坏性等因素产生的磁场反而会给别人很大的磁场感应强度。在企业,老板就是一个强磁场,他的磁场的建立除了靠他个人外,企业的使命、远景和价值观、个人特殊风格等因素就构成了这个特殊的磁场。但是,这个磁场不是恒定的,因为因素会发生变化,老板本人会处于变化之中;同时这个磁场不是交变的,因为磁感应强度和方向的变化并不同时具有某种必然联系的规律。这个磁场是脉动磁场,感应强度变化会有规律,但方向是不会变化的。 我们再借用磁针走进磁场线圈的变化来观察企业人的变化。磁针在没有进入线圈之前,方向会千差万别、无穷所指,一旦进入线圈之后,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不断变换自己的角度,以满足在线圈中任何时候和任何位置都是自己的N极匹配磁场的S极、自己的S极匹配磁场的N极,这是因为线圈的磁场与磁针的磁场相比强大了若干百千倍,只有磁针来顺应磁场,而不会是磁场来顺应磁针。人也是这个道理,当一个自由人进入一个组织的时候,自己就相当于一根指针,有自己小强度的磁场,进入到里面的时候,自己磁场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或者说由不得自己,而是要完全顺应这个磁场中你所处的位置和时刻的磁场方向。当你调整过来以后,你又为这个磁场添电加力了,磁场的感应强度变得更大了,再后来的人也要服从这个组织的磁场,大家就形成了合力。
也许,有人担心,人出生不一样、知识背景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在彼此冲突的时候就不能组建组织团队,所谓志不同道不合不以为谋,根据刚才的表述就可以判断这是错误的。因为,磁针有南极与北极,要融入线圈就必然要改变自己的方向,这就是磁性之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人也一样,都有不同的个性,甚至有好的和坏的品行,但好与坏是可以转化的,对谁好与对谁坏也是可以变化的,这就具备了指针之南极与北极的特征,就看你是不是愿意转变自己去适应组织环境,如果可以,就成为了团队成员,否则就不能,进来了被释放出去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组建团队并不是寻找“人以群分”的“志同道合”者加盟,而是首先要审视自己的磁场感应强度,看看个体的磁场感应强度,计算衡量自己是不是具有足够的磁力去改变个体顺应自己。假设组织自己的整体磁力就相当于1牛顿的力量,而某一个体的磁力就有了10牛顿的力量,显然你是没有能力邀请其加盟成为自己的团队的,被别人说服收编而招安的可能会更大。只要你的磁力强大,你无须考虑别人是不是与你志同道合,只要个体愿意进来,就必然会与你志同道合。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团队里呆了很多年的人,看上去应该具有了团队属性了吧,但是,你会发现当他离开了之后,照样能进入敌对团队,这就是说,人是可以变化的,关键看你的主磁场。
中国人早年的婚姻关系最能说明这一点。过去是媒人之约后就结婚的,在此之前是没有性关系来检验是不是和谐的,都是先结婚后恋爱,但那时的婚姻关系都比较稳定,因为社会的大磁场(三从四德和男权主义)及家庭磁场(女必于男方家庭生活)都促进了女指针的会心甘情愿地顺应潮流与家庭(男磁场不用做任何调整)。
生活中,我们也说如果到了一个洁净的五星级环境就不会随地吐痰,而在偏僻乡村脏乱差的环境就会不由自主,这就是环境磁场的作用,这不是环境改变人,而是在这个环境中的那些时刻,你会入乡随俗,你还是你自己,并没有做本质的改变。
这样说,也许有人会认同,不过会觉得还是表面了一些,假设能让人就变成一种“群属性”,一切都是发自内心和自觉的,那该多好啊。我认同,但你做不到呀。既然都做不到,干嘛要拿做不到的事情来当作现实的追求与方法呢?我们要意识到,不用改变个体的本质,人们照样可以形成团队。
今天做企业团队研究的,整天提出各种理论来判研团队,搞出各种各样的团队建设课程和方法,都停留在研究个体人性如血型、兴趣、属性、星座等,这是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做法,没有系统思想,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浪费了很多金钱,收效甚微。借用布朗运动原理和磁场定理之后,在了解和理解了组织磁场之后,我们要组建强大的团队就不会盯在个体上,而是会回到本质的自身建设上,比如自己的线圈是不是缠绕的方式正确、圈数足够(文化、制度、机制、价值观、组织结构、人员布局)等,在本质上做足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