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严格监督执纪,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周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数据显示,10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316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254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2741人,这是连续第146个月公布月报数据,警示震慑信号持续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10月共查处问题10561起,占当月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4.1%。 也是在周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本周一,四川省原副省长、公安厅原厅长叶寒冰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国证监会原党委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原组长王会民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这表明,我们党对腐败零容忍、严惩处的决心坚如磐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纪委监委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监督作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服务中心大局、强化政治监督的重要任务,深化推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本周二,山东省纪委监委通报4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域违纪违法典型问题,表明强有力的监督执纪执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起廉洁屏障。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本周四,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5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和5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经验做法。通报的5起典型案例,包括不作为、慢作为,漠视企业诉求等问题,暴露出少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强,纪法观念淡薄,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通报的5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经验做法,反映了该省纪检监察机关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破解本地营商环境问题的生动实践。比如,开封市纪委监委推动搭建“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鹤壁市纪委监委建立企业“护航监督员”制度,许昌市纪委监委推动开创“刷脸办事”数字政务新场景,焦作市中站区纪委监委推动涉企执法改革,濮阳市范县纪委监委对全县32家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定点联系、靠前监督,等等。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实干担当,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牢记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谋发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惠民生,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