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未来决定现在,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看未来?其实每个人的角度会不太一样。 对企业而言,可能最需要讨论的是去寻找有面向未来能力的员工;而对员工来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跟企业共同成长的平台和机会。无论哪个角度,我们都需要明白:最重要的是不能太依赖于原有的经验和已有的核心能力,我们反而需要知道,未来的变化在什么地方。
无论怎么谈论变化,经营有一些东西是恒定不变的,就是要回归到顾客价值的创造。我在《经营的本质》书中提到,从经营元素上来讲,我们只需要关注四个基本元素:顾客价值、成本、规模和盈利。 在这四个基本元素前面,我都加了修饰语: (1)聚焦顾客的价值这是最重要的工作和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出发点,也就是要非常明确地知道顾客为什么要购买,最重要的价值怎么不断被呈现。如果企业一直聚焦顾客价值,其实就不用担心,因为你始终跟顾客在一起。 (2)有竞争力的合理成本成本绝对不是最低的概念,而是合理的概念。我给成本下过一个定义: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如果不断降低成本,就牺牲了价值,要保证价值就必须支付成本。成本必须合理,但这个合理的成本要有竞争力,这是对经营能力最大的检验。 (3)有效的规模我们不要特别在意企业规模的大小,但要在意规模的有效性,因为只有有效的规模,才能真正理解你与顾客的关系是什么。 (4)具有深度人性关怀的盈利盈利要具有人性的关怀,也就是真的帮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解决我们日常生活的困难,真正推动每一个人感受生活的美好。如果企业这样做,人们就会愿意为你的服务或者产品付费。 在技术驱动变化下,人的价值、需求、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已经完全呈现出来,企业的经营观必须以此来重新定位,而不能只谈盈利、输赢和自身的价值。 企业回归价值创造,包含三件事情:伙伴关系、生活意义和共生进步。我一直坚持三个观点: 第一,人在生活中不是消费者,而是生活者。商业和企业、市场和人的关系应该是提供生活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提供交易产品的关系。我一直讲“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好的生意一定是提供生活解决方案,让人的生活变得很有意义。 第二,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需要承担多元责任。不能只是在商言商,而应该在商言社会。 第三,技术是人类进化的合作者。拥有技术,就拥有更大可能性、更大的自由。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回到价值本身,不确定中的确定就可以陪同我们持续地获得增长。
今天,组织的最大挑战是要驾驭不确定性。驾驭不确定性只有一个解决之道,就是组织成员拥有持续的创造力。从胜任力到创造力人力资源被重新定义,以前我们比较关心员工的胜任力,但今天会更关心员工的创造力。这种改变意味着我们对人才观的理解也要调整。这一方面是对企业谈,另外也是对员工去谈。 从人才角度来讲,我们更关心的是,你能不能搭建一个平台,可不可以让他拥有知识,能不能让他真正把企业变成知识驱动的企业。在知识驱动和平台的概念下,人才就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果双方都可以基于知识认知和知识驱动的前提下讨论,相信你的知识体系也让你能与企业、与技术增长同步。 这样的人才观,会让企业的竞争力超越传统人才观的企业。而它未来创造力的想象,也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从管控到赋能在今天的职场,最重要的应该是赋能的场景,而不是管控的场景。如果是赋能的场景,就应该有智慧、有知识、有信息、有彼此的交互,即智慧激荡。 从组织的边界来讲,应该是完全融合的边界。今天无论个体多么强大,都必须在一个能够集合智慧的平台上,他的价值才会被放大。 从激励层面,我们希望今天的激励不是为了绩效考核,而是从个体价值意义或企业价值意义去讨论,我们怎么能让整体体系(包括个体在内)有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力。这样的激励体系才能让我们看到,企业对成长负责,对员工负责。能不能让员工在平台上更好地发展,让他们具有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是企业需要关注的话题。 今天企业的挑战,不在于能不能在市场中取得成功,而在于可不可以把最优秀的人集聚在这个平台上,因为市场的机会其实一直都有。 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就是那些乐于学习,能够合作,愿意付出,能够担当,能够超越和挑战自己的人。企业能否把这些人集聚在一起,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这是今天对企业成长的基本要求。
每个企业既是独立的有机体,又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成长,更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维度的,首先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比如提供好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就业机会和善待员工,比如依法纳税,比如实现社会期望价值。前段时间,有一位管理者跟我说,“如果我们很多东西都数智化,用机器替代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又怎么体现?” 对此,可能企业一定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培养员工更好地利用数智化工具的能力;另一个是和员工一起找到他可以从事的其他更有意义的工作,取得新的发展机会。在基本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今天广泛探讨的环境友好,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等等。 数智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因为科技的渗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作为产品或服务提供者所产生的影响,科技公司给人类社会和生活提供了基础架构。企业不能只讨论商业逻辑,而要正视企业与人、社区、行业等各方面的影响与责任。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帮助每一个人,是企业必然的责任与使命。只有回到“让世界更美好”这个逻辑,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
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领导者需要去做的。 (1)有责任心基于责任去做思考和概念,这实际上是根本性的最重要的调整。你对自己的责任,对决策提出的伦理和道德的约束,以及你对社会价值持续发展战略方向的承诺,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 (2)义利统一的价值观领导者必须让企业盈利来源于对人性的关怀。对于企业本身的价值成长,必须要求自己能够真正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的生活,否则无法真正在这个时代当中找到自己的可能性。 (3)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比如说你的产品与环境的关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果能够做到企业能力跟社会需求的协同,就会让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更高效,更可靠,从而产生的价值也会更大。 (4)打造共生型组织与社会共生,与行业共生、与员工共生,与整个进步共生。当你能打造这个部分时,就可以给顾客价值创造一个超越行业自身能产生的更大的价值。 所有这些要求,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本身,要对自己做重构,兼顾绩效的目标和人的意义,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德鲁克说,“没有一个组织能够独立地存在,并以自身的存在作为目的,每个组织都是社会的一个器官,而且也是为了社会而存在。”在今天的数智技术背景之下,这句话可能更具现实意义,期待大家一起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