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革命的浪潮总是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推动着组织朝着更敏捷、灵活、扁平和开放协作的方向演化。如何更好地打造一个有机的组织,更多激发人的能动性,适应人机共生时代的发展要求?蚂蚁集团(以下简称“蚂蚁”)的组织部门重点做了三件事:第一,以创始团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标杆,刷新所有管理者的领导力,并加强应用;第二,重构了HR的职责体系,使其在变革转型中更好地发挥对组织变革的引领与支撑作用;第三,进一步强化文化建设,为组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探索创新过程中,蚂蚁如何破题?又有哪些关键举措?可借鉴的经验是什么?蚂蚁资深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吴敏芝,分享了蚂蚁的组织创新实践。
AGI时代的有机生命体首重领导力
企业面临日渐“乌卡”化的环境,核心管理者群体的领导力,是带领一个组织跨越周期,走向未来的关键。早在2022年,蚂蚁决策层在反复研讨后,刷新了领导力准则(见图“领导力准则”),覆盖中层(总监级)以上管理人员。领导力准则共12条,由里外三层构成: · 中心的“三个基本点”,是蚂蚁领导力的基本原则:对客户坚持“客户第一”,对组织内部伙伴“无私公正”,对外部生态伙伴“开放共赢”。 · 最外层是管理者必须承担的职责和必须做出的贡献:交付卓越的结果;选贤育能,实现人才资产的增值;“造土壤”,建立开放透明、简单互信的文化。它表明,业务一号位也是组织的一号位,体现了蚂蚁因人成事的理念,以及对人才和文化的重视。 · 中间层的“能力与修为”,包括判断力与决断力、远见卓识、好奇求知、守正创新、勇气担当和求真务实7种素养,是面向未来、激发创新的要求。基本的原则是,与岗位要求匹配,不求全责备,但职级越高、责任越大、要求越全面。
领导力准则 在上面的领导力准则中,三个基本点、职责与贡献是蚂蚁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让所有管理者向公司的初心、使命、愿景以及创始团队的创业精神、创新思维看齐;能力与修为的进阶,则是牵引自我成长来开创未来。 过去,创始人的言传身教就能驱动大家快速成长,但蚂蚁已拥有两万多人,需要通过“明要求”“建机制”和“提能力”来体系化推动领导力发展。 2024年年底,“选贤育能、造土壤”与“拿卓越结果”一起,成为管理者的绩效指标。人和文化从管理者的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管理者不仅要有拿结果的硬功夫,更得有软实力。在此基础上,蚂蚁进一步探索“管理者信用账号”,强化数据驱动、责权利对等。这个信用账号设计与蚂蚁的“芝麻信用”异曲同工,希望用数字技术对管理者的决策,包括资源、权限、决定、成效等做留痕和赋分。如果决策信用分过低,就要重点关注,甚至调整岗位;而高信用分的领导者,则会获得更充分授权。使得对管理者的授权,突破传统的层级和职位的限制,让领导力在赋能中充分体会和发展,与此同时也保障了管理水平的底线。在明确了领导力要求后,蚂蚁除了对管理者做新领导力培训,还用360度评价的方式,帮各级管理者“照镜子”。虽有小部分管理者必须做调整,但更多是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提升境界和认知。在策略上,蚂蚁对360度评分不做横向排名,仅对个体做纵向对比,将其明确为一种成长机制。因此,不少领导者主动发起对话,向团队成员分享360度评分结果,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提升。
有机生命体需要HR升级和重塑
组织到底需要HR做什么?这是每一个HR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稳定发展期,企业不一定用第一性原理去审视HR的工作,HR做好“业务伙伴”即可,但是在变革转型期,叩问本质却十分必要,HR要从战略的高度定义需向组织交付的价值,成为“战略伙伴”“组织变革的引领者和支撑者”、以及“文化土壤的建设者”。 蚂蚁HR如何向组织交付价值? 首先是夯实信任基石。变革之所以难,往往在正确解读变革的意图和思路的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出现误读,不是信息和文本本身有多复杂,而是因为缺乏信任。再就是,既然是变革,肯定有利益受益者和受损者,如果缺乏信任,就会出现“大家相互用枪指着对方”的情况。为此,蚂蚁推动一线HRBP(蚂蚁内部称“小g”)去面向员工和链接员工,建立信任,倾听大家最真实的声音,并将员工对他们的人际信任转化为对组织的信任。一方面,小g要确保组织意图得到正确的传达和理解,并及时了解员工对变革、业务和组织的真实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将员工的不解、迷惘、焦虑、担心等诉求上达,为员工消除顾虑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组织凝聚力,减少变革阻力。 其次,确保“良将如潮”。蚂蚁HR紧紧围绕“人才资产增值”这条主线去选贤育能、开展人才管理工作。比如蚂蚁每年的人才盘点要盘“三天”:“今天”评估人岗匹配度,“明天”评估接班人准备度,“后天”评估人才的成长性。HR既要具备未来观和系统观,也要具备个体视角,成为员工在蚂蚁的“经纪人”和职业发展顾问。2024年,超过1200名、约5%的员工顺利在内部转岗,实现了个人发展与组织能力构建的双赢。 第三,协助业务一号位用对关键人才、调优生产关系,实现业务成功。虽然HR和业务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作为战略伙伴,两者是合作而非服从的关系。HR既要补位不越位,又要支持与纠偏,时刻关注组织的健康度。具体而言,HR要与业务一号位紧密合作,使人力工作、举措与业务目标一致;同时,业务一号位也要与HR一起提升组织能力和能量,共同为员工营造激发个人贡献、有效助力业务成功的环境。 譬如业务领导提出招聘需求,HR会诊断这个团队在用人和团队建设方面的表现。如果一个团队的人员快进快出,甚至对人才造成了负面的感受,招人就应该暂停。此时,HR要发起对话,分析问题、形成共识,情况得到改善后再推动招聘工作。
美好组织是一个活力常在的有机生命体 蚂蚁是一家使命愿景驱动的企业,追求成为健康成长102年的好公司,必须长葆活力。“开放透明、简单互信、求真务实”的文化,是活力的源泉。在一个简单互信的环境中,既有好领导带领大家打胜仗,又有科学的激励机制、多元的发展路径、丰富的成长支持体系。以上这些对美好组织而言,仍不完全。正如吉姆・柯林斯对基业长青企业的研究发现:高瞻远瞩的公司必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且理念的真实性与践行一致性远比理念的内容更重要。蚂蚁深知,每个人的幸福、热爱、成长与意义感,才是激活个体和驱动组织进化的核心引擎。 蚂蚁坚信“科技的意义,不止于仰望星空,更在于人间烟火”,追求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为世界带来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变”。2025年8月18日,蚂蚁AQ(AI健康管家)向假医疗广告“宣战”。这件事不仅有价值,更有意义。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数据显示,超四成老年人曾因保健品被骗,近三成遭遇虚假医疗信息陷阱,蚂蚁此举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具有长远影响的惠民之策。 在员工幸福感与热爱方面,蚂蚁积极应用“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三件好事”(Three Good Things)方法,已收集超10万张“幸福卡”,仅2025年“510亲友日”就收集2000多张。蚂蚁倡导“快乐工作,认真生活”,拥有90个兴趣社团,2024年有1.8万人参与,均由员工因热爱而自组织和自运营。 蚂蚁一直把人才视为核心资产,在人才管理上,倡导的是“视人为人”,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才。一方面,认可个体差异,坚持“人岗匹配”,用人之所长;另一方面,充分激发人的意愿,用工作价值的本身去激发人、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这也是前文“选贤育能”是管理者关键职责的原因,蚂蚁深知:管理者才是激发人才和发挥人才优势的最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在创新驱动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研究发现,自主空间和价值回报,是激发人探索未知、投身创新的关键动力。“在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工作中的人们置身于这样一个世界,能带来非物质回报的丰富体验,给人以自主性——承担责任、做出判断、发挥主动性,吸引人们去探索未知世界。”蚂蚁赋予AI业务团队高度自主权,打破人事架构的边界,以跨组织、任务导向的新业务组织、虚拟项目组织、新型的评价机制来消除员工顾虑,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蚂蚁组织活力SEED模型 为培育组织活力,蚂蚁建构了组织活力SEED模型(见图)——以“公司有信念、业务有信心、团队有信任、个人有成长”为土壤,培育员工敬业度和业务驱动力,最终实现组织成功。2023年,蚂蚁面向全员做匿名填写的“年度组织活力调研”,为改善和提升组织活力提供决策依据,并举办600多场线下研讨会,80%以上管理者和团队参与,共同探讨结果与改善措施,持续优化组织活力。 AGI时代已经到来,人机共生已在敲门,企业必须具备更高的敏捷性和柔性,推动企业从效率为王的机械型组织,向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组织”跃迁。每家组织以及HR如何拥抱这场变革?虽然蚂蚁还在路上,但它们的思考和实践值得参考和借鉴:第一,文化上,培养意义饱满、能打胜仗、简单互信和快速成长的组织土壤,既为员工创造物质回报,也提供精神激励;第二,领导力提升最关键——团队领导者必须是全能选手,既要抓业务,又要抓组织;第三,HR是业务的战略伙伴,要锚定目标紧密协作;第四,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减少人为的流程管控,强化责权利对等原则,以任务导向和灵活的激励机制实现更多的跨组织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