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是瓦房店市的旗帜,中小企业是各个产业集群上下游紧密的产业链条,为此,瓦房店市既全力支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积极扶持“铺天盖地”的小企业。上半年,在加速推进大型企业升级转型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逐步形成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协同的格局。
轴承产业集群在“轴承之都”创建5年之后,销售收入提高了2.3倍,专业化分工日渐明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今年,轴承生产专业化水平继续增强,年末配套比重要达到45%,“十二五”期末要提升到90%以上。日前,投资40多亿元开工建设的大连机床瓦房店铸锻造工业园,成为瓦房店市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又一标杆,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国际一流、全球最大的铸造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年可为机床、汽车等行业提供高端精密铸件40万吨,将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快速发展,打造全新的产业链条。
另外,在积极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同时,瓦房店市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应对各种发展难题。为应对土地指标紧张的问题,瓦房店市计划将中小项目集中起来,由市政府统一建设标准厂房,将其租赁给企业使用,促进项目尽快达产;上半年,瓦房店市为中小企业申报扶持项目26项,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400万元以上。积极为企业开拓市场,签订合同金额近2亿元。加强培训,半年为企业培训人才5000余人次。
辽宁近万户小微企业获47.7亿融资
新年伊始,盘锦市开发区昌得利家具厂就拿到了比去年全年还多的生产订单,“这多亏了盘锦市的个私协会,帮我贷到10万元,不但救活了我这小厂还扩大了生产。”面对记者,家具厂老板刘怀昌这样说。
刘怀昌的家具厂是一家小型私营企业。由于本钱小,加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挤占了流动资金,企业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为筹措资金,刘怀昌多次参加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会议,但都因为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未能如愿。去年10月,刘怀昌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盘锦市工商局、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盘锦市分行共同举办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刘怀昌当场签了贷款合同,3天后就拿到了10万元贷款。
据调查显示,辽宁省有80%像刘怀昌这样的小微企业需要资金支持。为了扶持这些小微企业发展,2011年,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和个体私营者协会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问题。
“道德信贷”是工商机关和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全省个私协会积极开展“十星级诚信个体户”的评选活动,对当选“十星级诚信个体工商户”的业户,在融资贷款上享受银行的优先办理、优质服务、优惠利率“三优政策”;同时,还针对小型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个体工商户,开展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的“光彩信合工程”。
“联保信贷”,则是各级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以“联保方式”将经营状况好、信誉高、有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组织起来,开展10户联保、5户联保等融资方式,为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贷款。同时,开展各类银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企业项目推介会、银行融资产品推介会等活动430余场次。 2011年,全省协会系统共帮助9232户个体私营企业融资贷款47.7亿元,为全省小微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大连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解套”
本报讯(记者邵海峰)在大连,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突破10万户,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60%。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路途中,有一个老难题却始终挥之不去,这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两会”上,许多政协委员仍然把他们对中小企业的关心与重视带到了会上。有的委员还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大连市已经设立的创投基金有望为渴求资金的中小企业带来融资的新希望。
新模式: 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
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这是市政协委员、交通银行大连分行行长鲁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出的一个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模式。他认为,急需创新小企业金融服务方式,发挥银行与市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各自优势,通过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银行提供低门槛、高效率的信贷产品,专业担保公司实行优惠的担保措施,保险公司对贷款设计专门的保险信用产品,创投、风投公司和银行合作进行银投连贷的业务发展模式,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冷一彬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财税信贷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信用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扩大对中小企业的准入范围,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创投基金:发挥杠杆作用
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田涛透露,大连首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参股的创投基金即将成立,有望给大连的创业型企业带来利好。
自2009年末,国家发改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中小企业创投基金的发展,截至目前,第一批已成立了20只创投基金,第二批又成立41只,大连成为第二批试点的地区,即将在大连挂牌的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投基金是辽宁省第三只创投基金,将由国家发改委提供5000万元、大连地方政府配套5000万元,再由发起企业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等4家企业拿出1.53亿元。这只创投基金将重点支持大连市的装备制造产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出于发展早期、中期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
大连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解套”
记者日前从市中小企业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中小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两位数以上增长,1至8月实现增加值2603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小微企业的贡献占三成以上。
为扶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健康成长,2005年我市在全国最早设置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平均拿出1亿多元资金用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不断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市中小企业局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套”。在2009年4月为大连尚艺玻璃、大连巅峰集团、大连生威粮食集团等8家中小企业在深交所发行了“09连中小集合债”,帮助这些项目好、有上升空间的中小企业突破了融资困局,其分级担保的融资担保模式在国内属于首创,创造了业内普遍认同的“大连模式”。今年,市中小企业局将联合两家银行发行两只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规模达20亿元。此外,我市还清理了企业收费项目近300个、罚款项目近1400个。
“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等政策措施,给我市近11万户小微企业带来更大的实惠。”市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