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资本市场向来是检验企业价值的终极考场,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赛道上,唯有那些具备战略定力、经营韧性和创新活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波动,最终被市场认证为真正的长跑冠军。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62元(含税)、2024拟年度分红293.34亿元、年度分红总额达293.34亿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分红已连续13年保持增长。 这组财务数据生动的诠释了“投资是马拉松而非短跑”的深层价值和生动实践,相较于短期波动,企业更注重通过稳定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和审慎的资本管理,为股东构筑长期价值护城河。截至6月30日,中国平安已实施分红派息,率先吹响了保险业回报股东的号角,且分红金额明显高于行业。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股东的每一分钱都很重要,我们很珍惜。将股东的每一分钱发挥最大价值是我们的工作。”针对公司分红规划问题,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在2024年年度股东会上表示,公司注重股东回报,过去超过十年的年度分红均实现持续增长,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近4000亿元。 将股东回报写入企业基因的治理哲学,也持续助力分红金额的持续增长。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中,将股东回报写入企业基因的治理哲学,代表着从战略高度决策企业的发展逻辑,分红数据亦可以作为"股东价值仪表盘",显示着"投资-回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付欣表示,核心业绩的稳健性是中国平安持续分红回报投资者的有力支撑。整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和分红水平在上市险企中具有明显优势。从业绩表现来看,中国平安2024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同时,公司核心的寿险业务NBV(新业务价值)实现高速增长,其价值将会持续体现在利润和业绩回报上。
战略韧性筑基 经过资本市场的长期验证,企业真实的现金流创造能力绝非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字游戏,而是体现在真金白银的股东回报上,近年来保持稳定的现金分红,才是检验企业盈利质量的"试金石",更是衡量管理层资本配置能力的关键参照。 根据中国平安2024年报显示,其年度派息总额达375亿元,每股现金分红2.55元,连续13年保持增长,累计分红规模突破3468亿元,分红融资比高达8.92倍。纵观保险行业,中国平安率先吹响了保险业回报股东的号角,且分红金额明显高于行业。中国平安凭借其独特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布局,实现了5.88%(年报数据)的卓越股息率表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创下公司历史新高。 究其原因,在于平安通过多元化业务组合构建了差异化的盈利模式:综合金融板块提供稳定现金流,医疗养老产业则带来长期增长潜力,将价值创造锚定在金融主业的服务转型升级上。一方面,医养平台本身利润率偏低,带来的更多协同与复能作用,核心价值体现为更为的客户触达,提升保险等综合金融产品的溢价能力与销售效率。另一方面,综合金融的交叉变现,医疗养老成为贯穿银行、证券等业务的客户价值纽带,构筑了一个高粘度的生态。这种战略架构,使公司能够保持充沛的现金流,其分红稳定性甚至优于部分以稳定著称的公用事业企业,充分彰显了其商业模式的稳定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平安多次“南下”举牌银行H股,流动性好、股息率高、分红稳定且有升值空间,是其举牌的核心原因。银行H股具备良好的市场流动性,为大规模资金运作提供了便利;标的资产普遍具有5%以上的股息率,显著高于内地市场平均水平;香港上市银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红政策,叠加人民币资产重估的升值潜力,契合了保险资金对"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三重诉求。 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曾针对险资投资策略回应称:“平安坚持研判长周期趋势进行投资。应对当前利率下行周期,我们已提前几年对高分红的国有大型银行股进行投资,目前投资收益非常好,这也让我们去年投资收益率行业领先。” 中泰证券非银分析师葛玉翔表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公司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持仓港股红利板块涨幅较大所致,2025年一季度公司FVOCI权益类工具贡献综合收益率浮盈达205.29亿元,带动归母净资产较年初增长1.2%,好于同业。 中国平安豪气分红底气何在?其财务指标足可透视增长韧性。在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2024年,中国平安营运利润逆势增长9.1%至1218.62亿元,为分红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平安持续高额分红的底气,源自其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据中国平安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18.62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大增47.8%;营业收入达到10289.25 亿元,同比增长12.6%。优异的财务数据,不仅确保了充沛的现金流,更构筑了可持续分红的基础。 中国平安方面表示,2024年的业绩高增长,得益于平安坚守为民初心、聚焦金融主业,坚定不移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战略,使得集团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核心业务回升向好,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改革创新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业务稳健护航 坚实稳健的核心主业表现犹如中国平安这艘金融巨轮的引擎,不仅指引着航向,更为其破浪前行提供持续动力。从中国平安今年一季报来看,作为衡量寿险业务质量的核心指标,其寿险新业务价值再次大增。4月25日,中国平安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新业务价值率达成32.0%,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 2024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2024年,平安寿险保单继续率显著改善,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上述数据增幅显著,说明不仅保费规模增长,业务质量也在优化。渠道表现上,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170.8%,社区金融服务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171.3%,这两个渠道加起来贡献了新业务价值的近五分之一。 当前,中国平安总保费占5家A股上市险企总收入约30%,这一规模数据无疑显示,中国平安不管在市场占有率、还是客户覆盖范围上,皆处于市场领先地位。郭晓涛认为,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其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是整个人口结构所带来的红利。“寿险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产品,寿险将成为中国进入老龄化、长寿时代客户刚需,以寿险为基础,持续奠定医疗健康养老的服务,所以我们对寿险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平安财险收入亦稳健增长。2024年,平安产险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大增67.7%;整体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车险综合成本率98.1%,持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等。 中国平安以金融主业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而基于金融生态纵深布局的医疗养老产业,正成为撬动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将是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当前,中国平安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不仅实现了业务板块的协同赋能,更构建了独特的价值创造模式,为长期可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 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3月末,中国平安已有近2.45亿的个人客户,客均合同数达到2.93个。同时,平安的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受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到6.12万元,分别是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 医疗健康养老是整体战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第二个轮子,是核心战略的一部分。从当前业务发展来看,医疗健康养老对中国平安主业赋能已显现。在养老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超过19万客户获取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平安居家养老线下服务覆盖85个城市,联合超过200家供应商,这意味着养老的服务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 从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中国人口结构持续向老龄化、少子化方向发展,叠加人民财富的持续积累,市场对医疗健康养老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多。无论是从行业发展本身趋势,还是从客户需求变化角度来看,医疗健康养老皆是具有高潜力的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平安推出“添平安”保险+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和优质的医疗服务;而7月平安进一步推出“享平安”,进一步围绕客户最关心的体育、文化、健康等领域,提供全场景的配套服务和权益。 可以说,平安构建的“医疗+养老”基础设施使其从传统的金融集团变身成为“国民级生活服务提供商”,这满足了当下老龄化与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金融保障+品质生活”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渴望。
长守优配共赢 穿越周期的资产配置战略,始终是中国平安财务稳健与业绩长青的核心“防线”。2024年,手握5.73万亿资金的中国平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投资成绩单:全年实现总投资收益2064.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6.6%,增速领跑同业。更令投资者关注的是,其总投资收益率攀升至5.8%,较2023年提升2.2个百分点,收益率增幅高达六成,在上市险企中表现尤为突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6%,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展现了其资产配置策略的卓越成效。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平安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创新的资产配置能力,成功实现了在低利率周期中的逆势突围。 “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投资收益越高,意味着带来的风险就会越大。”郭晓涛认为,险资资产配置占投资回报80%的关键作用,另外的20%才是具体投资标的、资产类别和波段操作等。据他透露,中国平安在2024年实施投资体系改革,加强资产和负债联动,让产品和投资能够有效结合,最大化去除中间利差,而非持续追逐高风险带来的投资回报。 据了解,中国平安在2024年全面推进投资体系改革,构建了从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到具体投资标的筛选的全链条优化机制。通过这套系统化的投资链条改革体系,公司实现了资产配置效率的全面提升。 改革重点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建立了科学的资产配置决策机制,通过量化模型和专家决策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环节的配置最优化;另一方面强化了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推动保险产品设计与投资策略的深度协同,有效压缩中间利差损耗。这种改革路径彰显了公司不依赖高风险博取收益,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系统性优化来实现稳健回报的战略定力。 当前,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进入动态调整时代,预定利率研究值将直接决定行业预定利率是否调整,如触发一定条件将发生调整。据中信证券分析,预定利率可能在短期内进一步调整至2.0%。在低利率环境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保险行业确实面临着显著的利差损风险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系统性风险,保险公司如何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
“市场整体低利率环境,预计还会维持一段时间。”郭晓涛表示,当前中国平安无论是存量还是新增保单,都不存在利差损问题。未来在低利率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资产和负债联动,从产品结构、投资回报、成本、久期等各个方面匹配来看,都会对保险公司提出新的挑战。 从中国平安今年一季度投资业绩来看,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截至今年3月31日,其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 中国平安未来投资前景如何?摩根大通发布研报称,将中国平安评级升至“增持”,目标价由50港元上调至70港元。其表示,中国平安去年主要财务指标表现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同时,公司去年每股总股息2.55元人民币,同比升5%,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该行认为,中国平安有充足资本支持可持续派息增长,H股现估值相当于预测今年市盈率6倍或预测市账率0.8倍并不昂贵,估值折让将逐步消退。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