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技术上的巨额且不断增长的投入,与参差不齐的成效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引发了两个问题:1)造成这一差距的因素有哪些?2)企业应如何系统地管理营销技术相关活动?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组织层面,对营销技术操作层面的过度关注,导致了投资与绩效的脱节。
尽管企业在营销技术上投入巨大,但这项技术往往未得到充分利用,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在编制《首席营销官调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向292位资深营销人员询问了他们如何使用该技术,以及未能取得最佳效果的原因。 营销负责人表示,他们今年计划将24%的预算用于营销技术。近三分之一(31%)的受访者指出,未来五年,营销技术方面的支出将增长55%。几乎没有公司不受营销技术影响,这些预算趋势表明其影响力正在加速扩大。 当被问及“你目前的营销技术工具对公司业绩有多大影响?”时,营销人员给出的平均影响分数为4.7分(满分7分,1分表示毫无影响,7分表示影响巨大)。令人担忧的是,49%的受访者表示,实际效果与预期不符。他们还透露,44%已购置的营销技术工具闲置未用。 在营销技术上的巨额且不断增长的投入,与参差不齐的成效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引发了两个问题:1)造成这一差距的因素有哪些?2)企业应如何系统地管理营销技术相关活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组织层面,对营销技术操作层面的过度关注,导致了投资与绩效的脱节。
营销技术组织评估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供了“营销技术组织评估表”。它总结了推动营销技术应用及提升其有效性的组织“最佳实践”。基于自我评估指标,该表提供了一套系统方法,用于识别并纠正营销技术融入公司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障碍。企业可参照这十大最佳实践,对自身的营销技术整合策略进行评估,以完善组织要素。 1. 重新聚焦——别只盯着预算:首席营销官调查显示,营销技术支出与绩效并无关联,并非投入越多成效越大。这意味着领导者不应只关注支出,而应更多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系统。 2. 明确正确目标:领导者采用营销技术的原因多样,部分动机存在问题,比如模仿竞争对手,或单纯迷恋新颖的营销技术。我们的调查将这些动机与更具战略意图的动机进行对比,例如与公司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以及提升客户价值。结果显示,出于战略原因实施营销技术的组织,使用率高出20%,且影响力显著增强。这种优势可能源于合理的战略动机,能将营销技术定位为有价值的决策资源,而非仅供把玩的营销工具,且战略导向往往更易被接受。 3. 扩大营销技术在公司的覆盖范围:营销技术可能局限于营销部门,但当它与公司整体运营紧密结合时,往往能发挥更大效力。为验证这一点,我们衡量了营销技术工具在六个战略领域(营销、客户关系管理、销售、客户体验、客户洞察和运营)对公司各部分战略的提升程度。部分公司仅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部门受益,而在另一些公司,平均绩效提升在六个领域分布更为均衡。 结果表明,当营销技术在全公司范围应用时,其整体组织影响力在7分制量表上,会从4.2分(应用范围较窄)提升至5.4分(应用范围更广)。要实现跨部门使用,应让公司各部门经理参与营销技术的采用及目标设定,并增加各职能部门对营销技术使用的培训。 4. 让合适的人参与进来: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并未将营销技术人才视为优先事项。当被要求“对管理营销技术战略时关注的各项活动进行评分”时,得分最低的是“招聘或留住管理/实施营销技术战略的人才”,受访者给这项的评分在7分制中仅为4.1分。相比之下,“优化或简化现有工具”获得了更多关注,营销人员给它的评分为5.3分。 这种不平衡需要纠正。若未组建合适的团队,营销技术的实际价值可能降低,可信度也会受损。要充分发挥新营销技术解决方案的作用,领导者需培养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文化,还应制定专门计划,帮助员工熟悉并有效使用这些解决方案。
5. 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营销技术:企业表示,平均而言,他们在15%的营销活动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高于平均水平的用户在32.1%的营销活动中使用它,而低于平均水平的用户仅在4.3%的时间使用。高于平均水平的用户,营销技术影响得分也明显高出10 - 20%。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营销技术似乎相辅相成,相互强化,且常属于同一系统。 6. 赋予营销部门领导权:基于领导权的不同,营销技术的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在营销部门主导营销技术举措的组织(占受访公司的66%)中,其影响力比其他职能部门(如信息技术部门)主导时高出25%。这种差异凸显了以营销为中心的方法的价值。营销人员以客户为中心的视角,能更有效地识别并部署技术,以解决特定的客户痛点和把握机遇。 7. 纳入衡量长期影响的指标:企业使用多种营销技术指标。部分为短期指标,如潜在客户生成、潜在客户转化和内容参与度,60%或更多的受访公司使用这些指标。部分为长期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终身价值,使用这些指标的公司数量仅为前者的一半。相较于短期指标,关注长期指标的公司,营销技术所带来的提升更为显著,因此,当前对短期指标的过度关注着实令人诧异。 倘若“可衡量方可管理”这一理念成立,那么相较于单纯的交易,对客户关系的长期关注,理应意味着管理者着重为公司创造持续性业务并提升客户忠诚度。此外,衡量指标反映着价值。若营销技术仅聚焦于战术性或短期活动,在公司内部可能会被视作价值有限。长此以往,营销技术作为强大战略平台的可信度恐将受损。 8. 注入创造力,增强营销技术影响力:当企业为营销技术注入创造力时,其有效性会得到提升。为验证这一点,我们评估了领导者对“我所在组织的长期成功取决于其培养能改变业务的创意的能力”这一问题的回答(1分表示强烈反对,7分表示强烈同意),并研究了这些回答如何影响营销技术的绩效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创造力评分的提高,营销技术的影响力也会提升。当关注品牌、社交和/或客户关系管理战略要素时,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9. 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技术系统可能会脱离正轨,让人忘记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这一关键目标。为验证这一点,我们向企业领导者询问了有关客户关注度的问题,例如他们公司在“精准识别最活跃客户的程度”“运用针对最活跃客户数据的能力”以及“借助有效洞察对最活跃客户进行管理的能力”等方面的表现(1分表示完全没有,7分表示非常好)。结果表明,在所有这些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任务中得分较高的公司,其营销技术绩效同样更优。 10. 定期审核营销技术系统:购置营销技术需要大量精力和费用,公司通常会组建大型团队评估潜在技术以供采用。然而,购买之后,公司对该技术的关注往往减少。虽然“设置后就不管”很省事,但这通常会因技术闲置、技术栈存在缺口,以及行业内快速变化的创新而失败。当被问及“贵公司的营销技术工具多久审核评估一次”时,只有30.9%的受访者表示每半年或更短时间进行一次审核。 然而我们发现,若公司超过半年才进行评估,营销技术的影响力会显著下降。围绕评估展开的调查、数据收集和讨论与审核本身同样重要。讨论能协调营销技术的目标,并提醒参与者正确使用。若评估得当,可纠正营销技术的不足,帮助决定是否淘汰表现不佳的组件。重要的是,审核可从实际用例和正在进行的营销技术项目中受益。 企业不断增加营销技术支出,因其有望增加客户需求并降低成本。我们的研究表明,能否实现这些效益,部分取决于营销技术是否融入公司组织架构。我们的“营销技术组织评估表”为公司各级领导者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以评估投资,优化其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