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通常充满了激情和斗志,不过在学校形成的某些习惯会让他们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过于迷信权威、迷信等级制度;总是追求正确答案,害怕失败犯错;只关心自己,不懂得为他人服务……这些都不利于他们成为组织未来的领导者。
要帮助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适应现实世界可不容易。我的咨询团队就招收了这样一位从常青藤院校毕业的学生。乔伊今年22岁,聪明勤奋,积极上进,但他有些积重难返的坏习惯:乔伊太关注如何完美解决问题,却不考虑实施;他害怕失败,总是隐藏自己的失误直到覆水难收;他只关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少主动帮助团队里的其他成员。此外,乔伊眼里的世界等级分明:只有我是他的“老板”,别人的意见都不重要。
其实乔伊并非确有其人,乔伊更像是我在工作时遇到的每个年轻人,他们身上确实有这些缺点。我无数次在刚毕业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上述这些特点,他们都没做好在组织中担任领导角色的准备。
领导力究竟能不能教授一直富有争议,尤其是商学院有没有在教授这一能力。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但我想进一步讨论这一话题。从小学到研究生院的整个教育体系结构都不能培养年轻人的领导能力。学校在很多方面做得很好,但学生在学校养成的某些习惯无益于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大部分人都在教育体系里度过了13-20年,这些习惯很难改变。
首先,学校强调权威。学校总是等级分明:老师是课堂的权威,老师和教授的上级是院长和校长,高级“职称”比初级的等级高等等。由于我们在教育体系中沉浸多年,很多人都很迷信等级制度。我们会认为,如果我们是“老板”,我们就是领导者;如果我们不是老板,只要听安排做事就好。现实生活中,即使是组织中的高层也不能仅仅依靠等级制度,高层领导总需要周围他人的聪明才智和经验。领导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项活动。
罗恩・海费茨(Ron Heifetz)在《领导力没有简单答案》(Leadership Without Easy Answers)一书中详细探讨了这一差别。有很多像甘地和纳尔逊·曼德拉一样的领导者,在很少或没有建立正式权威的情况下引领他人。已经有不少作者在寻找如何在不确立正式权威的情况下领导他人。尽管现实可能需要一定的等级制度,但过于依赖正式权威的领导者常常会令自己和公司陷入困境,发展停滞。
学校传授的知识总是确定且一成不变的,然而现实很少有永恒不变的“正确答案”。我刚开始工作时,总是因为缺少指导而感到沮丧困惑。如果你给我一本教科书,我差不多能学会所有东西。然而职场上没有课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变,都是需要管理和分析的问题。要想获得成功,有效迅速实施和设计“正确”方法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当我们认识到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才能更加灵活聪敏,开放吸纳他人的想法。然而这一认识很难通过课本和多项选择题来培养。
因为总是追求“正确”答案,我们对犯错也有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学生最害怕成绩不及格,但对大多数领导者来说,失败是成功的必要前提。史蒂夫·乔布斯就认为,上世纪80年代被苹果公司解雇后,他变得更有想象力了。乔布斯曾这样说道:当时我不这么想,但之后我才发现,被苹果公司开除是我这辈子碰到过的最好的事。我卸下了成功的重担,重新开始,前途未知。离开苹果后我才开启了人生中最具有创意的阶段。
关键在于,这些失败教会我们反思并对自己和他人提出问题,从而获得学习和成长(人生中最糟糕的失败,就是浪费了失败带来的学习机会)。失败本身表明,我们正在直面挑战任务,努力突破自身能力的极限。
最后,尽管学校教导我们要服务他人,但很少有学校课程设置表明领导就是为他人服务。在大多数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的主要目的都是在服务自己——提高自己的成绩,竞争个人岗位,尽最大可能获得就业机会和大学或研究生的入学机会。但正如比尔·乔治在下一代领导力座谈讨论会上所说,“我们不会成为自己的旅途上的英雄”。人们乐于追随的领导者不仅关心他人,和大家有共同的愿景,还致力于自身之外更伟大的事业。
很多人都对商学院和企业的领导力培养抱有怀疑,但我们需要广泛扩大讨论范围。世界日益扁平复杂,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领导者。但若想真正培养合适的领导者,还需要重新规划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教育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