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之路往往风雨交加,真正的生长之美不在于人生最终的高度,而是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内心能否保持足够的沉静,行动能否保持足够的韧性。
前几日,应骆医生的邀请,到上海的马桥镇看千年古樟树。这些古樟树是从王安石的故乡抚州迁徙而来,一位企业家,帮助古老的生命逃避修建水库的威胁,在一片新天地下苏醒生发。
看到几棵千年的巨大古樟树,树的主干需要6人或7人才能合抱,粗壮有力,沧桑虬结,透着千年风霜。为了迁徙移植,古樟树只能保留主树干,用大车运至上海,重新栽种,主树干用了三年的时间存活了下来,才开始长出新的树杈与鲜叶,所以,这些古樟树的分枝杈丫于千年之后新生,青翠柔美,郁郁葱葱,展示着新生的欢喜。
一同迁徙而来的还有400年的古宅,我们漫步在其中,仰头见巨树参天,低头见岁月留痕。淡淡的天色,云的影子虚渺;青青的砖墙,光的影子梦幻,从明清传到今天,任凭星月流传,任凭兵荒马乱,任凭世事变迁,树木繁茂依旧,老宅安稳如初,流淌荡漾着岁月安静沉稳华美的光。
这里偏安在上海的一角,最初只有一个想法,给千年古树和百年老宅一个安处的地方,并未想过有什么用。随后安缦入驻,一种存粹的自然主义特征,新旧融合的魅力,将建筑融入到古树古宅中。漫步其中,没有喧哗缤纷,只有寂静素朴,感受岁月留痕,生命与生命之间彼此欣赏与守护。
仰望千年古樟树,让我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那棵被称为“樗”的大树,想到庄子的无用之用,想到庄子希望这棵树长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不必担忧被砍伐,被拿出做“栋”、“梁”。正如蒋勋所言:“不为他人的价值所限制,不被世俗的功利捆绑,庄子哲学的核心是‘回来做自己’”。
眼前千年古樟树,该是那棵“樗”,不斤斤计较在别人眼里的价值,超越了人的世界,在自然的高度彰显生命的意义——回来做自己。
我经常背诵赫尔曼·黑塞的《树木礼赞》,他写道:
“世界在树梢上喧嚣,根干深入无穷的地底,未曾迷失其中,奋起一切力量,坚持着一个生命目标:按着各自与生俱来的律则去实践、呈现自己独特的体态,成就自我。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造物,比一棵美好强壮的大树更神圣、更足以作为典范。”
我特别希望自己生活在一棵大树旁,还好,朗润园有一棵近200年的梧桐,承泽园有一棵近300年的流苏,时时仰望并与其对话,让我也有了树的感悟。这是生长的力量,没有喧哗,不求奢华,只是沉静顽强地生长,长成了参天,长成了林海,也长成了岁月,记录了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痕迹。
生长,正是万物生命的本分,一个细小的种子,没有一点犹豫,没有半点自艾自怨,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竭尽全力去生长。事实上,生命以生长的方式呈现出来,生命紧紧依附在生长的力量之中,也许孤寂,也许蓬勃,以这种方式避免自己停留在昨日的状态,不断跨越昨日的自己,生命也才有了意义,因为此,才有了万千世界浩大壮丽的风景。
生长,也是自然的法则。是的,唯有生长,才呈现出纷繁多样,变幻神奇。唯有生长,才可感知变化,想象未来。唯有生长,才能展示力量,破茧成蝶。唯有生长,不再懦弱,充盈丰盛。除此之外,那些困扰与阻滞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借口而已。
我们所要担心的,不会是外在这些因素,而是对生长的质感与信仰。当我们安静地去体悟自身,去感悟自然,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体察到生长带来变化的信息,这些真实而具体情景中的感觉,总会带给我们感动、惊喜,有时甚至是悲伤,这也构成了我们自己内在的丰富性,让我们有能力与周遭的一切共存共生。
在纯粹的生长中,生命会获得超乎想象的可能性。它也许会以各种形式出现,会遭遇各种挑战和冲击,但是,只要专注于生长,确信生长的力量,生命所创造的奇迹,非凡而隽永。乔治·沃尔德(George Wald)写道:“30亿年前的地球上,有了立足点后,初代生命体踏上了进化的壮丽旅程”。这生命壮丽旅程,让其“抓住了自己在地球上的未来。”
这也是以“生长最美”为主题整理编辑此书的原因。我特别感谢中南博集天卷副总经理王勇先生以及他的团队,如果不是他的倡议和坚持,我还未做好准备出版此书。我也要特别感谢王贤青老师,他为此书的出版做了很多专业的工作,并帮助协调和推进。
全书是以我的日常分享为基础,也整理和编辑我的其他书籍的相关文章,更多是我和年轻学生们的交流,我们之所以羡慕“年轻”,是因为年轻意味着“未来”。但是,你拥有未来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因为你拥有着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叫做生长性。
所以,我更愿意这些文字,能够启动你自己有关生长的想法与做法,能够通过阅读的交流,我们一起去感受生长的伟大存在,并透过生长去认识自身的力量,去认识生命的力量,去实现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一起都在生长之中,因为生长,万物自然也增添了新的气息。
以上是我在今年春分之日(3月20日)为本书写下的序言。如四季一般,这粒春天的种子经过前期长时间的准备和整个夏天的生长,如今已经结出果实,在博集天卷的持续努力下,《生长最美:想法》和《生长最美:做法》最近跟读者见面。
生长之路往往风雨交加,真正的生长之美不在于人生最终的高度,而是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内心能否保持足够的沉静,行动能否保持足够的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