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的六大预判,民生、疫情、经济、企业... 时间很快,2021年转眼就到年底了,不知道大家自己可还满意?有人赚了有人赔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更重要的还是经历过后自己的认知是不是提高了。虽然距离今年结束还一个多月,但是市场的目光已经转向了2022年了,今年无论做的如何,都即将成为过去,放眼未来可能更为重要。2022年可能有一些主要的关键词是需要注意的。
一、疫情
第一个词依旧是疫情,这是主旋律。这两年全球都在经历被疫情支配的恐惧,所有人都期待能回到过去没有病毒危机的日子。但2022年大概率还是和疫情抗争的一年,只是情况比这两年都要好。从疫苗接种数据来看,截至10月下旬,48.7%的世界人口至少接种过一剂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已使用68.8亿剂,每天使用2416万剂。
总体层面,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比例不低,有些国家接种比例超过75%。但由于疫苗接种的国别、区域分化显著——低收入国家只有3.1%的人群接种超过一剂,非洲地区完全接种比例仅为5.5%,欧美、澳新的接种情况好于亚洲、非洲。 随着疫苗的普及,2022年疫情对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制约趋势上是下降,预计有更多经济体重启经济、开放边境、选择与疫情共存的模式。今年10-11月,疫苗接种进度领先的多国已宣布实行新的重新开放计划。 世界已经迫不及待的重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最近的《中国日报》采访中提到,如果2022年初疫苗接种率超过85%,中国将考虑开放边境。但如果理性来说,今年以来海外依旧经历了三轮大规模的疫情反复,疫苗的铺开是否就是全球疫情的拐点还是不好说。
因为在疫苗不断变种的情况下,通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还是有待观察,明年大概率是无法完结的。所以明年疫情依旧会左右全球经济,但是整体都在好转, 随着对疫情的控制和边境的开放,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大概率会开始振作。当然,最担心的风险依旧是病毒变异等。
二、供需矛盾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很多上游产能关闭。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需求很快恢复到一定的位置。但是产能的恢复是需要时间的,供给恢复偏慢,导致2021年的供需矛盾,推高上游价格水平。供需矛盾可以说是2021年的主线,那到2022年会如何呢?
现在有些行业产能建设周期短的,供给已经逐渐跟上,价格上升的势头已经开始走缓,到明年大部分行业产能的恢复,有的甚至是过量的投产,可能会出现供给过剩。叠加库存周期的回落导致上游价格的回落, 制造业中下游可能迎来机会。 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流动性角度都不太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但长远来看,未来大宗价格波动的中枢或有抬升,主要还是能源结构转型,部分上游扩产受到限制,可能提升商品成本。
三、通胀压力
供需矛盾叠加货币超发,进一步扩大了需求和供给的背离,也加剧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美国印钱印的最多,现在CPI和PPI都处于较高的位置。全球连带影响,其他国家也差不多,基本不是通胀就是滞胀。 对于2022年,全球来说,在影响较大的原油方面,明年在既定的OPEC+增产计划的安排下,今年飙涨的原油,明年供给释放或带动油价趋于下行。潜在的供给增量还有来自非OPEC国家,预计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挪威、巴西等国家都将缓步增产。 加上明年下半年可能主要经济体进入政策收缩期,通胀压力可能会得到缓解。在此之前,还得扛着。国内来说,明年的猪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猪价明年二季度可能筑底,然后开始新一轮的猪周期,会抬升整体CPI的水平。所以明年整体的趋势上,PPI前高后低,CPI前低后高。中上游的通胀预计逐步向中下游进行传导。
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预计是未来不少政策思路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调整一些不平衡的发展,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这一块涉及较多的民生相关的方面,比如:
1、老龄化趋势
过去的限制,开始逐步的放开。 2、地产调控
预计地产调控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总基调。 地产板块依旧是以防风险为主,搏反弹的需谨慎。
3、反垄断
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领导的态度非常明确,公平竞争可以,搞垄断不行。对于互联网大厂我个人倾向于短期敲打,长期竞争力明显。另一方面, 对于规模小,但是有实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更加重视,这是政策方向。
4、消费低迷
2020年我国内需消费虽然较为低迷,根据申万数据,但结构上来看,下滑程度较深的仅有居民服务消费(同比从2019年的12.6%下滑至2020年的-7.9%),居民商品消费需求则是稳健增长(同比从4.3%升至5.6%),疫情冲击之后居民商品消费的真实表现要好于当前市场的普遍认知。 随着疫情缓解、就业改善、居民收入修复,消费有望回升。保持必要消费的稳定,适当拉动可选消费。除了这几个方面,还有教育,医疗,税收等等方面。领会共同富裕的精神,能够更好的理解政策。
五、大国关系
11月16日,中美元首视频会晤,释放了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本来“战Z”要作为一个关键词,是或许要面对的黑天鹅。因为家里小孩子不听话,还要认贼作父,可能是需要打一顿才能醒悟。当然我们都是热爱和平的,除了该出手时才出手。无论从十四五的战备规划还是前段时间《军队装备订购》的签署,都说明了军工是要实实在在的发展。
拜登说支持一个中国,缓和了氛围。只是不知他是否桌上支持,桌下又有小动作。作为重大影响之一,需要持续关注。随着近期的积极信号,后续可能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会有所缓解,但整体来说,今年出口基数好,随着海外产能的复苏,明年出口或许还是会有所降温。明年外需回落,那么经济政策大概率会促进国内商品消费需求,改善整体的经济结构的平衡。
六、粮食安全
1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要求。《方案》鼓励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强化节粮舆论宣传。做好舆论监督,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曝光。极端天气似乎比以前更加频繁,粮食安全在国内反复提及。尤其这两年发生拉尼娜现象。
2021年冬天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大约是60%-70%,有超过90%的概率会持续到2021年1月,有超过65%的概率持续到2021年3月供给受到影响,可能将引发一系列的价格传导,若严重的话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当然国内粮食大多可以自给自足,不过有备无患,前瞻性大局观。综合来说,明年大概率最好不要太过激进,存好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