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案例方法
你想“防患于未然”,有人却嫌你小题大作,怎么办?

[转贴自:来源    点击数:437    更新时间:2021年10月29日]

    1/5 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建议

     有读者跟我讲了一件事:

    他是某企业的售后工程师,因为下游的客户事关民生,产品一旦出了问题后,一个团队就需要火速赶往客户现场,忙得焦头烂额,常常连续24小时合不上眼,最后还要被客户骂,公司信誉也受损。不过,他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发现,这些大问题出现之前,几乎都有一些类似的前兆,如果当时与客户沟通,一个工程师当场就能解决。因此,他向部门经理提议,这种事件应该防患于未然,可以让客服部主动定期电话回访客户,发现有问题的迹象,当时就派人过去排查。

    部门经理把他表扬了一番后,结果没有任何后续行动。今天他刚刚经历了一次事故处理,晚上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上司也是从基层提上来的内行专家,明明有更好的业务流程,还是要坚持老办法,他的上司是不是不称职?这家公司是不是没救了?

    这位读者提出了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方案,却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如果他说的完全属实,这就是一个体现大体系运作的某些特点的典型案例,在模糊了一些行业公司背景后,我特意拿出来解剖一下这个现象。大家可以先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个部门经理,如果这个建议本身也是合理的,你会接受这个建议吗?

2/5 为什么所有人都不满意

    如果是一家中小型的企业,这个建议很快会被管理层采纳,它并不复杂,而且效果一眼可见,就算考虑成本的问题,也可以在部分客户上先试行。但如果是一家部门众多,业务繁杂的大公司,实行严格的KPI考核(或者OKR,随便你叫什么啦),那结果很可能如这位读者反馈的那样。

    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个建议的流程,对哪些部门有影响,首先是客服部门要增加回访的内容和频次。KPI的设计虽然复杂,但每个部门总有一个“聚焦点”,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只要做好它,至少完成60~80%的考核目标。客服部门的核心动作是等客户“上门”,然后快速分派给相关人员处理的部门,其“聚焦点”一般是这类客户的满意度,无论是提高响应速度,简化反馈流程,还是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都是围绕“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来进行。

    所以,客户回访并非核心工作的一部分,它通常是出于公司内控的要求,对于客户而言,甚至是一种打扰。这个部门最大的矛盾是,如何在有限的人员和刚性的预算范围内,解决无穷无尽的其他部门造成的问题。那么按照这个新流程,客服人员要占用核心业务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到非核心业务,自然没有这个意愿。

    不过,客服部门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问题,因为无非是增加了几次回访,或者在已有的回访中加几个问题。既然工作可量化,如果公司要求实施,反而可以借机突破部门预算的硬约束,很多客服部门的经理对此反而求之不得。真正的阻力反而更可能出自于这位工程师所在的售后技术支持部门。

    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中,体现一个部门重要性的,无非是这个部门能创造多少利润、掌握多大的预算,还有——某些时刻,别人有多么需要你。最后一点实际上是紧急性,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说,紧急性不等于重要性,会议马上要开了,材料还没有打印好,打印机又坏了,这就是典型的紧急而不重要。但在大部分人的观感体验中,紧急性跟重要性是划等号的。

    事实上,作为一个既不创造利润,也不掌握预算的部门,售后技术支持部门的重要性正是通过紧急事务的处理来体现的。出了事,你是牛逼哄哄的工程师,没事的时候,你就一修电脑的。如果按新的流程,工程师的出差量大大增加,但解决的都是小事,所以,从公司的角度看,部门的预算大大增加,但重要性(其实是紧急性)却大大下降了。嗯,部门裁员风险系数急升。

    从部门员工的角度看,满意度也未必提升,出差更频繁了,可相当一部分并没有什么问题。相比之下,之前虽然忙得焦头烂额,可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客户也会把你当成“大救星”,完成工作之后的成就感很高。当然,客户满意度下降,下次再也不买你的产品了,但这是公司的事,是业务部门的问题,反而客户对自己的满意度提升了,之前还有过客户把售后工程师高薪挖过去的事情。

    那么客户的满意度会提升吗?大概率也不会,新的流程下,工程师处理的都是“小问题”,客户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造成多大的后果,自然满意度也不会提升,反而会觉得你们的回访太频繁了,打扰了我们的正常工作。

    分析到这儿,如果你是售后技术支持部门的经理,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我猜很多读者会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官僚主义”,但这种大而化之上升为道德批判的做法,虽然痛快,却不解决实质性问题。之所以说大公司更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因为大系统都是以部门(或产品线)为单位分头运作,每一个部门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内部目标就行了;至于负责协调各部门的高管,其视野更多聚焦于核心战略,而非具体业务流程,只要不出大的问题,一个有漏洞但有序的系统,总比职责不清的系统好吧?

    我在上一篇文章《不充分的均衡:如何找到捡钱的机会》中说到“系统性均衡”的概念:一个能运行的系统,必然是各方形成均衡的系统,但均衡不代表有效率。如果读这篇文章的读者是某大公司的高管,我几乎可以肯定,你的员工也发现过类似的问题,但出于上述的原因,只会发发牢骚。

    那么,这个系统性的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可能呢?

3/5 谁来解决“尚未发生的问题”

    大家还记得《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吗?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很不高兴地说自己没病,等扁鹊走了,蔡桓公说了一句古今通用的话“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因为医生常常充当了“乌鸦嘴”,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医生随便说话,蔡桓公这句话算是客气的,我猜下面的人已经开始上书了:“身为医生,不好好看病,枉议政治,分明是秦国的带路党”,所以后来蔡桓公一死,扁鹊真的跑到秦国去了。

    真正的好医生,应该告诉人们如何不生病,如何改掉那些可能导致大病的坏习惯,但人们感谢的,往往是那些在你生了大病后,帮你治好的“神医”。

    如果你是医生,你选择做哪一种医生呢?

    所以,“防患于未然”这类事,不能让下面的人去做,原因有三:

    第一,它不明确,基层员工没有权限,容易被人说闲话;第二,它不紧急,没有动力;第三,它的解决方案不确定,基层员工承担的风险太大。但“防患于未然”,大部分高管也做不了,因为它“治”的是“未来的病”,比治现在的病更需要有丰富的业务经验,还要了解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这正是难点所在,专业人员看得到问题,也能解决问题,但没有权限和协调能力,高管有权限和协调能力,但看不到问题,也无法解决问题。

    前一节也说了,企业的中层经理既有专业也有权限,但他们出于利益考虑,往往不愿意去解决“尚未发生的问题”。所以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没办法靠任何一个部门或人的力量去解决,只能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去解决,其中容易想到的,是建立激励机制,广开言路,鼓励基层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建立相应的负责人制度。不过,很多公司也喜欢搞这种“征集合理化建议”的活动,结果往往沦为形式,原因何在呢?

4/5 为什么你得不到合理化建议?

    一家大公司的各项制度都是长期实践后沉淀下来的,它们不一定最合理,但大部分都是有效的,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业务流程改进需要,并不常见。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刚好看到了问题所在,并能系统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大部分员工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如果一家公司公开鼓励员工对现有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想象,高层们收到的大部分是以下两类建议:

    第一类是大而无当的高层战略,比如什么“公司未来十年规划万言书”;第二类是对现有制度的强调,比如什么“赶快颁布禁止陪酒令,请老板立即回复”;往往越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越喜欢提这两种建议。合理化建议,只能是发现了什么就说什么,不能“直接悬赏”,管理层会被无用的信息淹没,还会让中层经理更尴尬。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高层利用工作碎片时间,直接与基层员工进行日常沟通,场合不要太正式,茶歇、午餐、会议间隙、电梯间,等等,目的性也别太强,以闲聊为主,也别指望员工给出具体解决方案,更多是了解情况,然后将你觉得重要的问题留给中层经理去形成一个可执行的方案。

    我们需要一个“广开言路”的企业文化,但不需要一个绕开系统的“激励机制”,激励不是万能的,体系化管理还是企业的核心。当然,这里设想的是一个很理想的企业高管,但回到现实,比如开头的那位基层员工如果并没有遇到这样的企业,那应该怎么办呢?

5/5 好方案需要好时机

    首先,必须肯定,你确实可以跟上司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但不要越级,更不应掺杂个人诉求。只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前面的分析已经告诉你了,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就是人人都绕开它,那么十有八九它是系统性的问题,可能有无数的人看到,也曾有人尝试解决,最后都无功而返。

    你还有更好的时机,就是当此事造成重大损失,公司的高层开始不得不关注解决方案的时候,此时提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时机。可能有读者认为,这个思路已经有点“办公室政治”的味道了。但如果从善意的一面去理解,开头那位读者的部门经理之所以搁置建议,可能也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时机。

    在大企业运作中,高管层常常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经营战略,相比之下,中层经理往往更了解业务执行中的实际问题 ,但最好的方法不是指出“尚未出现的问题”,而是采用“不争论,先落实,不抢头”的务实态度,尽量将问题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等到那些执行得比较激进的部门出现大的危机后,大家已经对问题有了共识之后,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那时就是顺水推舟了。

    所以,你也并非无事可做,你首先要做好你自己份内的工作,不管它是不是有效率;你其次可以成为一个观察者和思考者,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能系统性思考解决方案的员工,都是优秀的员工,当你晋升到可以处理此类事件的位置上时,你可以比你的上司和老板做得更好。


 
  • 上一篇: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格外害怕落后于同龄人?

  • 下一篇: 投资企业,选人是最大风控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