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内容、主要形式、保障和监督等作出全面规范,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切实履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条例》要求,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基本内容、党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贯通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条例》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条例》全文如下。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2024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
202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三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推动全党全社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第四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学史明理。教育引导党员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从历史中寻经验、求规律、启智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学史增信。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三)学史崇德。教育引导党员涵养高尚道德品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
(四)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坚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在推动发展上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斗争本领,把握历史主动。
第五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三)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四)坚持统筹谋划、开拓创新;
(五)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六)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第六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坚持全面抓与重点抓相统一、覆盖全党与面向社会相贯通。在党员学习教育中,应当突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
第二章 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
第七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工作。
第八条 各级党委(党组)承担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主体责任,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工作,整合相关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第九条 基层党组织承担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直接责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第三章 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第十条 坚持学党史和悟思想相统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第十一条 认真学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学习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关于党史的最新表述、评价和结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十二条 全面系统学习党史,学习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认识和把握党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第十三条 学习和运用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第十四条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第十五条 树立正确党史观,认真学习党史基本著作和权威读本,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第四章 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十六条 党员应当按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要求,根据自身实际,通过阅读党史著作、开展研讨交流、参加教育培训、参观红色场馆、参加实践活动等形式学习党史。
第十七条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应当把党史作为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学习计划。
第十八条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把党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常修课,充实党史课程,丰富党史教育形式,提高党史教学质量。进修班、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强化党史学习内容。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等设置党史课程。团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党史课程。
第十九条 基层党组织应当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1次以党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或者主题党日。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史。
第二十条 用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第二十一条 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精心设计展览陈列、红色旅游线路、学习体验线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十二条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重大主题宣传,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做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党史事件纪念工作,按照党中央有关规定办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诞辰纪念活动,开展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和烈士纪念活动。
第二十三条 用好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用好文学、影视、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充分发挥文献档案、红色书信、革命诗词等教育价值,鼓励各地利用公共空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用好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手段,通过党史网站(频道)、网上纪念馆以及微博、微信、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打造党史融媒体作品,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感染力。
第二十四条 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平台,运用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发挥革命英烈、功勋模范、先进典型、时代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
第五章 保障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 党史和文献部门应当发挥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作用,制定党史和文献工作规划,组织开展党史研究、党史著作编写、党史宣传教育、党史资料征集等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准确记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工作,为党史和文献部门提供资料支持。
第二十六条 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加强党史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完善党史精品课程库,利用网络平台、线上课堂等形式,共享优质资源。
第二十七条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原则,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队伍。大力培养优秀党史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党史专家和党史宣讲人才。重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作用。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委(党组)以及党委宣传部门、党史和文献部门等应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政治关。正确处理历史和现实、政治和学术、研究和宣传等关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观点,自觉与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抹黑英雄模范、歪曲党的历史等言行作斗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抵制庸俗化、娱乐化,防止“低级红”、“高级黑”。
第二十九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当坚持勤俭节约,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就地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严禁以学习教育为名变相公款旅游。严禁借学习教育搞不当营商活动,硬性摊派征订辅导读物、音像制品等学习资料。
第三十条 各级党委(党组)应当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巡视巡察内容。
第三十一条 各级党委(党组)原则上每5年组织开展1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情况综合评估,充分运用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根据情节轻重,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军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规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条例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习近平主席:携手同行 “一带一路”蓬勃发展成果丰硕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既对过去10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演讲后,汤加财政大臣蒂奥菲卢西·蒂乌埃蒂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行动将推动更多国家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共建‘一带一路’的未来是美好的,让人向往。它是建设,而不是破坏,这就是为什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生命力、能持续发展。”同样参加论坛开幕式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说。蒙亚埃认为,主旨演讲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思考,为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注入了新动能,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进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取得历史性成就。参加本届高峰论坛报道的尼泊尔《新报》记者曼朱·蒂乐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参与方越来越多,体现了这一重要倡议的全球号召力。她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包括尼泊尔在内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在推动共建国家减贫和经济发展、落实全球发展议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肯尼亚《星报》记者摩西·奥齐安博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的家乡,连接蒙巴萨港口和首都内罗毕的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蒙内铁路已安全运营6年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两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得益于这条铁路,如今集装箱可以从港口直接运到内陆,肯尼亚民众的出行也更便捷。”奥齐安博说,肯中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提升了肯尼亚发展水平,改变了许多肯尼亚人的人生。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谈到巴中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时侃侃而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在推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巴中农业合作项目成果丰硕,从中国留学归来的巴基斯坦农业高科技人才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知识指导当地农民增产增收;进驻产业园区的企业为当地带来大量就业;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中巴友谊医院等项目在各领域为当地人提供帮助……“这些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到,是全体巴基斯坦人民从心底里坚定支持深化巴中‘铁杆’友谊、构建更加紧密的巴中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让埃塞俄比亚战略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梅拉库·穆卢阿莱姆深受鼓舞。穆卢阿莱姆说,埃塞俄比亚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位于亚的斯亚贝巴的河岸绿色发展项目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中国企业建设的工业园为推动埃塞工业化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项目助力非洲提升了公共卫生能力。
俄罗斯石油化工巨头西布尔集团执行董事谢尔盖·科米尚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共建国家互联互通和经贸发展,惠及所有参与方,实实在在提升共建国家人民的福祉。“俄中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不断密切战略协作和贸易往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地区的合作潜力充分释放。”科米尚说。
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值得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印尼共建的雅万高铁项目75%以上的服务和采购是在印尼当地,对本地供应链和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明显。印尼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说,雅万高铁17日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印尼迈入高铁时代。雅万高铁项目为印尼培养数千名技术人员,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导的互利共赢精神。“正是秉持‘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这一理念,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公共产品搭建平台,与各国共同做大合作‘蛋糕’。”
习近平主席强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多次访问中国的阿联酋迪拜商会主席阿卜杜勒-阿齐兹·古赖尔对此深有体会:中国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阿中合作和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因为参与各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从中老铁路乘客和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到产业扶贫推动老挝工业化进程,再到援建玛霍索综合医院提升当地医疗水平……10年来,中老合作硕果累累。老挝资深外交官、老中友协前秘书长西昆·本伟莱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给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利好,老挝贸易投资、货物运输、旅游业等多个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到‘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传递出一个信息:国际社会应携起手来,互帮互助,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共同致力于和平发展。”
在北京参加高峰论坛活动的《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同样对“合作共赢”这一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经验有共鸣。他说,哈中合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涵盖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推动了哈经济发展,为共建伙伴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经济发展快一些的国家,要拉一把暂时走在后面的伙伴。这句话说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心坎上。”马哈茂德·哈桑·汗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胸怀担当,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土耳其安卡拉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梅尔特汗·丁达尔对此非常赞同。他说,10年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繁荣,“这是一个促进团结的倡议”。
深化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匈牙利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主任霍尔瓦特·列文特(中文名乐文特)曾出版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专著。乐文特在现场聆听演讲后说,一些西方国家常以高傲态度与其他国家谈合作,而“共建‘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体现了中方对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愿景,以及中方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卢旺达国家关系与外交事务专家约瑟夫·穆塔博巴认为,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八项行动将进一步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以及共建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7岁的柬埔寨人梅达是一名给排水工程师,目前在中企在柬承建的一个国际机场项目工作。他对“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这一行动十分关注。“中国支持柬埔寨建设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这给柬埔寨民众带来极大便利,也将对柬埔寨未来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梅达说,“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八项行动,让我感受到中国帮助各国实现发展的美好意愿和坚定信心。”
参与匈塞铁路建设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匈牙利)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鲍尔陶·捷尔吉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八项行动包括“促进绿色发展”。“在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建设过程中,建设者始终将保护生物多样性放在首位。”鲍尔陶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扎扎实实,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机遇和繁荣。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互联互通,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认为,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八项行动,为各方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和平发展、共建美好世界的愿景深入人心。
尼泊尔前总理贾拉·纳特·卡纳尔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描绘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光明未来。他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互联互通,也增进了不同文化、文明的交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收获了巨大成功,相信未来将取得更多成就。
“过去10年里,我亲身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各国民间交往,看到这一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欧洲议会议员、交通和旅游委员会副主席乌伊海伊·伊什特万说,共建“一带一路”倡导开放包容,欢迎所有志同道合者参与其中,有助于各国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他期待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