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分析决策
美联储:乱局中的妥协

[作者:程实    点击数:699    更新时间:2019年03月11日]

    “进退维谷,冰炭在怀。”正值美联储立场软化剧变之际,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仅2万人,创下17个月新低。这一消息进一步加重了市场疑思:本轮美联储由“鹰”转“鸽”,究竟会在时间和程度上行至何处?我们认为,理清这一问题,首先要明辨美联储所处的双重决策乱局:第一,看似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却撬不动通胀,加速加息的正向效应趋于消退;第二,一度反弹的自然利率正在失去动力,加息和缩表从政策互补变为相互冲突。乱局之中,由“鹰”转“鸽”是美联储不甘心的妥协之举,并将呈现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妥协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由于乱局短期内不会消解,因此美联储的妥协有望长期延续,2019年全年料将仅加息一次,缩表进程料将择机暂停。另一方面,妥协并非没有代价,让步并非没有底线。当前美联储由“鹰”转“鸽”虽将延续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短期亢奋,但如果过快过猛,则将削弱2020年及以后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中枢。因此,基于百年联储的理性底线,2019年重启QE或降息不会进入美联储的政策菜单。

  乱局之一:看似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却撬不动通胀。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以中性政策利率为基准,而中性政策利率=自然利率+合意通胀水平。2018年年末至今,美国经济通胀预期持续走弱(详见附图),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的言论也表明,通胀放缓正是动摇美联储加息决心的主因。我们认为,在2018年强势复苏之后通胀动能衰减,根源在于看似强劲的劳动力市场遭遇了十数年未有之怪现象。

  从历史大局看,本轮劳动力市场复苏“跛足”,重“量”轻“质”。为从历史角度考察本轮劳动力市场复苏,我们采用了美联储的五维评价体系。其中,雇主行为、市场信心、劳动力流量三个维度侧重于复苏之“量”,工资和劳动力配置效率,则侧重于复苏之“质”。相较而论(详见附图),当前劳动力市场复苏的强劲主要体现于数量,三大数量维度的表现不仅全面超越了2007年年末(金融危机前水平),亦在部分单项上好于2000年年末(克林顿“新经济”繁荣顶点)。但是,在工资、效率这两大质量维度,本轮复苏均逊色于2007年水平,更远不及2000年。由此可见,虽然2018年10月以来的平均时薪同比增速多次创下新高,但是放之于历史坐标系中,仍然显得疲弱。而缺少了薪资增长这一主引擎的发力,成本驱动型的通胀便难以持续形成。

  从内在逻辑看,加速加息的“调结构”效应裂变,由正转负。正如我们此前一系列研究所指出,2015-2016年美国薪资增长缓慢,原因在于前期货币超宽松扭曲了劳动力市场结构,而鸽派慢加息继续纵容了这一扭曲。从2017年开始,“减税+加速加息”则构成了美国供给侧改革的“双足模式”,有助于改善上述结构性问题。2017年-2018年上半年,伴随着加速加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贝弗里奇曲线向2000年的状态趋近(详见附图),表明结构性问题得到舒缓,并滞后地推升了2018年美国薪资增速和通胀走势。但是,这一结构优化趋势在2018年下半年发生逆转。伴随9月、12月的加息,美国贝弗里奇曲线并未继续优化,而是转向外移(详见附图),并且在失业率未能进一步下降的情况下,职位空缺率开始持续上升。这表明,加息节奏可能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承受力,形成了反向超调,并造成新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配置效率正在下降。这不仅将导致薪资增速的上升放缓,更有可能转向恶化,并最终拖累通胀走势。

  从实证检验看,负向效应亟待制止,及时放缓加息是顺势之举。为了验证上述逻辑,我们进一步地比较本轮加速加息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反应。为保持样本可比性和时效性,我们选取第一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和第二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两时段的加息节奏、次数和消化时间相同。比较可知(详见附图),在第一时段的两次加息落地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复苏“量”“质”明显同步攀升,验证了加速加息的正向作用。但是,在第二时段的两次落地后,工资维度的提升幅度边际收窄,同时配置效率的维度不进反退,甚至部分指标弱于第一时段的初始水平。这表明,加速加息的正向效应趋于消退,负向效应开始显现。考虑到结构劣化向薪资增速的传导存在时滞,因此当前的薪资增速的上扬只是惯性使然。如果不能及时放缓加息步伐,则终将挤压薪酬上涨的空间,并制约内生复苏和通胀动能。从美联储收集的调查数据来看,较之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经济学家们对美国通胀预期的期限结构已经出现了反转,从迅速上行转变为渐次下行,2019年2月这一反转进一步强化(详见附图),表明放缓加息的必要性正在持续凸显。

  乱局之二:一度反弹的自然利率,却渐次失去动力。在厘清通胀疲弱的原因后,我们继续讨论加息进程的另一大决定因素—自然利率。2017-2018年,伴随经济的强劲复苏,美国自然利率开启反弹[1][2],支撑了政策利率的攀升。但是,展望2019年,自然利率的上行动力正在渐次衰退。在自然利率未能稳健提升的情况下,加息和缩表的关系由互补,转变为相互冲突。因此,为保证加息节奏在放缓的同时兼具灵活调整的余地,缩表进程将大概率先行暂停。

  自然利率上涨的长短期动力衰退。短期而言,财政政策的进退是自然利率涨落的重要影响因素。2019年,美国财政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均受到制约。从可行性看,受制于国内白热化的政治博弈和“通俄门”事件的升级,特朗普政府较难及时推出大规模的基建政策接力前期税改,进而导致财政刺激的断档。从有效性看,据OECD预测,2019年美国经济产出缺口的数值从上年的-0.66%调整为0.08%,是2008年以来的首次由负转正。这表明,即使特朗普政府突破重重阻力,使部分基建政策落地,其对经济的提振作用也相对有限。长期而言,作为自然利率的主引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也将在2019年遭遇困境。一方面,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之所以能够维持较强韧性,是因为大量的长期失业人口被激活[3],重新进入市场。但是,这一部分劳动力存在素质低下、技能不足的缺点,同时特朗普政府始终未在就业培训上投入足够资源,因此将逐步“稀释”现有的劳动力生产率。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加速加息引致的财务成本将在2019年逐步显现,叠加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近期美国企业信心开始转弱。这料将抑制长期投资意愿,从而减缓资本深化进程,同样也会拖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鉴于此,2019年美国自然利率上行动力恐将不足,因而需要美联储相应调降中性政策利率的预期水平,放缓加息进程。

  缩表与加息由互补转向冲突。长期来看,由于适宜的金融环境也是自然利率上行的必要条件,因此2019年美联储缩表的政策空间正在急速缩减。一方面,根据美联储工作论文测算[4],美联储缩表对流动性的冲击具有非线性上升的特征。即随着表内证券资产规模的下降,每缩减一单位资产对短端利率的边际提振作用将显著增强。由此,在进入2019年之后,即使美联储不扩大每月缩表力度,其造成的流动性压力也会大幅增强。另一方面,对当前美国市场而言,流动性好、安全性强的资产高度稀缺[2][5],市场流动性偏好抬升,因而可能进一步放大缩表对流动性风险的扩张作用。有鉴于此,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转变,继续推进缩表非但不能匹配自然利率的上升和加息进程,反而会拖累后两者。考虑到相较于缩表,加息作为传统政策工具,具有更加精准的调控方式和效果预期,因此暂停缩表进程,使加息进程更加具有灵活性,将是应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合理方式。

  乱局之中,有底线的妥协。综上所述,2019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已遭遇两大乱局。作为政策利率的决定因素,通胀和自然利率的走势将同时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中性政策利率的提升料将显著放缓。我们认为,乱局之中,美联储将做出由“鹰”转“鸽”的无奈妥协。一方面,这一妥协将具有延续性。由于乱局短期内不会消解,因此“鸽派”立场有望长期延续。2019年美联储将大概率仅加息一次,加息时点将根据经济走势相机抉择。美联储暂停缩表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并有较大概率在2019年下半年落地执行。另一方面,这一妥协将保有底线。当前美联储由“鹰”转“鸽”虽将延续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短期亢奋,但如果在程度上矫枉过正,则将削弱2020年及以后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中枢。迫于乱局的阶段性妥协,既不改变美国仍处于复苏通道的现实,也不意味着百年联储决策理性的彻底崩塌,因此,本次妥协不会走向极端鸽派,2019年重启QE或降息不会进入美联储的政策菜单。

  参考文献

  [1] John M. Roberts. An Estimate of the Long-Term Neutral Rate of Interest [R]. FEDS Notes, 2018, September.

  [2] Robert S. Kaplan. The Neutral Rate of Interest [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 2018, October.

  [3] Hie Joo Ahn, James Hamilton. Factors in Unemployment Dynamics [R]. FEDS Notes, 2018, December.

  [4] Falk Bräuning. The Liquidity Effect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Balance Sheet Reduction on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No.18-1.

  [5] James Bullard. R-Star Wars:  The Phantom Menace [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2018, February.


 
  • 上一篇: 从非理性繁荣走向理性分化

  • 下一篇: 河内峰会的经验与教训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