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新冠疫情使得2020年的世界经济更添变数。人们期待在2021年能出现经济复苏。一些国际机构预测明年发达经济体GDP增速在4%以上,新兴经济体则将增长约6%。相较于2020年可谓V型复苏。临近岁末,人们似乎有更多忧虑,例如一些经济体目前仍然陷入如何使疫情可控的泥潭,新冠疫苗能否大规模供应并在全球可及可负担?以及美国挑起的单边主义做法会否继续发酵并影响全球复苏进程?在两位看来,2021年,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是否可期?会遭遇哪些挑战?
张明: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2020年10月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2%。如果这一预测是正确的,那么全球经济在2021年的确实现了V型复苏。不过,即使如此,2021年的高增长也无非是由于2020年的基数很低所致,2021年的全球经济总量也仅仅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从目前来看,2021年全球经济能否超过5%,依然面临着如下变数:第一是新冠疫情的演进方向。目前来看,全球的疫情演进并不乐观。疫情的重心已经由发达国家转为新兴市场。印度的确诊人数很可能在年内赶超美国,而拉美的疫情演进极不乐观。如果能够大规模使用的疫苗不能尽快问世,那么202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可能显著低于预期;第二是美国大选之后的国际经贸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拜登能够上台,且调整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那么全球贸易的恢复可能好于预期。如果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变本加厉、中美经贸冲突进一步加剧并扩展的话,2021年全球贸易走势将较为暗淡;第三是中东与东亚的地缘政治冲突是否会加剧。近期中东地区出现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冲突,其背后依然是大国的角力。如果上述三方面发生不利变化,那么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程度可能低于预期,经济运行轨迹可能由V型转为U型或者耐克型。
问题2:2020年伴随疫情而生的,是发达国家规模空前的宏观刺激政策,其力度远远超出了次贷危机时期,这些宏观政策加重了宏观杠杆率,使量宽政策和低利率持续泛滥。在2021年这些刺激政策会否收敛甚至退出?宏观调控将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就业,通胀或者其他?
张明:2020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些宏观政策的实施一是为了应对疫情,二是为了提振经济。从财政政策来看,2020年很多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占GDP比率都超过了或者接近10%。从货币政策来看,不少发达国家都实施了零利率(负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在2021年,预计发达国家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将会显著下降,毕竟大规模疫情已经成为过去。但预计宽松的货币政策态势不会明显改变,这是因为经济增速依然低于潜在增速,且通货膨胀水平处于低位。预计发达国家就业市场将会继续好转,尤其是美国劳动力市场。总体来看,通货膨胀水平仍将处于低位,尤其是剔除了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如果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那么扩张性宏观政策的退出将会继续推迟。
问题3:疫情给全球资本流动带来变局。全球供应链因多重因素一度承压,而资产价格则大起大落。在两位看来,2021年全球贸易可能如何演绎?而以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则又会出现怎样的场景?是随经济复苏而继续高涨,还是随经济不况而泡沫化?
张明:2021年全球贸易走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复苏,基本面的改善将会导致贸易增速显著反弹。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可能依然延续且重创在全球生产链上处于核心位置的新兴市场国家,以中美经贸摩擦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冲突可能继续延续,这两个因素将会制约贸易增速的反弹速度。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在2021年将会依然充满波动性。一方面,以美国股票为代表的全球股票价格继续受到零利率、负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另一方面,疫情冲击将会导致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恶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股市估值。估值偏高的股市将对货币政策边际变化以及预料之外的冲击非常敏感。我认为,2021年的美国股市依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不排除显著向下调整的可能。
问题4:中国在2020年疫情控制出色,刺激政策灵活克制,经济率先全面复苏,同时,央行也表示将把常态化的货币政策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在双循环的经济格局下,2021年中国经济的亮点和挑战何在?会否受到外部复苏进程的较大影响?对此应做好怎样的政策预案?
张明:2020年中国经济的亮点,一是二三季度出口表现远超预期,这一方面是由于医疗行业与远程办公板块(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出口由于全球疫情爆发而异常强劲;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外疫情爆发的不同步性在短期内加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不可替代性;二是房地产投资的韧性很强,不仅在疫情期间下跌幅度较小,而且在疫情之后恢复速度很快;三是以线上零售、远程办公、在线培训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在疫情背景下快速发展。2020年中国经济的挑战,一是中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冲击较大,导致迄今为止消费增速复苏不尽如人意;二是内外需低迷与产能高企导致制造业投资复苏乏力;三是以服务业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受疫情影响很大;四是疫情后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可能上升较快。2021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可能延续2020年的轨迹,但出口增速可能受到外需持续疲弱的影响。在2021年,中国政府应该尽量让经济增速接近潜在增速,处理好潜在金融风险,抑制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并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潜在恶化做好准备。
未来5年有共享经济发展
要快更要好望保持年均30%以上高速增长
共享经济发展要快更要好
从共享交通工具到共享住宿、餐饮、护理,共享经济在飞速扩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个人信息泄露、资源浪费、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共享经济如何实现良性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审慎出台新的市场准入政策,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此,有关专家指出,相关部门对共享经济发展一直持包容审慎态度,但这不意味着放弃监管。结合此次《通知》以及近期交通等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网约车的治理,共享经济开始步入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时期。
7亿多人共享
近年来,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并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7.2%。2017年中国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7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其中,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这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就有约10人是共享经济企业新雇用员工。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计,未来5年中国共享经济仍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均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此次出台的《通知》从构建综合治理机构、推进实施分类治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市场准入限制等11个方面,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规范。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郭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经济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其快速发展显示了中国经济巨大的活力与潜力。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共享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个人信息泄露、用户权益保护难、野蛮生长、不正当竞争等多个方面。如何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此次相关部门的《通知》可以理解为对近期共享经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的回应。”
加强监管
“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一直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对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包容审慎并不意味着任其发展、不监管。”郭夏表示,本次出台的《通知》在多个方面强调了“监管”一词,这符合当前共享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主要是要遏制当前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势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认为,目前,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比如共享单车无序投放、网约车审核不严、在线短租虚假房源等,这些问题背后的具体原因复杂多样,但平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是共同原因。
《通知》在压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督促平台企业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切实保证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身份核验和内容治理;构建科学合理的交易撮合机制及定价机制,保证交易公平性。
协同治理
共享经济想要健康良性的发展,离不开用户这一核心。业内人士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在共享单车、网约车等领域,用户信息泄漏或被不正当利用、用户押金退还难、投诉得不到解决等一系列用户权益保护难题不断凸显,困扰着不少消费者。
针对这些问题,《通知》指出,依法依规强化对平台企业收集、保存、使用、处理、共享、转让、公开披露、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监督,督促平台企业运用匿名化、去标识化等技术手段,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防止信息泄露、损毁和丢失。同时,推动平台企业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对接,支持各地相关机构及时将掌握收集的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的无证无照经营、虚假宣传、押金投诉等违约信息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开公示。平台企业要建立便捷的消费者评价和投诉处理机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随着监管的持续创新与不断完善,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建设将加速推进,这有助于推动共享经济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进而为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郭夏说,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共享经济依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少领域还有待开拓。在发展与监管并重的基础上,共享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将实现更好发展。(记者 邱海峰)
数字经济是中小企业的新机遇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2月1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胡丽齐)12月19日上午,作为2017海南互联网+创新创业节系列活动之一的APEC中小企业云+创新创业论坛海口举行,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作主题演讲分享。他认为,数字经济是中小企业的新机遇。
会上,朱岩解析了旧社会范式和新社会范式两者间的差异。朱岩说,旧社会范式是以国家、城市为主体的树状人权系统,通过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广播方式,是有限信息情况下的平衡。新社会范式则是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网状人群系统,不仅传播方式多样,民主化传播出现,同时经济模型上也呈现无限信息共享情况下的经济民主化趋势。“在社会民主化与经济民主化上,我国追求全方位的人民民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因此要通过以技术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拉近美好社会梦想的差距。”
朱岩表示,数字经济是中小企业的新机遇,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具有移动性、参与性和智能性事互联网创新产品的新特征,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另外,我们还要在强化国际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土化。智能是重服务群众需求开始,而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