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简介 功能说明 财富论坛 增值广告 视频集锦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关于我们
今天是: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动态·信息 > 管理工具 > 挑战高效的管理 > 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化
[公告]热烈祝贺由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武汉市盛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企业增值网协办的环保公益活动全面展开!
 
  栏目导航
 
 
挑战高效的管理
 
  二    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化
    
     2003 年农历春节,英国电视台有史以来,首次以纯正的普通话,代替往昔的广东话,说出"新年恭喜"这一句祝贺的话。欧美各国,愈来愈多的人参加托福考试,考的不是英语,而是中国语言。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遭受各方面的挑战,已经明显地动摇。许多人都在预言:21 世纪的人,如果不学习方块字,不了解儒家的基本观念,很可能成为地球村的二等公民。
    
    儒家的智能,能不能作为21 世纪的主流?有待于大家的努力。至少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化,可以提升中国人在地球村中的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方面,获得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应该对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管理哲学,和儒家的智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中国管理哲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再加上一些道家和佛家的观念。这是长久以来,所造成的结果。
   
     一般而言,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是标准的儒家。所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警语,无不出自儒家,一付很有把握的样子,表示计划周详,非成功不可。到了执行阶段,道家的思想就出现了。想不到的事情一大堆,不如顺其自然,以求和谐安详,至少可以安顿自己的生命。原先的计划未必符合天道的要求,不如学习水的曲直随形。上有对策,下即有对策,几乎没有一种计划,真正是百分之百的贯彻实施。总会出现一些调整,才叫做合乎时宜。到了检讨的时候,展现佛家的修养,用阿弥佛陀来化解一切过失。每次检讨,清一色地将责任推给制度,很少有人斗胆针对人来考核,否则立即成为人身攻击的对象,为众人所不容。
    
      儒家管理哲学,实际上便是大学之道。大学这一本书,一直被当作初学入德之门,以致不能发挥真正的大用,实在十分可惜。大学是世界上非常值得珍视的管理哲学,我们重新加以诠释,希望能够恢复原有的面目。明白大学之道,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际上的运用。才能够知行合一,产生实践的力量。期待各位共同努力,使中国管理哲学,在21 世纪全球化的潮流中,再度发挥光明正大的能量。促使世界大同,人人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恳请各界人士,不吝指教,为幸。
 
    中国管理哲学大要:大学之道的现代诠释中国式管理的目的在安人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孔子说:"修己以安人。"管理者先把自己修养好了,再去安定员工,使他们身安心乐,而又安居乐业。这样的管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犹病诸!"尧舜是孔子心目中的最佳管理者,但是谈到修己安人,恐怕连尧舜都未必能够完全做到。
    
    管理的目的为什么在安人呢?任何机构,对于成员的要求,不外乎"忠诚"与"肯干"。一九六八年法国记者史莱坡〈J-J. Servan-Schreiber〉坦陈美国人并未比其它人来得聪明,然而人为的因素,是其成功的主因;归根究底,人力的培养,才是美国新动力的原始所在。他以爱德华.戴尼生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指出在一九0 九年至一九二九年间,美国经济发展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劳力的扩张,与投资金额的生长所造成的。
   
     到经济恐慌以后,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五九年间,这些数量因素,对于国民总生产量的增进,仅占三分之一,而教育与技术的创新,则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此一因素,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代,促成经济上百分之十一的成长,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五七年间,为百分之二十三,越往后其所占成分也越大。教育普及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次要的则是"知识的成长", 但是它们只能促使成员"能干"(人有其才), 仍然不能肯定成员"肯干"(人尽其才〉,因此还需要管理。没有良好的管理,成员徒然拥有优异的才能,也未必就肯充分发挥。
    
     肯干的人,如果缺乏"忠诚",对于机构的危害,远较那些不能干、不肯干的成员为大,因为不能干的人,即使存心为害,由于能力的限制,其害不可能大;不肯干的人,在机构内通常不容易获得上级的信赖,不可能担当真正重要的工作,也就不能够深入了解,不易击中要害。惟有能干又肯干的人,才比较有机会假冒忠诚,造成"所谓忠不忠,所谓贤不贤"的假相。一旦为非作歹,兴风作浪,那才真是够受的。
    这就是中国人选拔人才的标准,会订为"第一等: 有德有才;第二等:有德无才;第三等:无才无德;第四等:无德有才"的缘故。
    
    如许多人尽管无才,却凭着品德良好而居于高位,可见忠诚的深受重视。成员对于机构的忠诚,甚至于对机构主持人的忠诚,时至今日,仍然是大多数中国管理者所特别关心的。员工的"肯干",表现在增加能力,提高群力,产生合力,发挥潜力。成员的"忠诚",显示在
促成同心,增强向心,坚定信心,引发忠心。这两者结合起来,便是不断提升的生产力。成为所有机构,共同追求的目标。
 
    我们循此寻根,不难发现员工不肯干,主要原因即在不安。通常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只有更增加其不安,结果使员工更加不肯干。这种"恶性循环", 我国先哲早已论及,我们岂能掉以轻心!再说忠诚,员工初来乍到,未有不忠诚的(极少数的谍报人员,另当别论)。不过时间一久,便有经得起考验的,亦有经不起考验的。形成有忠有不忠,而"忠"之中,又有"真忠"与"伪忠"。
   
   我们也不妨深入了解其成因,当能体会孔子所说"安无倾"的道理。机构之内,惟恐上下不能相安,能够相安就不会有倾覆的现象。不明事理的管理者,常常运用许多自身就不光明正大的手段,来监督和逼迫员工,希望维持其忠诚。殊不知道这些手段,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安,使员工越加不能忠诚,也不愿意忠诚。
   
    成员能安,即能肯干而忠诚,亦即能不断提高生产力。使聚讼纷纭、长久以来始终不得解决的"人"与"业绩"之间的难题,获得根本的解决。果真如此,管理的最终目的在安人,应无疑义。但是,何以员工能安,即能肯干而忠诚呢?原来"安"是人生的根本要求,不独员工有此需要,管理者亦有此需要。中国人的"安"字,包含了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五个"需要层级", 无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都在讲求人们逐渐提升到更高一层级时的"安",能安即是满足需要,当然肯干而忠诚。立业在修齐治平中的地位
    
    大学的安人行为,只列出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项目。并未出现立业的原因,我们站在管理哲学的立场,深入探究,做出下述的推论,以供参考。人生的结局,说起来千奇百怪,各有不同的状况。然而归纳起来,毕竟人人相同,那就是"不了了之"。
    
     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多么好的表现,到头来都是不了了之。谁也没有办法,把所有事情做完,才离去。但是,不了了之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种是眼睁睁地不了了之,我们称之为"死不瞑目"。任何人处于这种结局,总是一种很大的遣憾。另一种则是闭着眼睛地不了了之,我们称之为"心安理得"。只要能够心安理得地告别人间,便是大家所告慰的好死。
我们把人生的目的,界定为"求得好死",并不是寄望于不生病而死,或者不受伤害而亡。凡
是心安理得地死亡,就是一种好死。表示死得毫无愧怍,也没有悔恨。这种结局,堪称良性的不了了之,足慰平生。
     
      咒骂他人不得好死,也就是诅咒其死不瞑目。如果不是十分怨恨,大概不致咒骂得这样恶毒。人生的起点,又是什么呢?不能独立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语法。一般动物,生下来的时候,离开母体,动一动,跑一跑,就能够独立生存下来。惟独人类诞生之后,必须相当小心地加以照顾,能够存活。换句话说,初生婴儿不但毫无知识,连起码的生活,都没有能力自己处理。想要像一般动物那样独立,简直不可能。
    
      人生就是从不能独立走向不了了之的历程。从这一角度来看,人人都一样,并无不同。
人要活下去,样样都需要学习。而且学习的范围十分广泛;学习的期间,扩大到终生。学习
什么呢?学习好好生活,活得体面,而且活得有情。活得体面而且有情,就应该修身,也就是修治自己。修治自己,要表现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项目上,以求安人,才能够确保修己的效果,使自己得以心安理得地死去,不致心有悔恨而死不瞑目!
    
      那么,立业的位置,在什么地方?难道职业生活并不重要?事业的奋斗与志业的追求,也都无关紧要? 古代农业社会,人们但求自给自足,并没有什么就业、创业的念头。所谓事业,应该是治国、平天下的某些表现。这一切活动,实际上都为了修治自己。不过是透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来完成自我修治罢了。所以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如果不能够修身而乱掉根本,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能有成就的话,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代工商社会,职业生活显得十分重要。把往昔齐家范围内的成家、立业分开来,划分成"齐家"和"立业"两个部份,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企业管理刚开始的时候,吸收原有的修、齐、治、平的道理。谨慎地追求合乎义利,至少保持义利并重的精神。企业人员也明白生产、经济体制,不过是人类社会的一部份,必须和其它方面相配合。但是经济愈来愈发达,企业愈来愈发展之后,企业管理竟然由凌驾修、齐、治、平,到了反制修、齐、治、平的地步。
   
     大家忘记了经济应该为文化、教育、政治而服务的道理,反而财经挂帅,把企业管理放置在绝对优先的地位。政府机构,甚至引进企业管理,让某些企业从业人员大言不惭地引导政府再造,实在是很大的错误。
   
     修、齐、治、平的一贯大道,主要精神在尊重人的生命。不但把本地区的人放在首位,而且要将地球上的人类做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至今日,更应该扩大视野,把宇宙所有生灵,都当做整体来对待。人类固然为万物之灵,应该体认人类不过是宇宙生灵的一小部份。管理决策,必须从全宇宙的生灵,做整体的考虑,不能单凭人的立场来分析。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指自然的规律,达尔文从人的角度,发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却不能站在全宇宙的主场,体悟"减少有余,补充不足"的天理。
    
    人类只知道发展科技来征服自然,不顾其它生灵的存亡。自然的规律,就会在人有余而其它生灵不足的情况下,以天灾来伤害人类。这是达尔文进化论所未能触及的部份,也是企业管理十分忽视的地方。经济优先,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向下沉沦的主要原因。福利国家,如果只重视物质方面的福利,势必更加伤害人类的尊严。看起来只有在修、齐、治、平大道中谈立业,才不致愈走愈偏,终致反过来妨碍修、齐、治、平。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立业的过程中,做好修、齐、治、平的工作, 才是真正的企业管理。
 
    第一,在修身方面,惟有在职场中修治自己确保修身的持续进展,企业经营才有价值。
凡是鼓励员工贪得无厌,引起员工对于贫困的恐惧心理,剌激员工无限度提高物资生活水准, 或者养成员工懒惰的习惯,放任员工毫无效率地工作,促使员工粗制滥造却又领得高薪,导致员工即使失业也无所谓,逼迫员工使其觉得人生乏味,都不是良好的职场。
   
     员工教育训谏,不应该完全以提高生产力,激发竞争心为主旨。最好能够通过艺术、道德、宗教等文化活动,把充实精神、提高智能放在第一位,而将物质生活放在第二位,深一层解决劳动积极性的降低和人类价值感的丧失,以及不劳而获的不正当诉求等等问题,以期员工不致由于错误指引,而妨害自我的修治。
   
    第二,在齐家方面,应该兼顾员工的家庭生活,促使其家庭和乐而教养有成。职场生活不但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而且有助于家庭的正常发展。事实上,立业的主要目的,在养家。但是养家的主要目的,则是齐家。全家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教养子女有方,各有所成,养育这样的家庭,自然心安理得。若是终日为事业奔忙,早出晚归,弄得子女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者行为不端,惹事生非,请问事业再有成就,又有何用?为了事业,损失了家庭,合理吗?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谓民穷财尽。一九四○年代,在社会安定中,以家庭为单位,同心协力,三十年间,创造了经济奇迹。可惜一九八○年代以后,本末倒置,导致不少眼光短浅、文化贫乏的暴发户,不重伦理,不知俭朴,造成家庭破碎,社会不安。可见家齐才能确保立业的正当性与有效性。
 
    第三,在治国方面,必须以富国为目的,并维持社会俭朴的风俗,避免经济犯罪行为,坚持正当途径,配合政府的政策,并进一步捐献所得,以补国富。企业经营需要安定的社会秩序,优良的投资环境,有效的经济活动以及便利的公共设施。政府为善尽这些功能,有赖于企业的依法缴税、诚心捐献或者爱心协助。经营者除了发展事业本身之外,对于社会公益、文化建设、伦理建设、心理建设等,都应该尽力参与或赞助,使国家日趋富强。将安人的范围,由企业扩展到国家。
     
    政府不应该把国民生产总值(GNP)当做国家现代化或经济发展的绝对指针,以免误导百姓重视国民平均收入而忽视人性的劳动条件,并且任意污染或破坏自然环境,最后反过来危害自己的国家。
    
     如果为了事业的发展,伤害员工的身心品德,破坏家庭的和谐愉快,制造社会的动乱罪恶,损害国家的名誉形象。这种事业,显然成为治国的严重障碍。然而企业经营,只顾提高绩效,不顾同业存亡。只顾繁富裕,不顾影响社会风气。只知股票升值,不顾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不但损耗国力,而且损害国家,岂是企业经营者所应为?
    
     最后,在平天下方面,应该以宇宙全体生灵为对象,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准,寻求世界性的经济稳定,而不以国内经济发展为要务。自由竞争的结果,造成少数富有的国家,不断消耗地球上有限的宝贵资源。多数贫穷国家,被塑继成追求经济发展,不惜牺牲百姓幸福以及自然环境的可怜政府。富有的国家,为求保持强势,往往极力增强武力,制造世界的不安。而贫穷的国家,却又不由自主地鼓起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企业愈发达,世界愈不平。世界愈不平,人类愈不幸福,影响到其它生灵,也都不得安宁,掀起大自然的反扑,反过来威胁人类的生存。
    
      由此可见,事业的发展,若是不能达到平天下的境地,恐怕事业愈发展,负面效果也将愈加明显。虽然不容易达成,却不能轻易放弃这个目标。居于上述,大学以修、齐、治、平为主轴,并未将立业列为一个项目,用意在提醒就业、创业、成业的人,必须在过程中力求修、齐、治、平,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遣症,而害己害人。事业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任何事业,都应该配合修、齐、治、平而进行。凡是不利于修、齐、治、平, 无助于修齐、治、平、的事业,实际上都不需要加以创立、发展。
浏览[275]
【首页】  【返回】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TOP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4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2</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02-6-7 21:03:07<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5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3年6月</font> 至今<br>
  http://www.qyzzw.net/
mailto:qyzzw888@163.com
Copyright (c) 2005 www.qyz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