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中,丹东肩负着重担。慢进亦退的现实,让丹东人始终不敢有任何松懈。作为丹东市发展先导区的临港产业园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成为拉动全市项目建设乃至经济发展的牵动力,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此,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自加压力。今年年初,确定了域内生产总值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7亿元、338个项目开工的全年经济指标,各项主要指标呈50%速度增长。同时,按照“拓展两大区域,即新区以安民山为中心,重点向西,适度向北,并在黄海大道两侧摆开城市建设新战场,使新区拓展到20平方公里;港口工业园区向北扩展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打造6大产业,即仪器仪表产业、现代服务业、手表及配套制造产业、保税物流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不锈钢产业。规划三个园区,即京阪神工业园、台湾工业园、化纤纺织工业园”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力争实现“新区空间大拓展,项目整体上台阶,仪器仪表成规模,港口园区出效益,装备园区全摆满,专业园区有突破,商贸老区换新颜,城市功能更完善,社会事业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两百亿”的2010年总体目标。
为了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他们更是紧抓施工的黄金季节,4月份全力以赴集中开工。按照进度,具备开工条件的129个项目必保4月末前开工,占全年推进项目总数的38.2%。产业园区制定了“让条件成熟的项目马上开工;不成熟的项目想法设法帮助开工;条件具备仍不开工的,调整项目用地乃至取消项目”的措施,成为“开工月”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原定一期进驻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上海某企业不能及时开工,园区协调其退出一期厂房,让已具备开工条件的几家仪表企业赶在4月份提前开工。这样的努力促使仪表园一期厂房预计到4月末将摆满50户企业,其中的70%是原本打算5月以后开工的。
变等着企业开工为推着企业开工,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体现速度,改变了以往的打法。新城区管理办公室在为SK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办理相关手续时,变以往的“串联审批”为“并联服务”,多项手续同时进行,大大减少了审批时间,推着企业在4月实现开工,比预期至少提前了1个月。
这样的力度、这样的进度,保证了4月开工时间过半、任务超半,为完成全月乃至全年的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