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简介 功能说明 财富论坛 增值广告 视频集锦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动态·信息 > 政策法规 > 行业信息 > 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分析及对策
[公告]热烈祝贺由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武汉市盛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企业增值网协办的环保公益活动全面展开!
 
  栏目导航
 
 
行业信息
 

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分析及对策

      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将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因此,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刺激了一些行业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扩张;同时,由于我国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部分行业存在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对此,中央及时提出了控制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市场准入等政策措施,部分行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但由于产能过剩既存在即期过剩。也存在预期过剩;既是市场条件下的正常现象,也是市场扭曲条件下的现实问题。因此,应区别对待,采取的政策措施也应有所差别。
 
  一、我国过剩行业的主要特征及其分析
 
  1.产能过剩:“即期过剩”与“预期过剩”
 
  目前,对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普遍重视,但如何应对过剩,存在一定的争议。除了对经济形势问题的把握上存在分歧外,还由于对不同行业的过剩特征和状态的把握不清晰等原因所致。当前,社会上普遍将“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或者用“供过于求”作为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从理论上讲,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出现的现象。只有当供过于求的产能数量超过维持市场良性竞争所必要的限度、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格进行竞争、供过于求的正面影响超过负面影响时,超出限度的生产能力才有可能是“过剩”的生产能力。同时,当前谈论“过剩”,还应分为“即期过剩”和“预期过剩”。“即期过剩”是指目前生产能力与需求量的比值已超过了维持市场良性竞争所必要的限度,主要表现为设备利用率和产销率低、产成品库存增加、价格下降甚至低于成本、企业亏损面较大;“预期过剩”是指未来某时间内预期的生产能力与预期需求的比值超过正常的范围,主要表现为在建项目投资增长过快。产能过剩还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经济增长的低谷阶段,产能过剩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从相关指标来看,目前我国即期过剩特征明显的行业主要有:铁合金冶炼、铝冶炼、炼焦等行业(电石行业缺乏数据),主要特征是:产品销售率下降到较低水平,设备产出率低,亏损面较大,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水平下降。
 
  炼钢、铜冶炼、煤炭和电力行业设备产出率下降,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水平下降,但目前看,其产销率还很高,资金利税率仍处在较合理的水平;水泥行业亏损面较大、经济效益较差,但产品销售率增加、产成品资金占有率下降,设备产出率也没有出现下降趋势;汽车行业产品销售率增加、产成品资金占有率下降,设备产出率仍在增加,经济效益尽管下降但也处在较合理的水平;纺织行业虽然设备产出率呈下降的趋势,但产销率增加、亏损面也较小,资金占用率下降。上述行业的过剩主要表现为“预期过剩”。
 
  此外,医药制造、电器机械制造、通用设备制造、食品饮料、印刷中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特征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产品销售率下降到较低水平,设备产出率呈现下降趋势,经济效益较低或明显下降。
 
  2.对产能过剩的认识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其中。既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和企业之间正常涨落的因素。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在需求长期看好的大背景下,为避免丧失市场机会,不少企业的产能规划一般都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而需求还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这种波动的走向和幅度,有时会大大超出企业的预测。同时,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可能是结构性的,往往是某些细分市场出现产能过剩,而另一些细分市场却出现产能不足。处于细分市场产能过剩的企业与新进入者相比,也不一定就有足够的优势。因此,对于加工制造行业的产能过剩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
 
  但是,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是基于要素成本价格扭曲条件下形成的。如资源价格被低估、环境成本没有计足,而导致存在大量的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的高耗能型企业,如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铜冶炼、水泥、电力、煤炭等资源性行业。对于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不仅会带来设备闲置,而且因为资源价格和环境成本扭曲,还可能扭曲“优胜劣汰”的机制,浪费我国稀缺的矿产资源,污染环境,因而需要通过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手段来进行纠正。
 
  二、2006年开局及其走势分析
 
  1.大部分工业行业增长较快,而多数过剩性行业增速则较低
 
  从宏观上来看。200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GDP同比增长10.3%,略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一是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t-I业同比增长16.7%,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速达到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三是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2%,比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四是出口增长虽有所减慢,但仍有26.6%的增速:五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6个百分点;六是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上升,全国规模以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1.3%,比上年同期增加4.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提高0.33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之下。大部分工业行业增长较快,而多数产能过剩性行业的增长则明显较低。一季度,在39个大类行业中。增加值同比增速在20%以上的有18个,主要集中在部分矿采选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机电产品制造业、与消费相关的轻加工制造业。前述过剩性行业中的多数行业产出增速较低或减缓。如从产量来看,即期过剩行业中,一季度,铁合金增长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电解铝增长与去年同期持平;焦炭增长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预期在过剩行业中,粗钢产量和发电量增长也呈减缓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6.2和1.9个百分点:但汽车增速则高达36.3%,水泥、铜冶炼增速也在20%以上;原煤产量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炼钢和铁合金)、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行业增加值增速在lO%以下,其利润同比显著减少,其中,炼焦和铁合金行业1一2月全行业亏损;印刷业、电力、医药制造、纺织等行业增加值增速也低于工业平均水平。在16.2%以下,但利润总额继续增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速则在21~22%,利润总额增长较快(水泥行业减亏幅度很大)。
 
  从投资来看,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从信贷、土地、建设、环保、安全等方面强化了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重点调控行业的投资增速。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同比下降了2.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投资增长16.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5.8%。而预期过剩行业投资增速仍较快,如纺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加快。高达57.4%和43.8%: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的投资尽管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增速也达到38.4%。
 
  2.尽管今年整个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但由于产能过剩、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将使今年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明显下降
 
  影响最大的将是钢铁、电解铝、电石、焦炭、水泥、煤炭等资源型行业:其次是产能过剩逐步显现的汽车等最终产品行业。从今年走势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钢铁、电解铝、电石、水泥等行业需求也将在放缓中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供给能力较大,这些行业将出现价格战;另外,由于矿石、能源和运输价格居高不下。企业效益下降和亏损面增加的趋势不可避免。以钢铁为例,2005年我国已形成4.7亿吨炼钢能力,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0.7亿吨;今年的炼钢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即使考虑需求增长,也将显现出从预期过剩到即期过剩。而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在高位徘徊,煤电油运等价格也呈上升之势,钢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将使钢铁工业整体走向微利的局面。但铜冶炼和电解铝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不确定性因素较大。
 
  煤炭行业连续3年产能迅速扩张,产能过剩的压力也已显现;但煤炭行业目前产销率较高,并且相当一部分小矿的产量将随着安全整顿力度和煤炭价格的变动而波动。
 
  汽车行业今年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产销率较高,但从全年来看,汽车产能增长更快,下半年将呈现由预期过剩向即期过剩转变。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能扩张较快、汽车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利润率下降在所难免。但汽车产品的多样性明显多于中间产品,其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特征将更为明显。伴随着汽车消费税的出台,有可能出现大排量轿车产能过剩,小排量轿车供不应求的局面。
 
  纺织行业受取消配额刺激,近两年产能扩张较快,同时,也造成国内原料供求矛盾加剧,市场风险加大。从目前的销售率和效益水平看,还处于正常状态。但由于该行业平均利润率低,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贸易摩擦和原料供求矛盾等因素,将使该行业增速放缓。
 
  三、应对措施及政策建议
 
  今年并不是产能过剩全面爆发的一年。而是应对产能过剩未雨绸缪的一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周期性因素、技术进步、要素禀赋变化等因素,企业生产和发展有涨有落,导致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并由此推动竞争和结构升级。因此,对于产能过剩行业,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国家也应根据不同的行业,实施相应的产业调整和援助政策。
 
  1.区分过剩特征差异,针对“即期过剩”和“预期过剩”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即期过剩”行业目前市场供过于求的信号已十分明显,政策应立足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市场约束加强的机遇,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二是对于产品技术比较先进的骨干企业。应采取措施支持其技术创新,并积极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预期过剩”行业目前产销还比较旺盛,市场还存在较大的扩张冲动。要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和指导,提醒企业和金融机构关注投资风险,并相应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
 
  2.改进宏观管理方式,提高宏观管理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应对加工制造行业的产能过剩。政府重点解决基于市场信号扭曲条件下形成的资源型行业产能过剩。二是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完善统计、监测制度,做好对产能过剩行业运行动态的跟踪分析和信息引导。三是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制度,共同探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交流国内外市场、新技术等情况,增加行业管理的共识,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四是对于过剩行业。不是简单地进行总量控制。而是采取“限制和淘汰落后”与“鼓励先进”相结合的方式,“有保有压”。通过技术标准、环保标准,以及鼓励联合重组、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等,在结构调整中促进供需总量趋于平衡,既要为现有企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也要为高起点的后进入者留下空间。五是加强宏观调控,使基建投资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不要为过剩性的资源型行业提供继续低水平扩张的市场空间。
 
  3.针对行业特性,制定差别政策
 
  一是支持加工制造行业中加工能力过剩的行业扩大出口,但对能源资源消耗比较密集、环境污染比较大的资源型行业,不应鼓励通过出口来支撑其增长。同时,要积极引导并实行一定程度的贸易管制,如控制对国别的出口增速,防止出口数量增长过快和国内企业之间的低价竞争,导致出现“反倾销”等贸易摩擦。
 
  二是通过提高稀缺性资源的价格、提高环境治理标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式,纠正由此带来的结构扭曲。
 
  三是利用产能过剩的时机。加快淘汰落后企业和落后工艺技术的步伐,积极、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制订严格的环境、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质量、技术、规模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在主要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同时,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企业。新建项目不达标的不准投产,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和企业,严格控制其贷款、土地、环保和安全等相关审批手续;促进现有企业限期达标,否则予以淘汰。
 
  四是积极推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和加快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支持行业“排头兵”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组。
 
  4.研究建立对破产企业实施救助的办法和机制。包括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帮助解决银行贷款呆坏账问题,政府出资补贴或收购设备淘汰落后产能等。

浏览[224]
【首页】  【返回】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TOP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4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2</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02-6-7 21:03:07<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5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3年6月</font> 至今<br>
  http://www.qyzzw.net/
mailto:qyzzw888@163.com
Copyright (c) 2005 www.qyz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