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领跑低碳经济
近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聚集了全球关注的眼光。而打造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最大限度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早已成为各行业排头兵———跨国公司的共识
□本报记者郝 帅/文
在本次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当天,美国杜克能源和中国新奥集团在哥本哈根发表联合声明,将在探索新能源技术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30年前,中、美两国政府的联合公告刷新了世界政治格局,30年后,由中、美两家公司发布首个联合绿色声明的背后,是正在迅速改写的世界绿色经济版图。
该联合声明称:“我们确信中、美两家公司的紧密合作将为我们公司数千万的能源用户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经济实惠的服务。双方将通过共同努力建立起新的合作关系、达成新的协议,中、美两国的大型能源公司和科技公司可以搭建起合作的阶梯,并同政府进行合作,从而带领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共同发展。”
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于当地时间12月7日上午开幕,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在开幕式上介绍说,截至目前已经有110个国家的领导人表示将出席本次会议后期的领导人峰会,这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机遇。
在气候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作为企业界排头兵的跨国巨头们自然不甘落后,纷纷在各自领域对维护气候正常做着贡献。传统高耗能行业率先垂范事实上,跨国公司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在高耗能的传统行业,跨国公司的动作更是大刀阔斧。日前,一个全尺寸的燃料电池成功地安装到了一艘在北海运营,由EidesvikOffshore租赁给道达尔公司的海洋工程供应船VikingLady号上,这是全球第一艘通过燃料电池技术进行船上发电试验的营运船舶。这项由DNV领导的研究项目可能昭示着未来在船舶动力系统的环保革新。
DNV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种规模的燃料电池以前从没有安装在商船上,这是一次世界级的创新。如果项目取得成功,那么与传统发动机技术相比将极大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效,实现危险物质的零排放。”
记者了解到,该燃料电池动力系 统 的 研 究 项 目 名 为 “Fellow鄄SHIP”,从 2003年就已启动。首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到 2005年已经完成了燃料电池的基本设计和研发。在2006年,研究人员开始研发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辅助电力装置 (320kW)。该装置在2009年 9月被安装到 VikingLady号上。项目预计第三阶段和最后阶段进行燃料电池电气系统的测试、验收和示范运行,装机容量范围为1MW—4MW。
无独有偶,本身参与重工业产业生产,又是众多高耗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瑞典山特维克公司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商道。山特维克中国区总裁林德弘告诉记者,“环保对于我们不仅仅是向公众交代的理性工作,而是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优势。”林德弘说,“在我们的总部,每个相关的政府部门都会来检测工厂是否存在污染,但数据基本上为零。我们非常注重公司生产的排放量,全世界的工厂都用同样的排放标准。甚至我们连公司里使用的汽车都有全球统一的排量限制。同时,我们为中国员工提供的内部工作环境和山特维克在石阶上所有的工厂都是一样的。”
越来越多跨国企业打上“绿色”印记相对于传统高耗能行业,高新产业本身就具有低排放等优势,但近年来,高新产业绿色发展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结合使之更加环保方面做出的贡献日渐加强。软件行业巨头微软便是很好的例子。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坚向记者表示,“技术创新不是应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挑战的惟一解决方案,但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在环境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掀起技术创新的又一轮热潮。”
梁念坚介绍,“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减少自身运营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微软还探寻如何通过创新的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绿色IT’(GreenIT)的概念在这样一种共识下应运而生,即如何通过提供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和机构降低能源需求、管理能源和环境影响。‘绿色IT’的新思维要求企业尽可能减少能源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事实上,在企业寻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原本就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例如,沃尔沃集团在全球180多个国家采用了统一通信技术,大幅降低了员工的旅行成本,相当于每月减少约9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再如中石油,在使用虚拟化技术对IT架构进行优化之后,仅用3台服务器就可以承担原有业务系统的功能及服务,服务器数量及电力消耗减少了75%。这些都是非常直观的节能案例。另外,根据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的一项调查,到2020年,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削减78亿吨温室气体的排放,相当于目前全球碳排放量的15%。
而利用新技术所产生的绿色优势,已经使一些企业尝到了甜头。当代节能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跟美国GVA衡信柏迪集团合作开发了MOMO项目,该项目运用了柏迪公司最新的节能技术,和其它房地产项目相比有很大优势。
而关于环保的合作绝不仅仅在建筑行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成员杨宏伟在此前曾表示,对于新能源、替代能源的技术来讲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美之间、中欧之间应该在能源技术的这种合作研究、合作开发方面存在比较广泛的合作前景。
跨国公司在环保上的百家争鸣无疑对我们的地球来说是个好消息,而他们今后还将做出何种贡献,本报将持续关注。毕竟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上,Impossibleisnot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