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简介 功能说明 财富论坛 增值广告 视频集锦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企业管理工具 > 现场管理 > 情境领导的管理风格(2)
[公告]热烈祝贺由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武汉市盛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企业增值网协办的环保公益活动全面展开!
 
  栏目导航
 
 
现场管理
 

情境领导的管理风格(2)

        强制型

    最常见的领导风格是强制型。同学们想想,强制型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奏效?同学1:我认为如果下属没有目标、没有能力的时候这种管理风格很有效,或者在落后的国家或地区。

    同学2:当情境非常紧迫的时候,强调速度,就需要强势的领导。

    同学3:我觉得在改革情境下,比如,他的工厂已经非常落后了,但是工人还是适应以前非常落后的生产方式。

    同学4:比如一个团队刚刚成立的时候,领导者需要快刀斩乱麻的风范。

    同学5:容易引起下属的反抗。

    同学6:当下属之间交易成本极高的时候,比如大家想一下,为什么中国的中央集权持续了2000多年?因为中国的小农经济相当封闭,相互之间没有交流,所以它必须通过中央集权保证协调。同学们从各个角度谈了这个问题。总之,专制型领导风格适合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危机情况,比如要扭亏为盈,或者是面临其他公司的恶意收购,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强势领导。整个任务相对比较简单,下属对此任务也没有任何异议,上下属之间就这个问题上比较清晰,

    但是,这类领导风格在进入21世纪之后遇到了很大挑战,我们的组织已经变得极为复杂,每个人都更加崇尚尊重和自由。我们最近做了一次企业调研,很多企业里的中层干部讲到,他们在两三年之后就要离开这个企业,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老板太专断,他们受不了。

    权威型

    权威型领导因为其积极的作用几乎适应任何商业环境,尤其适应于我们刚才讲的目标不明确的企业。希望在座的各位将来成为具有权威的领导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对问题的判断力要很好。

    权威型领导可以描绘新的方向,给员工带来希望。这种领导方式并不是在每一种情境下都适用的,比如当领导者面对的是一群比自己更有经验的专家或者同事时,人家就会认为他自高自大或装腔作势;当下属不信任领导,采用这种领导方式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一个局限,当领导过于追求权力,变得傲慢专横时,会破坏企业的团队。

    权威型领导特别适用于看不清方向的情境。比如,诺基亚曾经是100多年制造厨房用品的企业,在1993年的时候面临转型,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领导人说了一句话,我们要进入电信业,把我们的全部投资都投向手机,这么一句话,给诺基亚带来了多么大的机遇啊,10多年时间成为全世界手机的第一位。

    但是,权威型领导有一个很要命的弊病,就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体制选拔接班人。所以当这个权威离开的时候,这个组织就垮了。这种现象很多。

     国情和国际化领导

    当今世界越来越国际化,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将来可能要走出国门,走上世界舞台。在世界舞台上有两种战略:一种叫全球化战略,另一种叫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就是强调整个世界是一体的,在美国卖得好的东西到中国照样卖。大家可以想到的案例是什么呢?星巴克、麦当劳。联想收购IBM,这也是从全球化战略出发的。本土化战略就是基于国家和国家不一样,在中国做生意就一定要知道中国的国情,美国很好的一个管理理念,到中国可能行不通。

    对于跨国公司来讲,这两种战略都是必需的,特别是本土化战略更有挑战。本土化战略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化。文化是情境特别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将美国和中国的文化进行比较:美国人愿意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中国人可能同时做三件事;中国人倾向稳定,行动速度比较慢,美国人则行动迅速;美国人讲究一个专业的技术,中国人讲究多样化;美国人说话直截了当,什么也不想,中国人一般情况下想得比较多;中国人在某种意义上有集体化的倾向,美国人个人主义倾向相当重。在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做事的方式肯定不一样,这是情境领导很重要的一点。

    单就中国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局面。东边和西边不一样,南边和北边不一样;北京的私企和浙江私企本质上有区别,徽商和晋商在文化底蕴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做企业一定要清醒这一点,绝对不能认为全中国都一个样。

    下边给大家看一个电影片断。它表现的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遇到的情况。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告中国企业?为什么那么多人感觉到中国的恐慌?我们应该怎么办?从国际化的情境来看,这部电影给你什么启示?

    中国只有转制才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想办法转制,不要老是因为这种小东西遭到人家的谴责,像波音,为什么中国人没有烧他们,这值得中国人思考一下,上亿双鞋子让人家随便烧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正好在美国。遇到美国人反对日本,日本人买了很多美国的房地产,其中包括洛克菲勒王朝、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其他大型的企业,全美国开始掀起反日高潮,日本经过研究之后,把大部分在美国的财产乖乖卖掉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衰退期,但是日本采用了新的策略成功地重新进入了美国,这种策略叫共同制造。比如,我讲一下本田,本田公司是第一个去的,去了美国之后马上与美国当地企业合资,游说美国人说这是美国车,用的是美国的工人、美国的管理、美国的零部件,80%~90%是美国的东西。美国人买完车以后,没人说了,因为这确实是我们美国车。

     大家注意没有,在韩国,韩国人是从来不买日本车的。但是在美国,韩国人却买本田车,为什么买本田?他们自圆其说,本田这个车不是日本车,美国车。我们刚才看到那个电影,很多东西是政治意义上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因素,在跨国文化管理过程中,涉及大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行为举止的问题。这一点一定要分清。

    问大家一个问题,多少人去过家乐福?多少人去过沃尔玛?大家知不知道沃尔玛和家乐福几乎是在同样的时间进入中国的,在1995年左右。而现在家乐福的销售额是160亿,沃尔玛的销售额是80个亿,家乐福整整超过沃尔玛一倍。原因是什么?

    家乐福进入中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调查要开店地方的风土人情。它会调查在它周围直径两公里以内所有商店产品的平均价格。为了吸引人,在10~15个日常商品上,包括可乐、酸奶要比其他地方便宜,但是其他商品价格就贵了。它还注意到中国人爱去早市,于是精心设计了他们超市的布局,采用大卖场的方式,让你感觉在它店里买东西很亲切。离我们最近的是中关村家乐福店。它的布局跟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是有一个特别之处,它有一个柜台卖配好的半成品食品,就是肉和菜切好了放在一块,北京话叫盆菜。这个盆菜在其他家乐福很少见,在中关村家乐福却卖得特别好,为什么?因为家乐福调查了中关村两公里以内人的职业特点,发现大部分人不是大学生,就是大学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紧,他们希望把菜往锅里一扔就能做好。所以,他们就针对这些做了改变。这是很厉害的一招,不单在中国,在其他很多国家这都是家乐福的法宝。

    再来看诺基亚和西门子。为什么诺基亚手机现在卖得这么火,西门子的手机后来给卖了?西门子的手机实际上质量相当好,但是它犯了一个严重的情境错误,为什么?西门子一向是产品导向,研究的是这个手机有多么高的质量,多么持久耐用。而诺基亚是市场导向,研究的问题是现在中国20~30岁的消费者是什么样,他们喜欢什么东西、什么风格。这就是情境研究。如果把企业看做追随者的话,企业只有符合当地情境,才能坐上当地市场的第一把交椅。

    还有戴尔刚来到中国时,它的直销方式遇到很大阻力。为什么?同学:情境。中国对直销方式有一种抵触。对,中国的直销有时候就是变相的传销,所以老百姓普遍对它有一种仇恨心理。另外,中国人买东西习惯要看一看、摸一摸,要货比三家的。你在电话里说得天花乱坠,你是第一,我根本就不相信。因此卖的人费尽了口舌,说了半天,到最后掏钱的时候全跑了。

    这些案例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我们一定要重视国情、要重视情境、要重视下属,这三者合拍之后,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浏览[505]
【首页】  【返回】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TOP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4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2</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02-6-7 21:03:07<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5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3年6月</font> 至今<br>
  http://www.qyzzw.net/
mailto:qyzzw888@163.com
Copyright (c) 2005 www.qyz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